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从西汉前期几位主要思想家的抑商主张可以看出,当时西汉政府采取抑商政策的实质并不是要完全地抑制商业,而是对一些僭越礼制、进行政治投机或与一些不老实的诸侯勾结、或进行行贿危害官僚系统纯洁性、或与中央争夺经济优势特权的一些不仁、不义、不安分的私商大贾进行严厉的压制。可以说,西汉前期政府采取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重农抑末”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在经济政策上的重要主张,各个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政府,长期推行这一经济政策。西汉前期是否也是这样?当今一些重要的《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著作和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某些文章都认为西汉前期“压抑商贾”、“重农抑末”。一说:“西汉初年,汉政府对商人采取压抑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不能简单地概而论之为重商或抑商,对于古代商业政策的研究,应将其置于其所产生的时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需要明确的是:我国古代的商业依其性质有官营商业和私营商业两部分,"抑商"究竟是抑制官营商业还是抑制私营商业这才是讨论的焦点。西汉王朝对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商业政策。因此,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绝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惟此才能对"重农抑商"政策有一个比较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西汉前期,商品经济在战国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积累大量货币财富的所有,把大量资金投资于土地,形成了土地买卖、兼并的高潮,从而加剧了国有土地的私人化。但到中期,汉武帝的抑商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西汉国有土地私有化进程也得到了减缓,从而揭示了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的国有土地私有化成正比例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沿袭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而且对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汉初的统治者实行的抑商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武帝时期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所采取的抑商政策却限制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三个问题:一、重农抑商的形成过程及其内涵和外延。二、分析了国家与商人的资源抢夺是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内部原因。这种资源抢夺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对产品资源的抢夺;二是对资金资源的抢夺;三是对土地资源的抢夺;四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抢夺。三、本文提出大一统的封建地主制中央集权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政策背景。本文以秦汉时为一考察期,希望从中得出一些有益于今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重农抑商政策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始终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手段。研究它,可以加深对封建社会的了解,也是解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之谜的钥匙之一。战国秦汉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比较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商鞅和汉武帝,本文仅就此,略陈管见。一、商鞅的重农限商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封建时代,长时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自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以后,儒术盛行,重农抑商政策便和儒术结合在一起,抑商也成了儒家思想的内容。但儒家并不是从来如此,事实上先秦儒家并不抑商。有人认为先秦儒家就是抑商的,这很值得商榷。对此,愿略陈鄙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西汉商人身份地位的法律限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抑商的大背景下 ,西汉商人在法律上的身份地位很低 ,被列于“良家子”之外 ,但商人又分为非贾人商人、贾人、有市籍者三个层次 ,它们在法律限定上 ,一层低于一层 ,在作官、占田等各方面受到限制 ,构成了当时抑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其背后的动因并非如有论者所谓的是出于统治者对商人和商业的偏见或好恶,而是有着历史必然性;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抑商"也并不意味着对商人和商业不加区分地绝对排斥和打击———它针对的对象是"私商",对"官商",统治者不仅不"抑",反而予以保护和扶持。为了保证专制王权能够始终有效地控制商业这一国家的经济命脉,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社会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而且富有弹性的商业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尹春保是著名的汉剧生角表演艺术家,也是“尹派声腔”艺术流派的创始人。尹派声腔以低回、舒展、花俏见长,极具魅力,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汉剧尹派研究迄今仍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加强尹派研究对于繁荣汉剧艺术和振兴汉派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后汉书》文苑传载,黄香汉“江夏安陆人”。汉江夏郡治在今云梦县境内,安陆县治在今安陆市境内.文章从考证江夏郡治和安陆县治入手,并依据地方文献资料,断定黄香故里在安陆.至于天下黄姓尊黄香为祖,那只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目前,在古江夏郡境内尚未见先于安陆在康熙五年(1666)前发现黄香墓碑和祠庙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代是我国封建商品经济大发展时期,此时私营工商业比较活跃。“重农抑商”是秦汉政府一贯之国策,具体操作中又另当别论,因而私营工商业所处法律环境相对复杂。私营工商业财产权法律规定不明确,私人产权不稳定,易被侵夺;私营工商业经营权在法律上受到限制、排挤;私营工商业平等竞争法律规范较多、较广泛,主要服从和服务于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经济;私营工商业交易关系法律达成主要表现为契约,契约是司法裁判的重要凭证。  相似文献   

14.
16世纪70年代,黄教在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的大力倡导下传入蒙古地区,并广泛传播,对蒙古族文化在宗教、文学、医学和建筑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两千多年前西汉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的惊世骇俗之言.他的不朽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这一巨著中,作者从各个方面记述了中华民族自轩辕黄帝以迄西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其中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历法、人物、科技、医学、音乐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刘邦的政治史观是模糊而功利的,在汉初政治、经济衰敝的形势下,不得不沿袭了秦的水德之制。汉武帝时,其政治野心及对升仙的喜好,使之选择了土德之制。汉武帝晚期的"尧母门"及汉昭帝时期眭弘的"汉家尧后",使西汉中后期政治史观产生了巨大变化,五行相克被五行相生原理取代,汉为火德的政治史观逐渐确立。王莽巧妙地利用西汉后期政治史观的这一变化,建立了土德之制。西汉时期政治史观的每次变化,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对西汉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软实力理论研究的深入,军事文化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或抑制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军事文化软实力是军事文化因素作用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作用力,军事文化软实力通过"军人"参与军事实践活动表现出来。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军事文化软实力可以分为内向作用力和外向作用力。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到来,军事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必须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提升我军的军事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广东汉剧是粤东地区盛开的一朵鲜艳奇葩.其发展历程,与同处粤东客家地区的广东汉乐休戚相关,这种互为的相生性联系,为双方的进一步完善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广东汉乐称谓的变换历程、广东汉乐之音乐构成、广东汉乐与广东汉剧的多样性交流三方面可以得见广东汉剧与广东汉乐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