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4种将非微扰的强相互作用参数化为形状因子的模型得到的4种强子形状因子,分别计算了中性D介子D~0→K~-e~+ν_e和D~0→π~-e~+ν_e两个半轻子衰变过程的衰变分支比.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比较,得到极点修正模型对D_0→K~-e~+ν_e过程的理论计算结果中心值与实验测量值非常接近,而对D~0→π~-e~+ν_e过程两参量多级展开模型符合较好.然而由于非微扰效应的存在,形状因子f+(0)和强耦合常数g等参数误差过大,因此得到的理论计算结果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2.
分析BESIII探测器在质心系能量3.773和4.599GeV采集的2.93和~0.567fb-1数据,报道了衰变常数fD~+和D介子半轻子衰变的形状因子,D~+→K~0_Sπ~+π~0的Dalitz图分析,D→K~0_S/Lπ~+π-和K-π~+强相差,D~0D~0混合参数yCP的测量;2体强子衰变D~0(~+)→ωπ~0(~+),稀有衰变D~0→γγ和D~+→K(π)±ee~+的寻找以及Λ~+c→Λe~+νe和12个强子衰变绝对分支比的测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全息分布振幅,通过光锥求和规则在完整QCD框架内计算了D、D_s→K~*跃迁形状因子.由于只与带电流相关,D→K~*衰变只涉及4个半轻类型的跃迁形状因子A_1、A_2、A_0、V.D_s→K~*衰变既与带电流相关也与味改变中性流相关,除了上述4个跃迁形状因子外还涉及3个张量类型的跃迁形状因子T_1、T_2、T_3.整体上来看,所给出的跃迁形状因子与以前文献中通过其他方法(基于传统分布振幅的光锥求和规则、格点模拟、光前夸克模型、重轻手征夸克模型)给出的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基本一致.利用给出的跃迁形状因子通过半轻衰变D~+→K~(*0)l~+νl、D~0→K~(*-)l~+ν_l结合分支比的最新实验测量结果确定了CKM矩阵元︱V_(cs)︱.预言了D_s~+→K~(*0)l~+ν_l过程的分支比并和当前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可以被将来更为精确的实验所检验.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的全息AdS/QCDρ介子分布振幅,利用完整QCD光锥求和规则计算了D→ρ半轻跃迁形状因子A1、A2、A3、V,并与以前基于传统分布振幅的光锥求和规则、格点计算及最新CLEO实验给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所给出的跃迁形状因子整体上与CLEO实验给出的结果符合的更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D→ρlν半轻衰变进行了研究,计算了D+→ρ0l+ν、D0→ρ-l+ν的衰变宽度并结合分值比的最新实验测量值抽取了CKM矩阵元Vcd.利用D0→ρ-l+ν过程抽取的CKM矩阵元与当前世界平均值符合的很好,D+→ρ0l+ν对应的结果也在误差范围内与世界平均值一致.  相似文献   

5.
用光锥QCD求和规则计算D+→K0π+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 包括领头阶因子化部分、αs修正的硬胶子和软胶子交换部分. 计算结果表明, 在D+→K0π+衰变中, 软胶子交换部分不能忽略.并计算了该衰变过程的分支比,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  相似文献   

6.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利用LHCb实验组对衰变B~0_s→K*π~-和B_-~0s→K~±K~(*■)分支比的测量结果 ,在QCD因子化(QCDF)框架下,采用最小x~2方法拟合Xi,fA,并将B_(u.d)→PV衰变拟合出的湮灭参数代入B_s→PV衰变的可观测量中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研究发现,对于Bs和B_(u.d)介子系统湮灭参数Xi,fA(PV)具有普适性.对于Br(B~0_s→K*+π~-)和Br(B~0_s→K±K(*■))这两个可观测量,给出的理论值与LHCb给出的实验值在误差范围内保持一致,只有湮灭图贡献的B~0_s→πρ衰变对于研究湮灭参数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目前K_(2π)衰变分枝比R_0=W(K_1~0→π~0+π~0)/W(K_1~0→π~0+π~0)+W(K_1~0→π~++π~-)的实验数据和π-π作用方面的有关知識,估計了衰变分枝比R_+=W(K~+→π~++π~0)/W(K_1~0→π~0+π~0)+W(K_1~0→π~++π~-);结果表明,如果存在一个I=o S波π-π共振,則能很好地解釋R_+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所需的矢量和标量形状因子的色散表示,综合分析了τ→KSπ-ν_τ和τ→K-ην_τ衰变谱.与先前的研究相比,得到了更高精度的K*(1410)共振参数,MK*′=1 304±17 MeV和ΓK*′=171±62 MeV.由于K-π0矢量形状因子与τ-→K-ην_τ衰变的描述有关,对在形状因子斜率中同位旋的破缺进行了研究.在这方面,τ-→K-π0ν_τ的跃迁谱将是极为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 ,B工厂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探测幺正三角形的三个角α、β、γ .对于γ角的确定 B→πK衰变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文献 [1] 已给出了用比值 R和 A0 来抽取γ角的详细讨论 .随着探测到的衰变事例数的积累 ,R的测量精度将被逐步提高 ,最新的测量结果为 R =0 .99± 0 .1 3,因而比值 R对γ角的限制不如以前强 .所以 ,我们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下用一组新的物理可观测量 R1和 A1来抽取γ角 .在此RA0≡ BR( Bd0 →π-K+ )± BR( Bd0 →π+ K-)BR( B+ →π+ K0 ) + BR( B-→π-K0 ) ( 1 )R1A1≡ 2 BR( B0d →π0 K0 )± BR( B0…  相似文献   

