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了为期63 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 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值没有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然而添加豆粕的D2和D3组的摄食率和FCR值显著地高于鱼粉组,PER的值显著地低于鱼粉组(P<0.05)。日本黄姑鱼的内脏比、肠脂比和丰满度的值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但高水平豆粕添加组(D3)的肝体比最低,且显著地低于D2组(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日本黄姑鱼体成分和背肌组织成分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豆粕可以替代4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没有引起日本黄姑鱼生长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鱼类饲料配方及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约300种养殖鱼类中,仅50种有营养学数据,不到10 种有完全的营养学数据.在饲料蛋白源中,鱼粉是鲑鳟鱼类饲料的主要蛋白源,蛋白质含量为60%~80 %.肉骨粉一般蛋白质含量为50 %左右,赖氨酸含量较鱼粉低.肉骨粉灰分含量可到30 %,限制了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一般在鲑鳟鱼类饲料中用量不超过10 %,温水性鱼类饲料中用量不超过15 %.血粉蛋白质含量为80 %~86 %,是很好的赖氨酸来源,但缺乏蛋氨酸.血粉的适口性较差,在鲑鳟饲料中用量不超过10 %,温水性鱼类饲料中不超过5 %.肉骨-血粉混合物的营养成分与鱼粉接近,可完全替代沟鲶饲料中的鱼粉.鸡肉粉蛋白质含量为60 %~70 %,可替代鲑鳟饲料中10 %的鱼粉及温水性鱼类饲料中50 %的蛋白质.水解羽毛粉蛋白质含量约为85 %,但消化率较低.可替代鲑鳟及温水性鱼类饲料中10 %的蛋白质.鸡肉粉-羽毛粉混合物可替代虹鳟饲料中50 %的鱼粉.豆粕可替代虹鳟饲料中50 %的鱼粉蛋白,是温水性鱼类饲料的主要蛋白源.豆粕中存在一些抗营养因子.一般豆油提取过程可以分解大部分抗营养因子.一些报道表明进一步热处理可以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经过热处理的全脂豆粉,如果添加蛋氨酸及赖氨酸,可以替代虹鳟及鲤鱼饲料中50 %~75 %的鱼粉.棉粕对鱼的适口性好,但缺少赖氨酸.除非添加赖氨酸,棉粕在温水性鱼类饲料中用量不应超过30 %.花生粕适口性好,但缺少赖氨酸.添加量超过20 %时,需添加赖氨酸.葵花子粕赖氨酸含量较低,可替代虹鳟饲料中40%的鱼粉及温水性鱼类饲料中20 %的鱼粉.低毒菜粕可替代虹鳟饲料中66 %的鱼粉.添加增味剂后,去植酸菜籽蛋白浓缩物可完全替代虹鳟饲料中的鱼粉.玉米面筋含42 %~60 %的蛋白质,添加水平在虹鳟饲料可达20 %,鲤鱼饲料可达10 %.酒精业副产物含27 %蛋白质,适口性好但赖氨酸含量低,添加水平在虹鳟饲料可达10 %,温水性鱼类饲料可达30 %.非营养因子也会影响到饲料制作.如制作膨化饲料需至少25 %的谷类原料.棉粕含量过高会减缓挤压速度.非营养性添加剂包括黏合剂、类胡萝卜素、鱼药、激素、抗微生物及真菌制剂、抗氧化剂、增味剂,但不应在饲料中添加纤维素,其含量应尽量降低.饲料制作工艺包括蒸汽制粒及挤压.挤压可制作浮性、沉性及缓沉性饲料,并能提高消化率,但会分解一些维生素.  相似文献   

3.
以初始体质量为(1.32±0.09)g的青鱼鱼种作为试验对象,以含有等量鱼粉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作为对照组,用豆粕、菜粕按蛋白含量1:1的比例分别替代25%、50%、75%、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室内饲喂青鱼56 d,以观察配合饲料中豆粕、菜粕替代鱼粉对青鱼鱼种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豆粕、菜粕替代25%鱼粉组和替代50%鱼粉组鱼体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替代25%鱼粉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替代100%鱼粉组(P<0.05),而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的水分含量随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相反,鱼体脂肪含量随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青鱼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影响也不显著(P>0.05).根据青鱼鱼种的生长性能.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中用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的适宜量为25%~50%.  相似文献   

