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日,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睡眠不足或会通过在机体肠道中积累活性氧的方式而导致机体死亡。相关工作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标题为"Sleep Loss Can Cause Death through Accumul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the Gut"。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果蝇和小鼠后发现,睡眠剥夺或缺失会导致机体肠道中活性氧(ROS,reactive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2016,(3)
正研究发现,人体肠道微生物可不是帮肠道打工的"小弟",而是真正影响身体健康的"幕后老板"。肠道菌群与个人的健康状况有极大的关联,还可以通过对激素分泌的控制,间接对大脑以及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的心情和行为。你是不是也很好奇:小小微生物怎么会有如此大作为?  相似文献   

3.
<正>植物为了"对付"食草动物,体内会产生阻止蛋白质结合的化学物质多酚。多酚被动物吃下后,可以抑制动物肠道中酶的作用。但是,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蚯蚓居然"见招拆招",自带了"洗洁精"。蚯蚓肠道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化合物"蚓防御素","蚓防御素"能降低多酚间的表面  相似文献   

4.
以淮河流域的"癌症村"为研究点,以"内""外"两个视域为分析框架,发现:(1)孟营村的污染主要来自上游,是外源污染,但也不排除其他的因素;(2)媒体虽然写实村庄内部癌症死亡异常问题,但重心指涉村外流域污染问题,而政府的"非预期"介入及随后的大规模研究,使得原本期望澄清"污染-癌症"变成了一个迟迟无法告知民众的两难话题;(3)实地调查发现,"癌症"不仅与村外的污染有关联,也与村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探究到"男性-吸烟-肺癌""乙肝-肝癌"及"饮用生水-肠道疾病高发-改水-肠道疾病骤减"等重要线索;(4)在与水俣病、塔纳汤"癌症"社区及国内其他"癌症村"的比较中,注意到"内""外"关注的重心差异影响了对疾病认知及应对行动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明确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是否具有肠道和躯体高敏感、自主心血管功能紊乱以及肠道低浓度炎症。创新要点:发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具有自主心血管功能紊乱和肠道低浓度炎症(这两方面在之前研究中尚存争议)。此外,发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高敏感和躯体高敏感、肠道高敏感和自主心血管功能紊乱、躯体高敏感和自主心血管紊乱之间存在相关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62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到了本研究。所有受试者接受并顺利完成了相关检查和问卷填写。利用恒压器(渐至极限法)检查我们发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具有肠道高敏感。同时,采用冷水刺激法和缺血刺激法探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具有躯体高敏感。重要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具有肠道和躯体高敏感、自主心血管功能紊乱以及肠道低浓度炎症。肠道高敏感和躯体高敏感、肠道高敏感和自主心血管功能紊乱、躯体高敏感和自主心血管紊乱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旨在研究新生儿粪便样品中乳酸菌对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的促进作用.从健康新生儿粪便中分离出15株乳酸菌.对这些乳酸菌进行耐酸、耐胆盐和细胞黏附能力的实验,分析其定植能力.再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各菌发酵上清液对HT-29细胞中黏蛋白2(mucin2,MUC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RZ18发酵上清液对MUC2启动子活性、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有增强作用.并通过Real-timePCR、免疫印迹实验检测E. faecalisRZ18发酵上清液对肠道黏膜屏障中闭锁蛋白、封闭蛋白1、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的影响,发现该菌可以促进这些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最后用牛津杯法研究发现该菌对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说明,新生儿肠道早期定植的E. faecalis可能对新生儿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有望应用于炎症性肠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一项于2019年8月12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称,一种名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的细菌进化出了适应医院环境的新种群。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能感染肠道并导致抗生素相关腹泻,即不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被肠道中的有益菌压制,使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该细菌感染,引起严重腹泻。通过对从不同环境中收集到的906株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进行DNA测序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该细菌已经进化出了2个新种群,其中一种尤其适  相似文献   

8.
正儿时营养不良会影响肠道健康6月5日出版的Nature上的一项微生物学研究显示,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会影响肠道健康,而且在营养干预后不会完全恢复。这项研究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治疗性的食品干预,不是总能让此类儿童长期恢复正常发育。在从食物中提取、代谢营养物质的过程中,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起到重要作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Jeffrey I.Gordon和他的研究团队,比较了孟加拉国营养不良儿童和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发现营养不良儿童  相似文献   

