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介绍了自还原法制备低温无铅铜红釉的工艺方法、工艺参数以及影响铜红釉呈色效果的因素。用XRD、SEM、CCM等现代测试技术,研究了自还原法生产的铜红釉的呈色机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陶瓷工业的铜呈色发展史经历了唐以前的低温氧化气氛下的铜绿釉到宋以后高温还原气氛下的铜红釉两大阶段。宋代河南禹州钧窑铜红釉的烧成是瓷釉铜呈色工艺达到成熟的表现,并且改变了以往只有青釉、白釉、黑釉等单色釉的单调局面,将中国的制瓷业带入到色彩斑斓的新时代,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对后世瓷器生产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钧窑瓷器是我国宋元时期北方地区的重要瓷器品种,其瓷器生产的工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宋代钧窑铜红釉与铜红彩的创制、分相釉的大量烧制、厚釉的施用等几项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创新,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意义,且对当时社会和后世影响巨大而又深远。  相似文献   

4.
通过精减工艺参数,优化工艺流程,对液相还原法制备铜纳米线的工艺进行改进,制备出各种不同长度和直径的铜纳米线。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铜纳米线为单晶结构,其表面光滑,径向粗细、长度和直径比较均匀,产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铜冶炼烟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及矿物学性质,对比铜冶炼烟尘金属分离与回收方法,包括碳热还原法、硫酸浸出法、碱性浸出法和湿法-火法联合工艺,总结各方法的原理、典型工艺、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非常规冶金方法在铜冶炼烟尘金属分离中的应用,展望铜冶炼烟尘资源回收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铜冶炼烟尘中砷、铜、锌含量受冶炼工艺、原矿品质的影响,不同元素赋存形态存在差异。碳热还原法可以通过金属砷酸盐和氧化物分解的方式释放砷,从而实现砷与其他有价金属的分离;硫酸浸出法可以高效浸提铜冶炼烟尘中的金属,实现多元素的回收;碱性浸出法可选择性浸提砷;湿法-火法联合工艺结合了火法工艺选择性分离砷和湿法工艺高效提取金属的优点,对于复杂高砷铜冶炼烟尘处理具有优势。铜冶炼烟尘兼具资源属性和环境风险,实现清洁生产及多金属资源化利用仍是关键,砷的无害化处置与锌、铜、铅等有价金属的高效协同回收工艺及分离机制、全过程物质流与环境效应是铜冶炼烟尘资源回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用于导电油墨的银包覆铜微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乙二醇体系中采用葡萄糖预还原法制备微米级铜粉,由直接置换法制备银包覆铜型微粉。通过导电性实验讨论不同条件下粉体的电阻值变化,确定了制备银包覆铜型微粉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铜着色颜色釉瓷器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宋元时期是铜红釉发展史研究中的关键一环。2010年广西宋代永福窑的科学发掘为铜着色釉的早期发展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本文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对24件永福窑出土的铜红、铜绿等铜着色釉瓷器的胎釉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永福窑中铜红、翠青(绿)、墨绿等釉色的形成应与釉料中铜含量以及烧成气氛等因素有关。研究认为,铜绿釉是永福窑主烧产品,铜红及其他含铜釉器的出现应是制作与烧成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当所致,非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种一次烧成镉硒红釉的新工艺。阐述了产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其改善措施。该工艺具有工艺简单、能耗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的超细铜粉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了500nm至7μm不同粒径范围的超细铜粉,研究了该法的制备工艺及偻末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采用葡萄糖预还原法制备了粒径为1μm的均匀超细铜粉,改善了铜粉末的粒度分布。研究了干燥过程对粉末团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铜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抗磨自修复润滑剂、导电浆料、高效催化剂、抗菌剂等领域.本文综述了目前纳米铜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主要论述了制备纳米铜的化学方法,包括液相还原法、微乳液法、溶剂热法和其他方法.按照铜与无机物或有机物复合两大类,论述了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应用.讨论了铜纳米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抗菌性能、催化性能及光电性能.并对纳米铜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钧釉最好的传承方式是创新,但钧釉的创新有三个前提:必须以铜、铁为主要着色剂;必须是高温还原烧成;必须是自然窑变。新钧釉的特点是:釉中除加有铁、铜等着色剂外,还加有其他的着色元素;窑变色彩、纹理、斑点、意境等变化更加丰富;适当地突出了缺陷美;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艺术美感。钧釉创新的方法,一是调整烧成方法,二是不断调整釉的配方。只要不断地试验、摸索、研究、总结,钧釉品种定能不断推陈出新。钧瓷的窑变永无止境,钧釉的创新亦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2.
The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and its main wavelength of Ru porcelain glaze are measured by color difference instrument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 between glaze color and its main wavelength. The content of the 30 coloring elements in Ru porcelain is determined by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NAA), which showed that iron is the major coloring element. M?ssbauer spectroscop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ron element in the glaze exists in the form of structural iron (Fe2+, Fe3+).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wavelength of glaze in various colors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structural iron (Fe2+/Fe3+) is determined. Thus the coloring mechanism of Ru porcelain is investigated entirely.  相似文献   

13.
利用我国资源丰富的稀土 ,结合瓷厂的釉料 ,研制了变色、着色新型稀土陶瓷釉料 .配合X—射线、差热分析确定其组成和烧结温度 ,并进行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原料配比对成釉影响的研究 .  相似文献   

14.
The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and its main wavelength of Ru porcelain glaze are measured by color difference instrument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 between glaze color and its main wavelength. The content of the 30 coloring elements in Ru porcelain is determined by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NAA), which showed that iron is the major coloring element.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ron element in the glaze exists in the form of structural iron (Fe2+, Fe3+).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wavelength of glaze in various colors and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structural iron (Fe2+/Fe3+) is determined. Thus the coloring mechanism of Ru porcelain is investigated entirely.  相似文献   

15.
早期钧瓷年代是金世宗大定时期(1161-1189)至章宗明昌时期(1190-1196),即十二世纪后半期,是汝瓷向钧瓷的过渡期。其窑址位于宝丰清凉寺、汝州严和店、禹州白峪三处。钧釉铜红斑技术的发源地,首先出现于严和店窑,然后才传到豫西各地。"钧瓷"概念需要做历时性纵深辨析。  相似文献   

16.
采用铅硼硅熔块釉研制出同时符合普通粘土瓦坯的烧成温度低、热膨胀系数低这两个主要性能特点的釉料。一次烧成的技术关键是提高釉对坯的附着力。可以通过控制釉浆的细度和浓度、充分干燥并预热瓦坯、添加结合粘土和有机结合剂等途径达到要求。另外,与二次烧成相比,一次烧成施釉应略厚、升温速度应较慢、保温时间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引信模拟自毁电路低压失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能耗平衡原理的分立式元件自毁电路改进方案.通过严格控制比较器输入端的电压值,实现发火电容在低电压充电情况下顺利储能;建立电路能耗数学模型,精确设计了自毁时间;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分析了元器件容差对电路特性的影响.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案可将欠压发火阈值降低至4.5V,自毁时间相对误差不超过1%,电路可在5.5~15.0V电压范围内可靠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色盲检测图及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coupled neural networks,简称PCNN)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简化PCNN模型的色盲检测图分割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欧式距离计算彩色图像色差,通过设定一个合适的阈值,将与红色相似的颜色替换成白色,初步分离图像中的目标与背景,对预处理后的色盲检测图像,用典型的PCNN简化模型对其红色分量进行分割,最后用形态学闭运算优化得到最终的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分割出色盲图像中的图形,且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