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智利的大地震(又称瓦尔迪维亚大地震),是迄今观测史上记录到的规模最大的地震,其矩震级为里氏9.5级。这次地震引起的海啸波及到智利以外的夏威夷、日本、菲律宾、新西兰东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阿留申群岛,并引发了断层带两侧板块交错滑移了20米~30米。事后,这场发生在智利的大地震掀开了地震科学领域的一片新天地。英国自由撰稿人罗夫·斯密思(Roff Smith)为此撰文回顾了50年前的这场地震以及由此展开的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2,(2):6-6
一项对比1999年、2004年和2011年大地震后海底地图的最新研究发现,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地震导致海底迁移了多达50米,比2011年5月的估计值——24米多出不只一倍。新研究还发现,海底在这次地震后可能升高了多达10米。这些巨大的移位很可能正是造成超级海啸的元凶,这场海啸夺走了超过15000人的性命,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件。  相似文献   

3.
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是世界闻名的多地震国家,在日本,一年一度全国统一的“地震防灾日”甚至像节日一样,搞得轰轰烈烈。在全民参与这一基础上,日本的地震预防预报研究始终处于世界前沿。 推测中的日本东海大地震 1944年,日本东南海域发生海底地震,并引发一场特大海啸。震前,专家发现震区曾有海底的地壳隆起现象。以此为契机,日本政府设立了“东海大地震预测”这一大型科研项  相似文献   

4.
2010年新年伊始。两次大地震不期而至,灾情冲淡了人们对此前金融海啸的恐慌,这种天灾的惨烈程度远甚于后者。1月12日的海地大地震,27万死难者亡灵未散,2月27日的智利8.8级强震又夺走了成百近千的鲜活生命,如此短时间地连续大地震实属罕见。其间,海地地震时曾发出海啸预警,但后来很快解除了,而智利地震却没有这么幸运,海啸随着地震接踵而至。虽然其高度只不过2米左右,但造成的损失不小。  相似文献   

5.
里斯本地震 (葡萄牙,1755年11月1日,震级8级以上,死亡约7万人) 这次地震是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在距离里斯本城几十千米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遭破坏极其严重,约7万人死亡,其中许多人是由于震后引起的海啸致死的.里斯本地震后,欧洲的地震研究才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地震发生后214年,即1969年2月28日,在这个海域附近又发生了一次8级左右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和核电站危机,重创日本。本文介绍地震、海啸及核泄漏等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并非所有地震过后都会出现海啸 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海底的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可怕的大海啸,进而导致福岛核电设施发生爆炸、核辐射物外泄,造成了人员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和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但是,并非所有的地震过后都会出现滔天巨浪.例如,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大地震,释放的能量甚至将震中康塞普西翁市向西推移了3m多.当时整个太平洋立即发出了海啸预警,说是从智利沿海到日本东海岸,几天后巨浪将吞噬一切.受此影响,预计将承受最大冲击的夏威夷人心惶惶,数千人从海滩匆忙撤离,但是这一切最终并没有发生.相反,2010年4月7日发生的印尼7.7级地震却引发了海啸,造成数百人死亡和无法估量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8.
日本大地震之后,震区的核电站反应堆自动关闭。但是,福岛第一核电站是距离大海最近的一个核电站,遭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冲击最大。地震发生之后,为核反应堆的水泵紧急供电的设备遭到部分损毁。而海啸来袭之后,紧急供电设备遭到海水的侵蚀,损坏程度进一步加大,几乎全部停运。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31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社论,对3月11日袭击日本的9.0级大地震及引发海啸而导致的直接后果——核灾难——进行了分析,包括《自然》杂志网站在不断更新、分析这场地震为何破坏力如此强大,以及日本政府为应对核灾难所面临的艰巨挑战和核危机对日本研究界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很难想象,这种由海底地震引发的汹涌波涛的自然现象的强度。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可以长达数百千米,并能到达海底数百千米深处。海啸能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上陆地时会产生可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破坏力。仅最近两年,海啸对印度尼西亚、尼加拉瓜和日本的袭击,已使数千人丧命。例如1992年9月1日在太平洋海底发生的地震,在陆地上只有地震仪才记录到,但是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却使尼加拉瓜太平洋沿岸的苏尔港湾像浴盆拔掉塞子一样,使整个港湾中的海水一下子放空,可是海水接着又马上以10米高的波涛汹涌而至。这巨大波涛冲毁了沿海滩建造的酒吧、餐厅等建筑物,并将人、房子和汽车冲到内陆几百米远的地方。当地报纸称。有些地方的海啸波涛高达20米。这次海啸袭击使170名尼加拉瓜人丧命,13000人无家可归。毁灭性海啸全世界大约平均每年发生一次,但是,最近两年发生的海啸尤其危险。1992年12月海啸袭击了印度尼西亚沿岸,致使数千名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11.
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地震和海啸研究的地球物理学家埃米尔.奥卡尔(Emile Okal)说:"这次发生在日本的强震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因为之前很少有专家认为日本仙台附近的区域会发生9.0级的大地震,这是日本历史上有记录的一次最强烈地震。奥卡尔及其同事想弄明白为什么这次地震会比许多人预期的强烈得多,  相似文献   

