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陕北晋语的入声有比较明显的舒化倾向。从入声韵的舒化和中古声母之间的关系看,全清、次浊声母入声字舒化最多,全浊声母入声字舒化次之,舒化最少的是次清声母入声字。中古各组声母中,影组声母入声字舒化都比较多,最少的是章组。就单个声母看,影母、以母舒化最多。从入声韵的舒化和韵摄之间的关系看,以咸山宕江四摄舒化速度最快,已经基本舒化,曾梗摄字次之,深曾通三摄舒化最慢。  相似文献   

2.
陕北晋语入声韵的读音类型和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古入声韵在今方言中保留的情况,陕北晋语所有方言点可分以下三种类型:一组入声韵母型、两组入声韵母型、三组入声韵母型。通过对入声韵三种类型考察,发现陕北晋语入声韵的演变表现出如下规律和趋势:低元音入声韵先舒化;较高元音[]组入声韵比较稳定;三组入声韵母型方言中,古入声韵今读中前元音[e]组韵母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古入声在今衡山前山方言中的归调及演变情况是:绝大多数古清声母入声字、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及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入声调;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和少数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因"调值相似"读上声调。此外,还有少数非常用的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归调跟普通话一致。  相似文献   

4.
上古入声韵只有一个调类即去声,这是入声韵可以代表入声的根本原因。从入声由上古到中古,以及从中古到现代的演变来看,它所走过的道路都是先变入去声,然后由去声再转入平、上、去三声。  相似文献   

5.
通城县位于湖北省东南角,是湘、鄂、赣三省的交界,面积1141平方公里,人口36万。境内方音的显著特色是有成套的浊音声母和入声韵,最特别的是入声中有复辅音韵尾。 通城入声一部分与收元音的舒声韵相配,在元音后带喉塞尾,调值高促,如”职”、“一”“压”、“约” “屋”,等等。有些入声与收前鼻辅音的舒声韵相配,在元音与鼻音之间夹带喉塞,形成复辅音尾。这些韵主要来自山、臻、咸、深四摄,个别来自曾、梗两摄。共十一个韵,就是:  相似文献   

6.
在汉越语中鼻音韵尾、塞音韵尾分布十分整齐.汉越语中的对应,暗示着中古汉语语音系统对应性.有一些证据表明,中古汉语"梗摄"和"宕摄"的阳声韵以舌面鼻音收尾,入声韵以舌面塞音收尾,这样中古汉语的鼻音、塞音分布也十分整齐对称.  相似文献   

7.
祭部的分合问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法,作者依据上古方言的地域分布情况考察祭部字在上古与入声韵月部有密切关系,在韵文中有通押合用情况,还有与上古物部中古进入去声韵的字合用之例,从形声字的谐声系统看,两者之间也有谐声关系.从而论证了王力先生“长入归去”说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乐清方言的声母有29个,具备了吴语方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浊声母和清声母的对立。韵母30个,没有入声韵和鼻化韵。声调有8个,入声不是短促调,已变为舒声,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  相似文献   

9.
《集韵》、《类篇》反切比较反映宋初入声韵尾-P、-t、-k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消变。同一韵摄内部入声的换用表明相同入声韵尾不同韵部韵母的主要元音已经相同或者相近,它们在宋初就已经开始合并;不同韵摄之间入声的换用表明不同入声韵尾的韵母也开始合流了。-P尾塞辅音弱化消变的有缉韵入声字,同时,咸摄三、四等与山摄三、四等入声字混同;-k、~t尾消变趋势是臻摄、山摄入声三、四等-t尾,与其主要元音相近的-k尾梗、曾两摄入声三、四靠拢混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中古入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情况,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入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分析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的情况;同时对次要对应情况也进行考察,勾画出文白层次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1丁基-3-甲基咪唑的乙酸盐([bmim][Ac])、乳酸盐([bmim][La])、乙醇酸盐([bmim][Ga])以及二氰胺盐([bmim][Dca])4种离子液体.测定了70℃时纤维素在这些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并利用。HNMR核磁研究了其溶解规律.借助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对从[bmim][Ac]/纤维素溶液中再生纤维素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4种离子液体中,乙酸根的氢键形成能力最强,离子液体[bmim][Ac]对纤维素的溶解效果最佳,而且在纤维素的溶解以及再生过程中,纤维素与[bmim][Ac]溶剂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与原料纤维素相比,再生纤维素大分子结构没有被破坏,热稳定性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从开合口的层面分析汉语语音的发展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以唇音的角度,逐字探讨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开合口变化,发现在韵部合并及声母的影响下,《韵镜》一系韵图唇音字中的非组三等凡韵合口字发展到《韵法直图》一系韵图时全部变成了开口字。  相似文献   

