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ψ族粒子(如:J/ψ、ψ′、ψ″、……)被认为是CC束缚态、也称为粲偶素、它与熟知的电子偶素e~-e~+有类似之处。本文套用电子偶素模型对CC粲偶素质量谱作一些计算,以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J/ψ,X,X′,ηc,…皆称为ψ族粒子,ψ族粒子即为正,反粲夸克的束缚态CC,也称为粲偶素,CC与熟知的电子偶素ee类似,借用处理电子偶素模型的方法,对粲偶素能量谱作出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简单可行的,也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类似模型上,以便为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几个ψ(3 770)非D衰变的问题,强调了ψ(3 770)非D衰变的知识对于了解粲夸克偶素衰变动力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实验上寻找超出传统夸克标准模型的激发态强子(也称为类粲偶素/类底偶素或XYZ粒子)已经很多年,建议过很多的激发态强子的候选者,包括胶球、混杂态、多夸克态、强子分子态等.自从B工厂运行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给出来自Belle实验的关于XYZ粒子的最新实验成果,包括(1)X态:首次观测到B0→X(3872)K+π-过程的信号以及B+→X(3872)K0π+过程存在的迹象;寻找Xb态;(2)Y态:更新的Y(4360)和Y(4660)共振参数的结果以及更新的测量e+e-→K+K-J/ψ和γχc J过程的散射截面;(3)Z态:发现带电的Zc(4050)±→π±ψ(2 S)存在的迹象以及在e+e-→K+K-J/ψ过程中寻找Zcs的态.  相似文献   

5.
继发现带电类粲偶素结构Zc(3900)之后,北京谱仪(BES Ⅲ)又发现了一系列带电的和中性的Zc粒子.为了理解这些Zc粒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BESⅢ实验利用其在质心系能量4.23和4.26 GeV处采集的数据样本对e~+e~-→π~±(DDˉ*)?和e+e-→π~0(DD~*)~0过程进行了研究.在DD~*系统中分别观测到1个带电的类粲偶素结构Zc(3885)~?和1个中性的类粲偶素结构Zc(3885)0,且他们的极点质量和宽度在1σ范围内一致,因此Z_c(3885)极有可能是1个类粲偶素同位旋3重态.BESⅢ实验还测量了π±Z_c(3885)~?系统的角分布,结果显示其带电Zc(3885)?的自旋宇称量子数JP符合1+的预期.  相似文献   

6.
基于BOSS软件框架,利用5.06×10~8ψ(3686)蒙特卡罗样本,对单标记方法与遍举方法在ψ(3686)重子对衰变测量中的应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考虑次级衰变分支比的情况下单标记方法探测效率达到了34.35%,而遍举方法探测效率仅有3.79%.通过对比两种方法得到的探测效率、信噪比、信号事例数等,我们发现单标记方法在粲偶素衰变到重子对末态的测量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BESⅢ实验利用正负电子对撞质心能量√s在3.773~4.7 GeV区间内采集79个能量点约9 f b-1的数据对e+e-→π+π-J/ψ和π+π-hc的产生截面进行了精确测量,并观测到了新的类粲偶素Y(4220).随后BESⅢ实验对e+e-→ ωχc0,π+π-ψ(2 S),π+D0 D*-+c.c.,ηhc,ηJ/...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初态部分子分布函数核效应、入射质子的能量损失效应,以及末态粲夸克对能量损失效应的基础上,对质子-原子核碰撞J/ψ产生过程的微分截面比RW/Be(xF)进行了领头阶的唯象分析,并与E866实验数据中代表J/ψ粒子在靶核外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了粲夸克对的能量损失值(0.69±0.23)Ge V/fm.研究结果表明:当J/ψ粒子在靶核外形成时,末态粲夸克对的能量损失效应是影响J/ψ粒子产额压低的主要核效应;当xF较大时,初态入射质子的能量损失效应也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12年中,实验上发现了大量的类粲偶素.面对如此多新奇的态,理论学家们致力于去解释这些XYZ粒子内在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首先简短地回顾已发现的XYZ态,然后主要介绍我们组在XYZ类粲偶素理论研究中的一些工作,其中主要包括:(1)将Y(3940),Y(4140)和Y(4274)解释为强子分子态;(2)Y(4260)和Y(4360)的非共振态解释;(3)将Y(3915),Z(3930)和X(4350)这3个态解释为P波粲偶素;(4)初态单π发射机制和对Zc(3900)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RHIC的PHENIX的快度接收范围内,采用EKS98和HKN04给出的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s_(NN))~(1/2)=200 GeV/核子p-Au,p-p碰撞中色八重态产生机制下J/ψ粒子微分截面随快度的变化.在RHIC能量下,最主要的粲夸克偶素产生过程是胶子融合.所得结论与实验数据对比,有助于了解胶子分布的核遮蔽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最主要的物理目标之一是寻找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存在的证据并研究其特性.在研究QGP的诸多探针中,重味夸克偶素在重离子碰撞中由于"色屏蔽"效应而造成的压低被认为是QGP产生的直接信号.随着实验和理论的进展,人们发现QGP中的"再产生"和冷核物质效应也会显著地影响重味夸克偶素在重离子碰撞中的产额.近年来,以中美为主研制的STAR缪子探测器(MTD)大大提升了RHIC能区的重味夸克偶素实验研究能力,为探索其在QGP中的各项行为提供了精准的实验依据.本文总结了RHIC-STAR合作组近年来在200 GeV质子-金核和金核-金核对撞中重味夸克偶素J/ψ及Y的产生的实验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近年来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重味夸克偶素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极低横动量J/ψ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RHIC的PHENIX的快度接收范围内,采用EKS98和HKN04给出的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sNN=200 GeV/核子p-Au,p-p碰撞中色八重态产生机制下J/ψ粒子微分截面随快度的变化.在RHIC能量下,最主要的粲夸克偶素产生过程是胶子融合.所得结论与实验数据对比,有助于了解胶子分布的核遮蔽效应.  相似文献   

