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对9种不同结构参数的错齿翅片进行传热和流动阻力性能试验,分析比较翅片的间距、高度和节距等结构参数对其传热因子和阻力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场协同原理揭示错齿翅片强化传热的机理,并采用单位面积泵功率的评价方法,比较9种翅片的强化传热效果.结果表明,错齿翅片的节距和长度对其热工性能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了平行流冷凝器空气侧数值模拟的结构方案,对车用空调冷凝器的风速范围进行流动换热计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田口法分析翅片高度、百叶窗转向区长度、翅片间距、翅片宽度、百叶窗间距和百叶窗角度六个结构因素对空气侧传热和流动影响的重要性,得到空气侧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翅片宽度是传热因子主要影响因素,翅片间距则对摩擦因子影响最大;翅片间距、百叶窗角度和百叶窗间距对平行流冷凝器空气侧综合性能影响起主要作用;在雷诺数600~1 400范围内,优化分析得到的最佳参数组合的平行流换热器空气侧综合性能提升了4.03%~11.09%.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边界层的起始段效应,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提出一种新型横排三角形多孔翅片。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翅片热力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与相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分析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的开孔率以及孔错开间距等因素对新型多孔翅片热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开孔率翅片总体传热特性优于较小开孔率翅片;孔错开间距为1/2单元宽度的翅片具有较大的传热品质因子,传热性能更好。最后,通过与锯齿翅片传热品质因子j/f1/3进行比较得出,三角孔翅片具有较优越的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4.
矩形翅片椭圆换热管束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标准k-ε模型,就管排数和翅片间距等因素对矩形翅片椭圆换热管束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管束各排翅片表面平均换热系数分布规律,并给出j因子和f因子与管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翅片间距主要通过阻力对管束性能产生影响,当翅片间距小于2.5 mm时,管束空气侧阻力对风速的敏感性显著增加;可以通过采用高导热系数翅片材料的方法来提升管束性能.  相似文献   

5.
汽车散热器的性能分析及翅片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FD方法对某型汽车管带式百叶窗散热器进行性能分析及翅片结构优化,建立某型汽车散热器单周期翅片组模型并对其进行不同风速工况下的三维模拟计算。基于计算结果设置某型散热器多孔介质的物性参数,将该散热器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综合性能评价因子j/f~(1/3)研究并找出本次研究百叶窗翅片中,综合性能最佳的翅片,利用上诉方法计算最佳结构翅片整体散热器的换热特性和阻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多孔介质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这种散热器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本次研究百叶窗翅片结构中综合性能最佳的翅片结构是间距2.4 mm,开窗角度27°。  相似文献   

