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的基本特征,其起源问题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和研究,同时亦呈现出聚讼颇多、莫衷一是的景象。礼的众多起源说大体归纳为四种,即:一、礼源于祭,二、礼源于俗,三、礼源于交换,四、礼源于人性;但是它们实质上有一个共同的旨归,即:源于生活,又指向生活。  相似文献   

2.
就英汉礼貌概念的文化起源而言,英语礼貌概念与法律文化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而汉语礼貌概念源于“礼”或“礼仪”。另外,谦虚、热情、尊敬和友好准则是英汉礼貌均遵循的原则,但它们却存在同名异质之处。最后,词汇和句法是英汉礼貌的主要语言实现形式,但词汇和句法却都有其各自的语言规约性及文化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婚礼在礼教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弄清礼之内涵和昏礼内容两个相关联的问题,追溯昏礼起源问题也就事半功倍了。《昏礼考》一作从立意、推理到结论均存在待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礼乐文化影响下的先秦儒家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与乐的起源与原始巫术和图腾崇拜有直接关系,与原始宗教密切相连,后经上古三代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西周时代的强化,礼乐逐渐脱离了宗教神秘色彩,但源于原始社会祭祀活动的文化精神,仍以礼乐的理想准则而延续。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先秦儒家将礼乐与伦理紧密结合,用"仁"来解释礼乐,表达其美学主张,认为凡是美的,就必须体现"仁",符合"礼",注重美与善的关系,强调艺术与伦理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李清娇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3):53-55,104
就英汉礼貌概念的文化起源而言,英语礼貌概念与法律文化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而汉语礼貌概念源于“礼”或“礼仪”。另外,谦虚、热情、尊敬和友好准则是英汉礼貌均遵循的原则,但它们却存在同名异质之处。最后,词汇和句法是英汉礼貌的主要语言实现形式,但词汇和句法却都有其各自的语言规约性及文化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美学思想有两个不同层次:诗的美学和乐的美学。诗的美学来源于礼,服务于社会,乐的美学根源于仁,关注人生。乐的美学高于诗的美学。  相似文献   

7.
李沛  陶魏青 《科技信息》2010,(35):J0172-J0172,J0119
中国古代诗歌起于《诗经》,日本古代诗歌源于上古歌谣。《诗经》中的爱情诗与日本上古歌谣中的恋歌都源于古代人们现实生活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很多或热情奔放、或真挚感人的作品。但是,由于两国先民们的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不同,两国的诗歌在起源阶段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相似文献   

8.
荀子承继孔子,他深入地探讨了礼的起源,在发生学上完善了孔子礼学思想;荀子“援法入礼”,以礼“合群制分”的思想使礼在社会功能上更加扩大化;荀子以礼“正名”的思想完善了孔子礼学中的正名理论;其以礼节欲的义利观发展了孔子礼学中的义利之辩。荀子以礼为道德之极,全面推进了孔子礼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和探讨土族传统体育文化,首先要了解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土族传统体育文化源于生产生活、军事战争、生活娱乐、宗教信仰,并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正是这诸多扎实的文化源头,积淀了土族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颇富吸引力的独特的土族传统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孙金玲 《科技资讯》2006,(20):179-179
诸子百家对礼学进行了研究和发掘,对礼的起源、本质等给予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许多经典的理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后,礼仪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现代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关系是以平等相处、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  相似文献   

11.
《仪礼·射礼》记载了古代定期举办射箭比赛大会的情况。但长期以来,该文似未引起研究者应有的重视。其实,射礼并不只是一种纯粹的射艺,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正如《礼记·射义》所说,“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者,莫若射”。本文拟对射礼的起源、流变及其文化内涵作些考察,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是正。一射礼来源于古代的狩猎活动。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原始社会,狩猎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尸子》载:“庖牺氏之世,天  相似文献   

12.
儒学,就其内容而言,其核心是"仁"与"礼";就其渊源看,乃兴于邹鲁。儒学之"仁"乃源于邹地,是孔子取法东夷之"仁"观念而成;儒学之"礼"在一定程度上是承传了三代文明,而鲁是三代文明的汇集地。由此,儒学之所以源于邹鲁与两地的历史文化渊源颇深。  相似文献   

13.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主张教育是生活活动,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必须结合生活实际。生活教育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认为“教育之事业,亦非可独立存在者,彼与一国政制、风俗、职业以及天然环境,均有息息相通”。这种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教育原理的,同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精神是一致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把教育研究的对象扩大了,即从单纯研究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扩大到研究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因而更广阔地  相似文献   

14.
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伦理思想是从实际的物质关系中产生的,并对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产生反作用。11世纪中叶的思想家李觏从实际物质利益出发阐明道德的起源,并力倡功利主义,强调礼的作用,注重生民的物质利益,其思想在当时无疑是进步的,对今天的社会经济生活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存在着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当代体育源于古代军训,军训是一个崭新的课堂,军训是充分利用学生对军旅生活的神秘为契机,并加以引导,让学生领略了兵营的氛围,体会到“站军姿的飒爽、唱军歌的雄壮、行军礼的威风”,使学生深深感受军人的风采,拥有军人的情怀。进一步强化了国防意识,增强了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7.
创造源于兴趣,奇迹发于激情.时代的进步,事物的变迁,万物的起源,在于人类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发现.有位语言学家说过:"语言的学习其实是一种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从思字入手,通过思的本源意义情感之思和思的形旁心的意义分析,认为孟学中的四心即仁爱的情感,是它的本源层级;由四心这种仁爱情感经思字的思悟意扩而充之的心性本心是它的形而上层级;且从音韵学和训诂学对思的声旁的分析。我们可知思又有认知之思、意欲之思的形下之思.经过思考思虑等的形下之思,孟子建构了伦理学等形而下学,而这种各种规范的伦理学就是礼,礼又是依于义的,且基于形上之仁一人性本心,本源于仁爱的情感的,由此孟子建构了仁义礼智的架构。  相似文献   

19.
乡饮酒礼乃大司徒所积极推行而深入民间的"十二教"之一,其旨在于教导百姓谦让不争的良好美德,对于大众生活之影响以及社会风气之凝塑都极为密切,故而本文特别以乡饮酒礼为对象,讨论其中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此礼之主要过程,包含正礼、旅酬以及第二天的宾拜谢主人、主人慰劳司正等后续发展三部分,本文将以此三大过程为讨论范围,讨论其中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本文之进行,首先论述为文之动机、目的与讨论之范围;其次,概述乡饮酒礼的四种类型与意义;再其次,则透过乡饮酒礼正礼中五步骤使用诗乐之情形,探讨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然后,则论述旅酬以及无算爵与乐的阶段,其所用之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继此之后,再讨论典礼后续余波部分的诗乐与礼相融之意义;最后,则提出乡饮酒的饮食之礼,藉由诗乐等文学艺术活动之熏陶,而达到催生礼乐社会之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作为北宋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李覯之思想非常宏富,而李觏其他方面成就往往为其思想成就所掩。《礼论》虽然只有一卷,却是李覯阅读经籍之后的参悟之文。李覯《礼论》中的核心思想是"礼","礼"之思想也是李覯经学、理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李覯所论之"礼"包括了"礼之本"、"礼之三支"、"礼之四别名"等几个方面。李覯"礼"之思想在现实社会仍有一定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