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询命名     
我们衷心欢迎您为SARS订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汉文名,以供科技名词委命名参考。我们将在本刊摘登读者的意见。欢迎来稿、来信、发电子邮件联系(联系方法见本刊版权页)。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本刊创办于1958年,原名《科学史集刊》。1982年1月更名为《自然科学史研究》定期出版,至今已走过四分之一世纪。25年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现今科技史专业研究和教育机构以及从事人员之多,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大扩张,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科技史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今非昔比。学术研究条件也大为改观。在此期间,本刊对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史事业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存在着种种不足,亟待改进。为了适应国内科学技术史研究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得到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的大力支持,决定自2007年1月即本期起,从96页扩版为128页。这是本刊25年来第一次扩版。为了使扩版顺利进行,改进编辑工作,提高刊物质量,我们在2006年4月进行了一次读者和作者的调查。本刊的新老作者和读者,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尽可能吸收改进。编者谨代表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向各位作者和读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给予支持、帮助和监督。刊物的质量是刊物的生命,主要依赖作者和审稿者维系。25年来,我们得到了许多作者和审稿人的支持。特别是许多审稿...  相似文献   

3.
本刊经常收到一些青年同志的来信,要求谈谈如何学习自然辩证法。现选登一封来信及李慎同志回答这个问题的意见,供关心自然辩证法学习的青年读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读者信箱     
自本刊1989年第6期(11卷总64期)封四刊登“敬告读者”以来,我们陆续收到一些古道热肠者的函件,对本刊的前景表示关切。“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现将两位相知者的来信的摘要及我们的复信发表于后,以志谢忱。其实,我们登载那三言两语的动机倒也十分简单:一是寻求领导的关注,二是寻求读者的理解。我们希望上级领导能了解,按照当前的“中国国情”,让学术刊物(包括本刊这样的订数较多、且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国家一级学术刊物)自负盈亏,只不过是乌托邦式的幻想或天方夜谭式的神话;急功近利地对待有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刊物,总非长远之计。我们也想让读者了解,一个严肃的、基础性的、没有“立竿见影”功利之效的学术刊物的生存是多么艰难;一旦刊物脱期或迟迟发不出稿费,我们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宽恕。当然,我们也希冀海内外嬴利团体和个人的善意帮助,但我们对此并没有抱过高的“期望值”;因为我们明白,商品社会通行的是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我们除了亏本的杂志外则一无所有。老天作证,我们绝没有存心——确实也不忍心——把眼睛盯在并不宽裕(抑或比较贫寒)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子的腰包上。而且,正是考虑到他们劳作的艰辛和手头的拮据,我们在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还是按规定付给作者应有的稿酬,分文不少。“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时值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也是本刊创刊以来的第12个春天。尽管刊物的前途和命运不容我们乐观,但是我们将依然“以不息为本,以日新为道”,不敢不局,不敢不蹐,力求使1990年的《自然辩证法通讯》“日日新,又日新”。为此目的,我们期望关心本刊的读者,能在饭后茶余把自己对本刊的评估、批评、建议等(篇幅最好不要超过500字)寄给我们,以利我们改进编辑工作。来稿请寄:北京8712信箱《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读者·作者·编者”专栏编辑收(邮政编码100080),并请作者自留底稿。  相似文献   

5.
我在为"<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三十周年纪念专辑"撰写的"编者按"(见本刊2008年第1期)中这样写道:"我们本来考虑编辑几卷文集,把30年来本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汇集起来,一是方便读者检索和研读,二是给学术界留下一点印痕.  相似文献   

6.
1956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邀请了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和心理系工作的苏联专家进行座谈,讨论如何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的问题。会上四位苏联专家对我们的规划草案和一部分说明书(均见本刊创刊号)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其中北京大学哲学系苏联专家Ф.И.格奥尔吉也夫教授的发言稿尚未收到,现在先把其他三位专家的发言记录发表於后。自从本刊创刊号发表了自然辩证法研究规划草案和一些说明书以后,我们接到各地很多同志来信,对规划草案和说明书提出批评。现在把这些来信的摘要在本刊上发表,并且恳切地希望同志们对如何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工作的问题继续进行讨论。本刊将尽量刊载这方面的讨论文章,以便我们能更好地修改整个研究规划草案和拟订有关的具体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7.
科学知识作为历史产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本文根据作者不久前寄来的打字稿译出。这是作者前几年在日本的一次讲演,其记录稿曾在1986年发表于日本的《SHISO》杂志。但是后来据此整理的这篇英文稿一直未曾杀青。作者惠寄此稿原为出版他的中文选集的备用稿,不供发表或引用。后因选集中已决定收入此文,特商请作者先期在本刊发表以供热心的读者参考。但正式引用还望以未来选集中的改定文本为准。本文译者认为,库恩教授的这篇新作是他发表《科学革命的结构》和《必要的张力》二书以后的重要作品之一。文章的主旨是说明为什么要在传统的逻辑主义科学哲学以外另辟历史主义蹊径,以及在这种历史取向中旧问题的转换和新问题的提出。库恩近年来落笔极为慎审(用他来信中的说法:“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颇引起一些对他的研究方向的关切。此外,我们也许还可以通过此文略见西方“非正统”科学哲学发展状况之一斑。因为这些,我想值得把此文收入他的选集,并争取先期发表,也算是对明年将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库恩科学哲学专题讨论会的一点准备工作。为了便于对他的作品仍感陌生的读者阅读,我加了三个小标题以资醒目,并于文末加一简短附言略作介绍,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8.
2008年正值《中国科技术语》杂志创刊10周年,改刊1周年。为了回馈广大热心读者和作者,刊物特向全社会征文,主题为“我与《中国科技术语》”。体裁、字数不限。来信、来稿均可。参与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于2008年年初举办的刊庆庆典活动,获奖文章也将有机会刊登在刊庆纪念专刊中。  相似文献   