4.
在梭鱼饲料中分别添加0、2. 7%、5. 4%、8. 1%、10. 8%、13. 5%的发酵豆粕,相应替代鱼粉使用量的0、20%、40%、60%、80%、100%,饲养体质量为(2. 09±0. 10 g)梭鱼60 d,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梭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和体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Ⅱ、Ⅲ两组的增重率、成活率和饲料系数与Ⅰ组相比差异不显著,Ⅱ组的增重率、成活率显著高于Ⅴ、Ⅵ两组,Ⅱ、Ⅲ两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Ⅴ、Ⅵ两组。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梭鱼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无影响,但对全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产生显著影响。Ⅵ组的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和总胆固醇含量最低,谷草转氨酶和肌酸激酶活力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40%时会对梭鱼生长性能、部分血清生化指标产生显著影响,以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为评价指标,梭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40%。  相似文献   

5.
以初始体重为(10.45±0.85)g的青鱼为试验对象,以含有等量鱼粉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作为对照组,用豆粕、菜粕按蛋白含量1:1的比例分别替代25%、50%、75%、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在试验室条件下饲养青鱼4周,研究配合饲料中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青鱼消化酶活力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和菜粕替代25%鱼粉组、替代50%鱼粉组和对照组对青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力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高于替代75%鱼粉组和替代100%鱼粉组(P<0.05),但豆粕和菜粕替代鱼粉对青鱼肠道、肝胰脏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和菜粕替代25%鱼粉组、替代50%鱼粉组和对照组对青鱼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豆粕和菜粕替代鱼粉比例进一步的增加,青鱼蛋白、脂肪和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豆粕和菜粕替代25%鱼粉组、替代50%鱼粉组的青鱼消化酶活力和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初始体重(2.00±0.08)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小肽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D1)、25%(D2)、50%(D3)、75%(D4)及100%(D5)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探讨饲料中小肽豆粕与鱼粉的不同比例对青鱼幼鱼生长及其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2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肝体比(HIS)及肥满度(CF)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D3-D5组的WGR、SGR、HIS及C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效率(PER)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SR)、肠体指数(the intestine weight index)及肠长指数(the intestine length index)无显著变化(P0.05)。D2组全鱼水分及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D3-D5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与饲料中小肽豆粕的替代比例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小肽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25%时,对青鱼幼鱼的生长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为蛋白源,鱼油、豆油、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配制成6种维生素C水平分别为2.1、45.3、89.6、132.4、178.6和547.1 mg/kg的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对初始体重为(33.26±0.05)g的黄姑鱼进行为期9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喂132.4和547.1 mg/kg组的黄姑鱼全鱼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1 mg/kg);肝脏中T-SOD和CAT活力在547.1 mg/kg组最高;血清中T-SOD随VC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波动下降,但GSH-PX随VC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中添加89.6 mg/kg以上VC能使肝脏和血清中的MDA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得出,饲料中添加132.4 mg/kg的VC能满足黄姑鱼基本需求,但VC添加量提高到547.1 mg/kg时,能获得更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茶渣蛋白提取物(tea residue protein extract, TRPE)作为新型植物源蛋白在水产饲料中的可应用性,以TRPE替代基础饲料中的鱼粉或豆粕,分析其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代谢状态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TRPE替代的鱼粉质量分数为15%时,吉富罗非鱼可正常生长;当TRPE替代的鱼粉质量分数超过30%时,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下降20%以上,转氨酶活力升高10%以上,溶菌酶活力提升约2倍;当TRPE替代的豆粕质量分数为50%时,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但其溶菌酶活力提升约1.5倍. TRPE可提升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但过量取代鱼粉会导致基础饲料中必需氨基酸水平下降,对鱼体生长不利;TRPE可取代基础饲料中50%的豆粕,且能保证鱼体在正常生长代谢下免疫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在海区小网箱中开展了豆粕粉加肉骨粉加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的配合饲料饲养大黄鱼试验,结果表明:用豆粕粉加肉骨粉加玉米蛋白粉替代60%和30%鱼粉时,与同形态标准日粮相比,大黄鱼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差异不显著,但30%的替代饲料鱼体生长更接近标准日粮。30%替代饲料的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公斤鱼饲料成本、生物学综合评定值分别为1.74、1.385%、97.5%、9.4元和106.6%,与鲜杂鱼组相比,干基饲料系数低0.67、公斤鱼饲料成本低2.4元、生物学综合评定值高出6.6个百分点。以30%的替代量更为合适,而且膨化饲料优于粉状饲料。  相似文献   