12.
默拉皮火山爆发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发生7.7级强震,地震同时引发海啸,造成超过400人死亡。10月26日,继地震和海啸发生后,距离地震震中1.3万千米的默拉皮火山爆发。  相似文献   

13.
日本"3.11"大地震后,有仙台民众建议政府选择一处遭受海啸冲击惨烈的建筑作为对此次地震海啸的永久纪念,警醒后人。消息公布后,世人慨叹:日本民族的素质非同一般,在超级天灾面前,想到的不是怎样尽快重建家园,而是如何保留这段沉重的历史。其实,我们中国也一样不乏深谋远虑之士,他不仅保存今天的地震遗物,连历史上所有能找到的与地震相关的东西都在他的收藏之列,人称他是——执著的地震收藏者  相似文献   

14.
1998年7月17日,位于太平洋西南洋域位的新几内亚岛海岸线遭受了一场三波浪阵接连猛袭的海啸灾难,排山倒海般疾驰而来的波浪阵使至少2500人被无情卷走而丧生……每当一场破坏性海啸灾难突发在全球任一位城时,科斯特斯·西诺勒基斯就会迅速接通电话安排赶赴灾发现场的飞行。作为一名流体动力学工程师,科斯特斯·西诺勒基斯多年来一直在从事海啸灾难课题的研究工作。由于最近这些年份自然界海啸灾难发生的次数较多,他手头也因此而积累了大量第一手有关海啸原始数据。仅在1992~1997年期间,太平洋海域就发生了九次因地震而引起的海啸灾难,…  相似文献   

15.
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世界上里氏6级及其以上的地震大约20%发生在日本,震级在2级、3级的地震日本差不多每月都有。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致使14.3万人死亡,其中90%的人是被地震引起的大火烧死的。在近几十年中,日本又发生过不少次大规模的强烈地震,例如,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和2007年的新溻地震。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26日7时5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震中位于印度洋海床下40千米处。这次地震引起高达34米的海啸,使亚洲、非洲等12个国家受灾。到2005年1月底,报道的死亡人数达到28万,灾民达到200万。就在2004年圣诞节前,英国女童蒂利随着父母来到泰国普吉岛度假。12月26日早上,他们一家人在海水里玩耍。蒂利突然发现海水冒起水泡,就像啤酒表面一样。她立刻意识到:这是海啸的前兆!蒂利对爸爸妈妈说:“海啸就要到了!“”你怎么知道?“”在课堂上老师播放过夏威夷海啸的影片,我记住了那些场面。”她急切地劝父母和妹妹,以…  相似文献   

17.
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0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了福岛核电站的爆炸,严重打击了广大公众对核安全问题的信心,并对全球范围内核电产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3月11日的日本9.0级地震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啸袭击已造成数千人死亡,更多人无家可归。但这一灾难性特大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为深远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海啸的成因与预警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顒 《自然杂志》2005,27(1):4-7
在特定的海岸地形地貌条件下,深海大地震会产生海啸灾害.本文介绍了海啸产生的原理、海啸的特点、海啸的能量和预警系统,讨论了最近印尼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地震产生的严重海啸灾害的原因,指出只要不断完善海啸的预报预警系统,海啸灾害是可以大大减轻的.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0级大地震.该地震震中位于日本东北部宫城县附近海域,由一系列的前震和余震构成.在此次大地震前,该区域陆续发生不同规模的地震.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发生了9级特大地震。地震直接导致周边地区大范围房屋倒塌;更为严重的是,地震还引发了巨大的海啸,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实地调查发现,在岩手县宫古市的田老地区,海啸冲到了37.9米高的山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