9.
梅契尼柯夫的核心观点是认为酸奶中的乳酸菌是"有益的微生物",能够起到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健康的作用。他的这一理论促使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对肠道菌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最终发展出"益生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随着婴儿呱呱坠地,就此人体与无菌环境告别。随着呼吸、饮食,多种微生物进入肠道,从此,它们与我们结缘,相伴一生。肠道微生物的数量比整个人体细胞还要多,而且它们种类也非常多,有500~1000种。很多研究证明,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比如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Jeffrey I.Gordon教授长期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营养不良、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耕作土壤中蚯蚓肠道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同一地区耕作土和森林土的蚯蚓肠道内分离得到15株和8株放线菌,分别进行形态、培养特征、16S rDNA序列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对比2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肠道放线菌的多样性发现,土壤N、P、K富集化导致放线菌数量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增高则使放线菌多样性降低.2种环境下,链霉菌属始终是肠道放线菌中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肠道元基因组计划”等研究项目的开展,人类对肠道菌群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对其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挖掘,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甚至被认为是“被忽略的人体器官”。最新的研究报道表明,包括帕金森病、乳腺癌、艾滋病、肝硬化、肾病、关节炎、糖尿病等在内的疾病都与肠道微生物结构异常相关;同时最近有很多研究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关注了食品甜味剂、食品乳化剂、节食等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另外,肠道菌群也已成为我们阐释益生菌、益生元、微量元素、多酚化合物等膳食因子调控健康研究的着眼点。可以预见,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发展,肠道菌群有可能成为多种疾病预测诊断的标志物;同时,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机制、食物保健功能等将有可能通过肠道微生态理论而得到更好地诠释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05,(11):52
美国科学家近日说,他们在果蝇肠道内发现一种干细胞能不断分化成组织细胞,与人类肠道内的干细胞非常相似。科学家称,这一发现可能在肠癌等疾病的机理研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对人体消化、营养、免疫等生理功能的调节起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会阻碍肠道蠕动进而影响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还会引起炎症性肠病、肥胖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如今,肠道微生物群被喻为"人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器官",人们对其的研究方法逐渐完善.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胃肠道体外模拟系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文中综述了常见疾病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关系,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方法,胃肠道体外模拟系统研究肠道菌群与人体细胞、消化的相互作用,体外模拟系统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以期为利用体外胃肠道模拟系统研究食物益生效果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研究发现,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对肥胖、Ⅱ型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代谢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肠道中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群落对宿主的健康至关重要,疾病产生的同时存在肠道菌群的失调.不同的DF对肠道中微生物的调节作用不同,从而改善疾病促进人体健康.本文从DF的结构功能特性、在肠道菌群生长代谢中的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角色,综述了DF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DF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益生菌的肠道黏附是其实现长期肠道定植的关键因素。为增加外源性益生菌的肠道黏附性,对前期分离所得党参多糖(CPP-2)采用羧甲基化和巯基化两步化学修饰法,制备巯基化党参多糖(sC-CPP-2)。通过体外黏附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分析在添加sC-CPP-2情况下肠黏液对鼠李糖乳杆菌(LGG)的黏附效果,利用党参多糖及其修饰组分与海藻酸钠形成的复合薄膜,间接验证sC-CPP-2对LGG的黏附性,并利用流变仪和经典拉伸实验检测sC-CPP-2与肠道黏液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羧甲基党参多糖(C-CPP-2)的取代度为0.588±0.026,sC-CPP-2中巯基含量为(279.50±5.97)μmol/g,C-CPP-2经巯基化修饰后处于巯基和羧基共存状态。sC-CPP-2表面巯基可与LGG表面蛋白质上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增加LGG的肠道黏附性。sC-CPP-2与肠黏液的最大分离力为(101.82±5.78) mN,黏附总功为(120.07±6.81)μJ,二者间相互作用力增强,表观黏度变大,黏合力显著增强。sC-CPP-2能够起到连接LGG与肠黏液的中介作用,增强LGG的肠道黏附性,研究结果旨在为改善益生菌在肠道中的黏附定植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κ-卡拉胶与钾元素结合产物的降血压作用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了低分子质量卡拉胶钾(LCP)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LCP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有稳定且持续的降压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最终降压幅度约为18mmHg(2.3kPa)。以盲肠内容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短链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变化,发现LCP组肠道内乙酸、异丁酸、丁酸的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升高,其中异丁酸产量变化差异性尤为明显。盲肠内容物的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LCP组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降低,菌群丰度升高,且产丁酸的瘤胃球菌的数量占明显优势。实验结果表明,LCP可能通过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实现促进肠道生态失调的健康恢复和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雉科鸟类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功能及其对食性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菌群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雉科(Phasianidae)鸟类粪便进行16S r RNA基因测序,并结合其自身的杂食性饮食结构,探究了雉科鸟类肠道菌群的情况,共得到189 860条有效序列并定义4 305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结果发现雉科鸟类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许多已知的其他鸟类.尽管食性相同,但雉科鸟类肠道菌群依然存在部分分化的现象,说明宿主系统发生地位对肠道菌群结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更深入的宏基因组研究显示,雉科肠道菌群功能中,分解雉科摄入的有害物质的通路被富集,以此来确保雉科鸟类的正常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给予头孢曲松造成SPF级BALB/c小鼠(Mus musculus)发生肠道菌群紊乱,进而通过连续灌胃密度为2×107CFU/m L的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菌液以建立小鼠肠道真菌过增殖模型;通过镜检、活菌计数、结肠组织病理切片、电镜观察等方法评价白假丝酵母在小鼠体内黏附定植的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大剂量头孢曲松处理后,活菌计数结果显示小鼠肠道菌群出现重度失衡;灌胃真菌后,镜检可见酵母相和菌丝相的白假丝酵母,PAS染色可见小鼠结肠粘膜表面黏附有大量染成红色的圆形真菌孢子;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小鼠结肠表面黏附大量卵圆型白假丝酵母的酵母相细胞。研究认为大剂量抗生素处理结合真菌灌胃,可成功建立小鼠肠道真菌过增殖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5个单位的科学家经3年联合攻关.在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技术,全面深入地刻画了一个四世同堂的中国家庭7位成员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发现他们尽管属于同一个家庭,遗传背景彼此相关,但每一个个体仍然具有特有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且中国人的肠道菌群结构与美国人有明显差异。同时,研究人员利用代谢组技术分析人体尿液中代谢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