13.
利用物理吸附的方法将微过氧化物酶-11(MP-11)固定在多壁碳纳米管(MCNT)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研究发现:在pH=7.1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上的MP-11发生了两电子一质子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式量电位E0’为-298mV(vs Ag/AgCl),峰电位差ΔEP为39mV。在该修饰电极上MP-11对氧气(O2)和过氧化氢(H2O2)都能进行催化还原,催化还原过程都是扩散控制的过程。而且在信噪比为3时,MP-11对H2O2的最低检出限是0.35mmol/L,表明MP-11在修饰电极上保持了自身的生物活性,该修饰电极有望在生物燃料电池和生物传感器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类广义多乘积规划问题 ( P )的一种确定性算法,并用其求解该类多乘积规划问题的全局最优解. 首先,利用等价变换以及线性松弛级数,建立等价问题 ( Q )的松弛线性规划 ( RLP ),并给出了分支缩减方法;然后,运用分支定界方法,给出确定性全局优化算法求解等价问题 ( Q ),算法的收敛性证明以及数值算例的结果说明了该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溪流岩生明叶藓的生境和有性生殖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1) 明叶藓的生境特殊,生长在溪流岩石表面,一部分个体经常处于淹水状态下,大部分个体间断性地生长于淹水状态下.(2) 明叶藓雌器苞中的颈卵器平均数量为(18.2±6.2)个(N=30),雄器苞中精子器平均数量为(8.3±2.7)个(N=30);孢子体的平均长度为(1.8±0.17)cm(N=20),蒴柄的平均长度为(1.6±0.16)cm(N=20),孢蒴的长度为(0.2±0.02)cm(N=20).(3) 明叶藓的孢子体发育时期为每年6-9月,其中6月为胚发育时期,7月份为孢蒴形成期,8-9月为孢子成熟期.  相似文献   

16.
认为BiFeO3(BFO)膜和Bi3.25La0.75Ti3O12(BLT)膜都是漏电的弛豫铁电体,应用麦克斯韦-维格纳机制研究了生长在Pt/Ti/SiO2/Si衬底上的双层膜BiFeO3/Bi3.25La0.75Ti3O12的介电弛豫行为。发现BFO膜的特性显著影响BFO/BLT膜的介电弛豫行为。理论结果在温度高于400K时与实验吻合很好。推断BLT膜的多晶取向及二价铁离子在其中的扩散,导致其中出现杂乱无章的极化纳米微区,BLT膜的弛豫特性则在低温被抑制。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为切入点,分析了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们成功地制备了载流子和自旋分离的"1111"型块材稀磁半导体(La,AE)(Zn,TM)AsO(AE=Ba,Sr;TM=Mn,Fe)居里温度TC可以达到40K.我们研究了载流子和局域磁矩对铁磁有序的调制作用,在(La1-xSrx)(Zn0.9Mn0.1)AsO(x=0.10,0.20,0.30)中,控制Mn的浓度为10%,改变Sr的掺杂浓度,当Sr的掺杂量为10%时,我们可以观测到~30 K的铁磁转变温度;而当Sr的掺杂量达到30%时,铁磁转变温度和有效磁矩都大幅度地降低.我们运用缪子自旋共振和中子散射等微观测量手段研究了该系列材料的自旋动力学,缪子自旋共振的测量表明铁磁有序转变发生在整个样品内,即样品是块材稀磁半导体;缪子自旋共振测量得到的"1111"型稀磁半导体静态局域场振幅as与居里温度TC的关系和(Ga,Mn)As,"111"型Li(Zn,Mn)As,以及"122"型(Ba,K)(Zn,Mn)2As2一致,表明这些体系拥有相同的磁性起源机制.我们对该系列稀磁半导体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包括(Ga,Mn)As在内的稀磁半导体的磁性起源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大同市旅游资源特性及其对环境要求的分析,采用大同市2003-2006年空气质量公报数据,分析了大同市空气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大同市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空气污染集中在11月到次年4月,4月到10月大气质量良好,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同市旅游环境优化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