10.
以初始体质量(22.40±0.30)g的健康埃及胡子鲇Clarias lazera为试验对象,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饲养试验,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去皮豆粕为植物蛋白源,去皮豆粕分别替代0%(CK),15%,30%,45%和6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蛋白(40%)等能(15.8 MJ/kg)的半精制饲料,研究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埃及胡子鲇消化酶活力及肠道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埃及胡子鲇胃蛋白酶活力去皮豆粕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45%和60%去皮豆粕替代组中肠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5%和60%去皮豆粕替代组的前肠和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当去皮豆粕替代鱼粉45%和60%时,后肠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埃及胡子鲇的胃、肝胰脏、前肠和中肠淀粉酶活力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去皮豆粕对埃及胡子鲇的脂肪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埃及胡子鲇肠道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当去皮豆粕替代鱼粉蛋白45%和60%时,埃及胡子鲇的中肠和后肠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被破坏,部分肠绒毛脱落,部分上皮细胞与固有层分离,固有层结缔组织疏松,固有层变宽,肠长、肠体指数、肠长指数、肠道皱襞高度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过高比例植物油替代鱼油会引起肝脏炎症反应,养殖实验普遍存在周期长、价格昂贵以及干扰因素多等问题,离体实验部分弥补了养殖实验的缺点。植物油替代饲料中鱼油的本质是脂肪酸的替代。以往的研究发现豆油替代饲料中鱼油会引起炎症反应。为探究豆油对黄姑鱼肝脏细胞炎症影响,本实验分离并培养了黄姑鱼原代肝脏细胞。分别使用BSA(对照)、0.1 m M二十碳五烯酸-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EPA-BSA)、0.1 mM亚油酸-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LNA-BSA)孵育黄姑鱼原代肝脏细胞6 h,用1.0 mg·mL-1 LPS刺激细胞。结果表明:EPA与LNA相比,显著降低了促炎基因TLR2、TLR22、MyD88、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量(P0.05)。本研究建立的黄姑鱼原代肝脏细胞模型可用于营养免疫研究,在黄姑鱼原代肝脏细胞中相同浓度的EPA相对LNA有更强抑炎效果,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可能是由于EPA含量减少,LNA含量升高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牙鲆幼鱼饲料中锰、钴适宜添加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锰和钴是鱼类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以鱼粉为基础的牙鲆幼鱼实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锰或钴,投喂初始平均重量为10.03~10.87 g的牙鲆幼鱼一个月.结果表明,所有各组鱼的成活率相近.饲料添加锰0~50 mg/kg,添加量为10 mg/kg时牙鲆幼鱼生长最快,增重率达到159.4 %,比不添加组高出近一倍,添加量大于30 mg/kg则鱼的增重率明显下降.肌肉和骨骼中的锰含量随着饲料中锰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上升.而饲料中添加钴0~0.8 mg/kg,鱼的增重率、肌肉和骨骼中钴的含量虽有所上升,但并不显著.根据生长和元素在组织中的含量,初步确定了以鱼粉为基础的牙鲆幼鱼实用饲料中锰和钴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锰10~20 mg/kg,钴0.8 mg/kg左右.  相似文献   

13.
水解羽毛粉替代进口鱼粉饲养肉鸡和生长肥育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00只21—63日龄肉鸡和32头20—50kg生长肥育猪生长试验表明,用水解羽毛粉替代肉鸡日粮中50%、75%的秘鲁鱼粉时,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不变;用水解羽毛粉替代生长肥育猪日粮中50%、75%、100%的秘鲁鱼粉时,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亦不变。用水解羽毛粉替代秘鲁鱼粉生产肉鸡和生长肥育猪日粮,每吨可降低费用60元,同时应适当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  相似文献   