6.
百叶窗翅片几何形状、尺寸对中冷器的传热与流阻特性均有较大影响,其主要参数是百叶窗开窗角度、百叶窗间距与百叶窗厚度。由于多参数优化研究存在一定难度,为简化计算难度和计算时间,以某一款散热器百叶窗为研究对象,维持其原本的开窗角度与相关的参数不变,只对其开窗间距Lp和翅片厚度σ展开研究,分别选取4组不同的窗间距,3组不同的翅片厚度研究其在6种不同流速工况下的传热系数与进出口压降变化。利用CFD数值仿真计算方法,仿真结果显示开窗间距为1. 8 mm,翅片厚度为0. 16 mm时中冷器换热与流阻性能较好。对比分析原模型与优化模型仿真结果,发现优化后模型整体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搭建新型单翅片性能试验台,对同一副模具冲制的齿高为3.0~3.6 mm、齿距为6.81~8.45 mm的6种锯齿型翅片进行低雷诺数下传热和阻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并对翅片模具磨损规律和寿命进行了量化的探讨.将试验结果与三维仿真结果以及Muzychka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三者的趋势吻合良好.基于Levenberg-Marquard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翅片传热因子和摩擦因子的试验关联式.通过测试生产线上一副模具在不同冲压次数下翅片的性能,发现模具磨损过程存在3个阶段,第2阶段的翅片质量比较稳定;该类模具的推荐使用寿命为105万次,超过该冲压次数后翅片毛刺明显增多.研究结果为错列锯齿型钢翅片的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一种用于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的大间距不锈钢锯齿翅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该翅片的传热和流动性能,并在搭建的风洞的试验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其传热因子j和摩擦因子f均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获得的Re-j和Re-f性能曲线可以为新型余热回收换热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种大管径翅管式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不同翅片形式以及管排数对空气侧强化传热的影响,分别对9排和12排带平直、开缝、纵向涡3种翅片形式共6个翅片管换热器元件空气侧的传热及阻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高于带纵向涡翅片管换热器和平直翅片管换热器,但阻力相应也增加,带纵向涡发生器的翅片传热性能略低于开缝翅片,但阻力却只比平直翅片稍大,这表明采用这种翅片形式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不同管排数的同一片型换热器的努塞尔数及阻力因子相差很小,可以认为与管排数无关.在试验的雷诺数范围内针对各个试件整理出了传热和阻力的经验关联式,可为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强制对流时垂直放置矩形直翅片的最优间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空气流速时翅片间距为0.9 ̄10mm范围内垂直放置矩形直翅片组的稳态传热性能,探讨了翅片间距对翅片组散热性能的影响。以单位传热基面面积上翅片组的散热速率最大为衡量标准,在本实验所用翅片的参数范围内,当雷诺数从1000增大到16800时,最优翅片间距从3.2mm减小到2.0mm。用散热片组的当量直径作定为定性尺寸,得到了计算翅片组平均对流传热系数的无量纲传热准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车用百叶窗翅片式散热器的传热和流阻特性,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对百叶窗对称布置和非对称布置2种方式的散热器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计算百叶窗翅片空气侧的传热量、传热因子和压降,以及散热器综合性能评价因子,获得了综合性能较优的百叶窗布置形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出口边界和给定的几何参数条件下,对称布置的百叶窗翅片具有较高的传热性能,但流阻性能较差.当空气入口速度为5.58,m/s时,与非对称形式相比,对称布置时的传热量提高了14.7%,压降却增加了29.3%;在不同的空气入口速度条件下,对称布置时百叶窗翅片具有较高的散热器综合性能评价因子,因此,百叶窗对称布置时散热器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开缝翅片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2排X型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的传热及阻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实验的 Re范围内得出了传热和阻力的性能关联式及特性曲线.比较得出,开缝翅片的传热性能远高于平直翅片,与单向开缝翅片相比,X型双向开缝翅片的性能更好.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 X型双向开缝翅片的效率计算曲线.应用场协同原理,对数值模拟得到的气流在2片翅片之间的温度场、速度场、对流换热系数及压降在流动方向上的沿程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开缝翅片有效强化传热的根本原因是翅片开缝后改善了速度和温度梯度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FLUENT软件对一种典型的汽车百叶窗翅片式热交换器空气侧的流场、压力场和温度场进行了CFD研究,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翅片换热和流动性能的影响.与试验结果相比,CFD分析的空气侧换热系数的平均误差小于7%,压降的平均误差小于4%,计算精度远远高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该CFD模型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组对水冷式油冷器翅片中冷内却剂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了翅片两端集流槽宽度对翅片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集流槽宽度的增加,翅片内部流动均匀性逐渐提高,流动死区的面积逐渐减小,冷却剂的对流换热逐渐增强,翅片内部高温区中冷却液的温度逐渐降低,冷却液温差逐渐减小。在翅片性能方面,随着集流槽宽度的增加,冷却剂在出、入口间的压降逐渐降低,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变化不大,传热因子j与摩擦系数f之比逐渐增加,翅片综合性能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5.
开缝翅片压降和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STAR—CD研究了开缝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换热和压降特性,分析了开缝翅片厚度对换热器压降、换热特性的影响,并用场协同理论分析了计算结果.得出了翅片开缝能起到强化翅片换热的效果且开缝翅片厚度存在最佳值等结论,为优化新型管翅式换热器提供参考.同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三角形波纹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管排数及不同翅片间距的9个三角形波纹翅片管换热器试件进行了传热与阻力特性试验,给出了实验特性曲线及关联式,并对管排数及翅片间距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了有益的结果,另外,对三角形波纹翅片与平直翅片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中高温电子器件的散热性能,以针翅式散热器模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热管长度、散热器宽度、针翅直径、针翅间距和针翅高度5个结构参数对翅片散热性能的影响,对正交实验设计的16个组合方案下翅片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模拟。以努塞尔数Nu、阻力系数f、传热性能综合评价指标(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PEC)和全因子评价Y作为评价指标,在每个评价指标下利用极差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和挑选出优化组合。结果表明:影响Nu、f、PEC和Y的最主要因素是针翅间距;最佳优化组合为:针翅间距为2.5 mm,散热器宽度为80 mm,针翅直径为1.5 mm,针翅高度为20 mm,热管长度为25 mm,模块温降为16.28℃,热阻为0.265℃/W。  相似文献   

18.
在椭圆形微肋阵表面固化含有微纳米粒子的疏水性涂层获得具有不同接触角的疏水性微肋阵,测试不同雷诺数Re下实验段内的压降?流动阻力系数f及努塞尔数Nu,并分析了接触角变化对微肋阵热沉内流阻和换热的综合影响及其能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疏水性涂层具有显著的减阻效果,压降和流动阻力系数随接触角增大而减小;但疏水性微肋阵内的Nu也降低,且3种疏水性微肋阵内Nu之间的偏差随功率的增加而增大;尽管表面疏水性降低了微肋阵内Nu,接触角为151.5°超疏水微肋阵仍具有较好的能效特性,与无疏水性涂层的微肋阵相比,相同对流换热量时其所需泵功可减少20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