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三界 《世界博览》2010,(22):72-73
当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土地的时候,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月球表面的景观。如海德格尔所言“技术逼迫诸神退位”那样,月球不再是古希腊先哲眼中的“永恒”与“腐朽”的分界线,也不是中国神话里嫦娥的“蟾宫”。  相似文献   

2.
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将以‘东方红3号’科学实验卫星为基础制造。自从几千年前“嫦娥奔月”后,人类就梦想到月球上一游。当年的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土地时,嫦娥给他们吃了“闭门羹”,使其失望而返。如今,家乡亲人们就要来喽!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已经“万事俱备,整装待发”。三年后,“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将被送上天;十几年后,中国人将乘坐太空船与嫦娥见面。  相似文献   

3.
李海洋 《今日科技》2009,(10):10-12
在长江三角洲南翼,有一块充满魅力的乐土,她不仅是中国最具人文气息。的土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土地之一。她与这些称号联系在一起:“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县”、“浙江经济第一县”、“中国纺织基地县”。她又与这些名字联系在一起:大禹、勾践、王羲之、陆游、鲁迅、周恩来……历史让这片土地散发着优雅的人文气质,时代让这里的人民进发出昂扬的创新热情,她的名字就是绍兴县。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历险,"玉兔"在月球上永远睡着了。她留给我们的,是大量的科学数据以及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2013年12月15日,"玉兔"终于踏上了月球的土地,沉寂了四十多年的月球迎来了第一位中国"客人"。2016年8月1日,辛苦为人类采集数据  相似文献   

5.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7,(10):82-95
日本的月球探测器“月亮女神”于9月14日发射升空。这是自阿波罗工程以来,为解开遗留的“月球疑团”而实施的最大的探月工程。“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本应于2003年发射升空,有鉴于火箭在发射其他卫星时发生故障导致发射失败,遂决定推迟发射。现在,“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终于发射上天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月球运动及月相变化规律,将“月球”和地球仪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模拟地月系,采用“月球”同步绕转“地球”以及晨昏线表示太阳光照情况的方式,分析论证了地月仪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06,(10):57-57
美国NASA专家已经发明出一种可以从月球泥土中提取出氧气的“造氧机器”,该机器对100克类似月球泥土的物质进行了测试,结果将该物质的五分之一都转换成了氧气。NASA计划于2011年将这种“月球造氧机”送上月球,一旦该机器在月球上通过测试,那么将为建立永久月球基地扫清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史上首次往返月球的商业戢人航天飞行预计将在2015年成行。由“太空田险”旅游公司推出的首张月球观光票已经售出。票价为1.5亿蔓元。而公司和第二位月球游客的谈判也即将结束。按照计划。整个月球观光旅途长达9天。游客首先在宇航员的陪同下。  相似文献   

9.
奶奶勤劳朴实、心地善良,可就是环保意识差:洗衣、洗菜时,让自来水“哗哗”流不停;晒衣、晒被时,架在门前的矮树上晾;上街买东西时,“贪心”地套回一层又一层塑料袋……我多次给她讲保护环境的道理,她却总不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10.
月女神(SELENE,是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的缩写,意为“月球探测工程”。而SELENE一词,又恰巧是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故译为“月女神”)月球探测器上,装备了15种观测仪器。主卫星将在月球上空100千米的极地圆形轨道上,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整个月球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各种观测。  相似文献   

11.
科技界声音     
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嫦娥”一号的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嫦娥”一号原定1年的工作任务已经超期完成,并且非常出色地实现了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的四大目标,即绘制月球0°到南北纬70°的全月球影响图:测定月球表面多种元素分布及测定其中的矿物:研究月球表面内层土壤的薄厚分布:探测月球环境,了解月球表面以及空间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3,(9):76-77
<正>中国科学家发现月球“迷你水库”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森、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惠鹤九等科学家合作发现,撞击玻璃珠可能是月球的“迷你水库”,一吨玻璃珠中平均可含一斤水。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过去20年来,科学家在月球表面发现了许多存在水的证据。有猜想认为,月壤深处存在含水层,驱动着整个月球的水循环。2021年,中科院研究人员在用纳米离子探针检测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的撞击玻璃珠时发现,珠内的水丰度从外至内逐渐递减,形成“环带特征”。胡森表示,“我们的研究证明撞击玻璃珠可能是一个新的月球储水物质,支持了月表水循环的猜想,也解释了像月球一样没有大气的小行星上水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片明媚而充满灵气的土地;这是一片神气而富庶的土地;这是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她包孕吴越文化,享有“陶都”美誉、坐拥青山秀水,这就是——坐落在苏、浙、皖三省交界的以“教授之乡”闻名的江苏省宜兴市。  相似文献   

14.
“嫦娥一号”的今生 中国“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经历3次调相轨道变轨,于10月31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奔向月球,并于11月5日进入月球捕获轨道后,经历3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工作轨道。11月下旬卫星将传回第一张月球图片。  相似文献   

15.
郞朗 《世界博览》2010,(13):58-60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来自日本的同学曾经兴致勃勃地请我陪她去逛温哥华的中国城。她觉得我是中国人,必然对中国城了如指掌,还可以在买东西的时候充当讨价还价的翻译。当我告诉她,来温哥华几年的时间里,我很少涉足大名鼎鼎的中国城时,她觉得难以置信,”在温哥华留学多年的楚楚向记者回忆。  相似文献   

16.
月球上“1天”究竟有多长?也许有人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和地球上一样呗。但科学家告诉我们,月球上“1天”等于地球上的29.5天。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短讯     
我国今年启动探月工程“嫦娥奔月”千年梦想将成现实。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最近透露,中国航天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期工程,通过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探测地月空间的环境。第二期工程,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工程.实现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贵阳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说,中国将首次对月球精确“画像”,测绘覆盖全月球的三维月球图像。欧阳自远说,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首项科学目标,便是为月球“画像”,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月球表面影像和立体图像。虽然个别国家已做过类似的工作,但立体图像  相似文献   

19.
《青年科学》2011,(9):17-18
在2010年底,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一个科学记者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第一次月球漫步虽然被称为“人类的一大步”,但是其实在月球上行走的范围只不过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内。担任“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指令官,  相似文献   

20.
月球方舟     
1.为了预防核战争、小行星撞击或瘟疫流行等可能给地球带来的毁灭性灾难.科学家们设想在月球上建立专门的“月球方舟”,为地球物种的DNA样本和人类文明建立“备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