14.
几种氨基酸对加州鲈幼鱼趋向行为影响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二道生理记录仪(LMS-2B)和机械电换能器(mechanic-electricitytransducer)记录加州鲈Micropterussalmonoids幼鱼对食物球咬食次数的方法,研究探讨9种氨基酸对加州鲈幼鱼趋向行为(taxis)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L-蛋氨酸(L-Met)、L-缬氨酸(L-Val)、DL-丙氨酸(DL-Ala)和甘氨酸(Glycine)对加州鲈幼鱼的诱引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本实验为在配制加州鲈幼鱼饲料中添加氨基酸作为诱食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几种氨基酸对加州鲈幼鱼趋向行为影响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二道生理记录仪(LMS-2B)和机械电换能器(mechanic-electricity transducer)记录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noids)幼鱼对食物球咬食次数的方法,研究探讨9种氨基酸对加州鲈幼鱼趋向行为(taxis)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L-蛋氨酸(L-Met)、L-缬氨酸(L-Val)、DL-丙氨酸(DL-Ala)和甘氨酸(Glycine)对加州鲈幼鱼的诱引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本实验为在配制加州鲈幼鱼饲料中添加氨基酸作为诱食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盐度胁迫10d后盐度调节至19后恢复期间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血浆生长激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I)、司登尼亚钙素(STC)及肌肉和肝脏中RNA/DNA比值和糖原含量变化进行实验监测.结果表明:血浆GH质量浓度在整个实验期间未出现明显差异.IGF-I质量浓度在高盐处理始终较低,只在实验结束时恢复至对照处理水平,而低盐胁迫处理的IGF-I质量浓度则在恢复期间明显高于对照处理.胁迫期间低盐处理STC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和高盐处理,但是在恢复期间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而高盐胁迫处理则下降至显著低于其余两个处理水平.除在胁迫结束时低盐处理的肝脏RNA/DNA高于其余两个处理外,在其他时间肌肉和肝脏的RNA/DNA在不同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肝脏和肌肉糖原含量在所有时间上不同处理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饵料、温度对唇(鱼骨)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不同饵料、温度对唇生长影响的初步试验。饵料实验设计为2组饲料(鱼粉组和豆粕组),每组粗蛋白含量为4个梯度33%、36%、39%和42%,分别使用鱼粉和豆粕来调节。结果显示,经40 d不同饲料的投喂后,体重增长有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表现为随着饲料中鱼粉、豆粕比例的增多,粗蛋白含量增高,其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都有依次增大的趋势,相对应的饲料系数依次降低。对比投喂相近粗蛋白饲料鱼粉组和豆粕组的增重效果,鱼粉组优于豆粕组饲料(P<0.05)。配制唇的人工饲料,应以添加动物性蛋白源为主,粗蛋白质含量应达到42%以上。水温实验设计为4个梯度16℃、20℃、24℃和28℃,经56 d在不同温度条件的饲养后,体重增长有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表现为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24℃时最大,16℃时最小。相对应的饲料系数,24℃时最小,16℃时最大。综合比较分析,24℃水温的养殖效果较好,其它依次为28℃、20℃和16℃。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4,(2):80-82
肉骨粉常被用于饲料中,作为替代鱼粉的动物蛋白原料之一。本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来源肉骨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国产和澳大利亚肉骨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乌拉圭肉骨粉(P<0.05)。乌拉圭肉骨粉的灰分、钙和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澳大利亚和国产肉骨粉(P<0.05)。澳大利亚肉骨粉的胃蛋白酶消化率显著高于乌拉圭和国产肉骨粉(P<0.05),后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澳大利亚肉骨粉的组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乌拉圭肉骨粉(P<0.05),但与国产肉骨粉无显著差异(P>0.05)。澳大利亚肉骨粉的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苏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乌拉圭和国产肉骨粉(P<0.05)。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鱼粉—豆饼饲料中添加硫酸锌及蛋氨酸锌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分五个水平添加锌,即20mg/kg,40mg/kg,80mg/kg,160mg/kg,200mg/kg饲料.其中200mg/kg水平用蛋氨酸锌添加,其它水平分别以硫酸锌和蛋氨酸锌两种形式添加,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49d,试验结果表明,河蟹的鱼粉—豆饼饲料中加硫酸锌,对其增重率和存活率均无明显影响,但其肝、胰脏的锌含量在添加20mg/kg及其以上水平时达到最大.蛋氨酸锌组的增重率高于同水平的硫酸锌组,但除了40mg/kg水平外,差异不显著(P>0.05),蟹体锌含量高于对照的9.9%~13.4%.  相似文献   

20.
以白鱼粉、玉米油、玉米淀粉分别作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料,配制等蛋白质(含量40%)、等脂肪(含量10%)和不同碳水化合物梯度的3组饲料,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设计为0%,15%,30%.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幼鱼为实验对象,经各组饲料驯养8周后,实验鱼用不同饲料等日粮投喂,研究不同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下餐后肝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0%碳水化合物饲料组肝指数(HSI)在摄食过程中无显著变化;15%碳水化合物饲料组肝指数在摄食后3~6h无显著变化,12h的肝指数显著大于6h(p<0.05),24h的肝指数显著小于12h,24h后无显著变化;30%碳水化合物饲料组南方鲇肝指数在摄食后3h就显著增加,6h又显著下降,12h又显著上升,24h又显著下降(p<0.05),24h后无显著变化.通过分析认为肉食性鱼类南方鲇摄食后吸收的糖类先造成血糖升高,升高的血糖水平通过某种途径刺激体内糖原的合成,同时南方鲇加快分解代谢以排除多余的糖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