9.
本刊启事     
本刊自2006年起进入商务印书馆语言学期刊方阵,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刊办刊宗旨、投稿方法、审稿制度、订阅方式皆保持不变。来稿仍寄: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科技术语研究》杂志社。订阅办法:全国各地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汇款到杂志社办理邮购。欢迎读者和作者朋友继续支持本刊。《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  相似文献   

10.
新书架     
本栏刊登国内外近期出版的科学史、技术史和医学史新书信息。本刊编委会欢迎海内外的作者、读者和出版社惠寄科技史新书 ,俾便评介  相似文献   

11.
(斜线后为:期数-页码)卷首语科学思想与汉语文化的结晶本刊/1-1科学名词折射出历史与文化本刊/2-1积极推广规范的科技名词本刊/3-1为了做涅槃后的凤凰——致读者和作者朋友本刊/4-1专稿二22五年十大科技焦点名词秦鹏谢学敏/1-55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任重而道远——路甬祥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术语》2007,9(5):58-58
2008年正值《中国科技术语》杂志创刊10周年,改刊1周年。为了回馈广大热心读者和作者,刊物特向全社会征文,主题为“我与《中国科技术语》”。体裁、字数不限。来信、来稿均可。参与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于2008年年初举办的刊庆庆典活动,获奖文章也将有机会刊登在刊庆纪念专刊中。热忱欢迎广大读者热心参与,畅谈自己的想法,与更多朋友共同分享您与《中国科技术语》的故事。来信、来稿请发送至编辑部邮箱:csttj@263.net.cn,并注明“刊庆来稿”。
《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争鸣     
从2004年起,我们特地增设了“编读互动”栏目,诣在达成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沟通与友谊。本栏目热忱欢迎读者朋友来函或发电邮给我们,提供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份精神大餐办得更好、更丰富。  相似文献   

14.
网上论坛     
从2004年起,我们特地增设了“编读互动”栏目,诣在达成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沟通与友谊。本栏目热忱欢迎读者朋友来函或发电邮给我们,提供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份精神大餐办得更好、更丰富。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对自然辩证法研究和教学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我们希望能就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欢迎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科学技术工作者及广大读者给我们来稿来信,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起,我们特地增设了“编读互动”栏目,诣在达成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沟通与友谊。本栏目热忱欢迎读者朋友来函或发电邮给我们,提供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份精神大餐办得更好、更丰富。  相似文献   

17.
编读互动     
从2004年起,我们特地增设了“编读互动”栏目,诣在达成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沟通与友谊。本栏目热忱欢迎读者朋友来函或发电邮给我们,提供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份精神大餐办得更好、更丰富。  相似文献   

18.
编读互动     
从2004年起,我们特地增设了“编读互动”栏目,诣在达成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沟通与友谊。本栏目热忱欢迎读者朋友来函或发电邮给我们,提供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份精神大餐办得更好、更丰富。  相似文献   

19.
良好祝愿     
从2004年起,我们特地增设了“编读互动”栏目,诣在达成读者与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增进沟通与友谊。本栏目热忱欢迎读者朋友来函或发电邮给我们,提供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这份精神大餐办得更好、更丰富。  相似文献   

20.
关于“碳”与“炭”规范用法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者按 “碳”与“炭”是与不少学科都有关的常用字,长期以来使用十分混乱,加之此二字的跨多学科(行业)性,给规范化工作带来困难。本刊曾于1999年第4期,及2001年第4期刊登过一部分讨论如何规范化的文章。本期我们特再次约请几位专家进行书面讨论,谈谈他们的意见,供读者分析、比较。全国科技名词委将进行专题研究,力争拿出比较可行的规范化意见,改变“无所遵循”的混乱状况。欢迎有关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