13.
使用薛定谔方程计算粲夸克偶素和底夸克偶素在温度0.8Tc2Tc时的质量谱.我们的计算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夸克偶素的质量不断下降,直至分解.粲偶素的s波基态在T1.2Tc时分解;而底偶素的s波基态直到T2Tc时仍然处于束缚状态.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RHIC能区质子-质子和重离子碰撞中粲物理的研究和进展.介绍了RHIC-STAR上开粲与粲偶素测量的最新成果.在从实验上验证QCD理论,理解重味夸克与介质相互作用,解释开粲与粲偶素不同的产生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并帮助我们研究和理解重离子碰撞产生的QGP新物质形态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一种带相位因子的场方程,给出了J/ψ粒子(正反粲夸克束缚态)夸克势的解析表达式,并与文献中给出的KMS和erf两种夸克势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在对粲夸克偶索性质的一系列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QGP中粲夸克偶素产额压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3年7月30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北京谱仪合作组通过分析5800万J/ψ粒子衰变的事例数据,在粲粒子辐射衰变到正反质子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粒子.即J/ψ粒子先衰变成光子和这个共振态,此共振态再衰变到质子反质子对.它的质量约为1.859 GeV,略小于质子与反质子的质量之和;自旋为0;它的质量的宽度小于30 MeV.这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已在《物理学评论快报》(2003年7月)上发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埃利斯(J.Ellis)在一篇论国际最新进展的文章中评价说:“这一发现和世界上其他新的实验结果是令人惊异的,对发展强相互作用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自ψ粒子族发现以来,存在着一系列理论工作以解释ψ粒子谱和衰变宽度. Appelquist 和 Politzer 首先引进粲夸克c和反粲夸克以解释ψ,粒子谱.由于粲夸克的质量M很重,一般认为,可以采用非相对论近似,用 Schrdinger 方程讨论ψ粒子谱. Harrington 等人采用线性势; Eichten 等人采用线性势加库仑势; Kaushal 等人采用两步  相似文献   

19.
简讯     
2006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几项重要科研进展2002—2005年,日本和美国科学家发现,正负电子湮灭中粲偶素的产生实验与现有NRQCD理论存在尖锐矛盾,在正负电子湮灭过程中一对粲偶素产生的领头阶微扰NRQCD结果比实验值几乎小一个量级。张玉洁、高颖佳和赵光达教授计算了这一过程的次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光锥求和规则方法计算了激发态粲偶素产生过程e~++e~-→ψ(2S)+η_c的形状因子和截面.由于实验上该过程的能量标度远大于BHL模型中η_c介子的初始能量标度,因此,进一步考虑了分布振幅随能量标度的演化.这种处理意味着选择了相对论性的分布振幅.结果表明,相对论效应对形状因子和截面的影响较大;计算结果与Belle实验数据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