12.
由于衰变过程中存在的非微扰问题,B介子的非轻子衰变的理论预言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光锥QCD求和规则框架内,详细讨论在(B-)0→(K-)0π0衰变中软胶子交换对衰变振幅的贡献,系统地研究(B-)0→(K-)0π0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并计算了分支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 QCD因子化和光锥 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了 B- →π0 π- 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 ,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  相似文献   

14.
在VEPP~-2000e~+e~-对撞机上,CMD~-3探测器研究了e~+e~-→ηπ~+π~-→γγπ~+π~-,e~+e~-→ηπ~+π~-→π0π~+π~-π~+π~-以及e~+e~-→ωπ~+π~-→π0π~+π~-π~+π~-等过程.分析使用的是2011和2012年在1.2~-2.0Ge V能区收集的相应积分亮度为3×104nb~-1的数据.用η→γγ道测量了e~+e~-→ηπ~+π~-的波恩截面,结果与相关的实验结论相吻合;还用末态η→π~+π~-π0和ω→π~+π~-π0分别得到了e~+e~-→ηπ~+π~-和e~+e~-→ωπ~+π~-波恩截面的初步结果;e~+e~-→ηπ~+π~-波恩截面的数值还被用于确定τ~-→ηπ~-π0ντ的衰变分支比.  相似文献   

15.
本用QCD因子化和光锥QCD求和规则系统地计算了B^-→π^0π^-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在重夸克有效场论(HQEFT)的框架内,考虑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修正,对D→K*lν半轻衰变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光锥求和规则的方法计算了D→K*跃迁形状因子A1、A2、A3、V.对于重夸克展开领头阶部分,考虑K*介子光锥分布振幅到扭度4;对于次领头阶修正,只考虑扭度2的分布振幅.计算表明,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对不同跃迁形状因子有不同的修正,最大为领头阶结果的17.5%.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相应半轻衰变过程D+→K*0l+ν、D0→K*-l+ν的分支比,两者都与实验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QCD因子化和光锥QCD求和规则非微扰方法系统地计算了B-→π0K-衰变过程的强子矩阵元和分支比,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改进了D~*D_π和B~*B_π基态强耦合常数g_(D~*D_π)和g_(B~*B_π)的计算,首次提出了一个在矢量重味介子径向激发态情况下相应的强耦合常数g_(D~*'D_π)和g_(B~*'B_π)的QCD研究。利用D→π和B→π形状因子的光锥求和规则预言,并结合实验数据先分别拟合基态耦合常数g_(D~*D_π)和g_(B~*B_π),进而将基态耦合常数作为输入参数分别拟合耦合常数g_(D~*'D_π)和g_(B~*B_π)。数值结果:g_(D~*D_π)=18.40_(-5.44)~(+6.42)和g_(B~*B_π)=44_(-3.37)~(+6.09),g_(D~*'D_π)=-13.30_(-3.15)~(+3.09)和g_(B~*'B_π)=-27.90_(-3.10)~(+3.77)。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具有一个D_π末态的B介子两体和三体衰变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重夸克有效场论(HQEFT)的框架内,重夸克展开至次领头阶,对半轻衰变D→Klν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光锥求和规则计算了D→K跃迁形状因子.计算表明,重夸克展开次领头阶对D→K跃迁形状因子的贡献非常大,约为领头阶贡献的40%,因而是不能忽略的.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相应半轻衰变过程的分支比,D0→K-l+ν分支比的结果与实验符合的非常好,D+→K0l+ν的分支比也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20.
通过QCD求和规则研究D+→K0l+νl衰变过程, 计算D→K跃迁形状因子, 通过构造新的关联函数, 消除了twist-3波函数的不确定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使计算结果更精确. 计算得到的分支比与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