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14个省份,油茶炭疽病的大量发生与流行对云南省油茶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鉴定云南省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以及探究其病害发生发展规律,以期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文中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云南主要油茶产区的炭疽病菌进行种类鉴定,并验证其致病性,同时对油茶炭疽病的传播途径、侵入途径等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三地区油茶炭疽病菌主要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gloeosporioides和C.karstii;越冬试验表明,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的形式越冬,病果和病叶残留的分生孢子每果达115 100个,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在室内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存活14个月;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低于10℃或高于35℃均不能萌发;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100%,低于75%则不能萌发;病菌可直接侵入或从伤口侵入;在22~29℃并保湿的条件下,潜育期为88~99 h.分析各试验结果发现,引起云南省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并不是...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水为提取剂从油茶饼粕中提取茶籽多糖的工艺条件.通过试验确定了从油茶饼粕中提取茶籽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回流温度75℃,料液比1∶9g/mL,回流时间2.0h,在此工艺条件下茶籽多糖提取率为2.56%.  相似文献   

3.
被全国油茶良种会议列为优先推广的“薄壳香”油茶,最近在富阳县贤德公社楂口大队获得高产。经省林业厅、省财办、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和杭州市科委、林水局等单位现场验收,六亩五分十二年生“薄壳香”油茶,亩产鲜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四年我们用农用塑料薄膜对一九七三年秋季采集的杉木籽5439斤(内湖南杉2030斤、临海杉3449斤)、柳杉籽62斤、马尾松674斤,进行密封贮藏试验。具体作法是:四月下旬将种子在日光下翻晒干燥后,杉籽以70斤为标准包,松籽以100斤为标准包,放入规格为60×100厘米的农用塑料薄膜袋内,袋内用麻绳扎紧,薄膜袋外再套麻袋加固,外加标签,层积堆放在一般农用仓库中。据一九七四年秋和一九七五年春对贮藏种籽随意抽样进行室内发芽试验,结果有较好贮藏效果。其中采集后一年的湖南杉发芽率秋播达42%、春播达37%;  相似文献   

5.
光皮树是一种珍稀优质食用木本油料树种。是一种生长迅速,产籽量高的用材、食油兼优树。又名“树籽树”、“石板树”,属山茱萸科,落叶乔木,树高15米、胸径一般40厘米,树皮光滑,呈斑状脱落。栽后5—6年即可开花结籽,谷雨前后开花,11月成熟。每株树年平均产油籽100多斤,多的可达200—300斤,最高可产600多斤。光皮树树籽含油率为25—30%,其油色泽澄黄透明,气味芳香,主要由近10种油酸组成。符合国家食用油、医用油标准。对高血脂症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青田县林化厂和省林科所,组织了“三结合”的试验组,进行了以“茶饼中残留油分的提取”为主的油茶饼综合利用的试验,取得了一定成绩。据生产性试验结果,茶饼中尚可以提取出5—7%的茶油。目前,全省每年有茶籽3000万斤,榨油出油率23%,约690万斤,榨油后,有50—55%的茶饼,共约1560—1650万斤。如全部加以利用,可回收茶油75—115万斤,相当于茶油产量的11—17%。  相似文献   

7.
油茶炭疽病是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主要病害。它为害油茶的全部地上器官,包括果、枝、叶、蕾(芽),造成严重的落果、落蕾、枝梢枯死和溃疡;其中尤以因病引起的落果,在严重病区损失产量达20%以上,部分重病株达70~100%。引起此病的油茶炭疽菌冬天主要以菌丝在病树树上的枝、蕾(芽)、果、叶的病部越冬,次春天气回暖后先侵害春梢,然后侵害开始膨大的幼果。花芽分化后开始侵染蕾,夏秋  相似文献   

8.
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种实特征的影响,以油茶主栽品种‘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为母本,‘长林166号'、‘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对不同授粉处理的当代杂交种实特征以及油脂脂肪酸组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林3号'和‘长林4号'两个母本品种在果实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特征方面差异显著; 花粉直感效应对座果率、果质量、鲜出籽率、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影响显著,而果形指数和种子油脂主要脂肪酸组分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 果实性状座果率、果质量和鲜出籽率的相对花粉直感效应值(RX值)分别在-10.00%~81.14%、-46.15%~38.60%和-8.31%~19.29%之间变化,种子性状单籽粒质量和含油率的RX值分别在-24.63%~22.69%和0.30%~11.17%间变化,说明通过杂交授粉能提高种子含油率。可见,花粉直感效应对油茶果质量、单籽粒质量、鲜出籽率的影响并不都是向着优于亲本的方向转化,其效果受亲本因素的影响较大; 杂交座果率是油茶品种配置栽培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该研究中‘长林3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8号',‘长林4号'的适宜配置授粉品种为‘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  相似文献   

9.
(一)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里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科学实验和“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大队科技组三结合搞了一块三熟制高产试验田。秋粮是杂交玉米“旅曲”和“虎7419”,于十一月七日收获,经全公社党员大会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为2.25亩,其中早播杂交玉米“旅曲”0.729亩,实收燥籽733.5斤,平均亩产1004斤;迟播杂交玉米“旅曲”0.326亩,实收燥籽278斤,平均亩产852斤;杂交玉米“虎7419”1.2亩,实收燥籽1122斤,平均亩产935斤。合计实收燥籽2133.5斤,平均亩产948.2斤。春粮为大麦“早熟3号”,亩产608斤。早稻品种为“军协”和“原丰早”,平均亩产1036斤。全年三熟合计亩产2592.2斤,超过了“三纲”。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玉屏当地油茶优良无性系,对玉屏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主要果实性状因子对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油量的通径系数为0.867,单株干籽重的通径系数为0.413,鲜果含油率的通径系数为-0.121,单株总果数的通径系数为-0.260。四者对单株鲜果产量的直接影响力为:单株产油量 > 单株干籽重 > 鲜果含油率 > 单株总果数。聚类分析表明,自然群体52个个体可划分为两个类群,I类具有高产高含油量特性,II类具有低产低含油量特性。II类可分为IIa和IIb两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同一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研究结果可为玉屏油茶自然群体种质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林所、亚林中心引进的亚3、亚13等7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为研究对象,并以当地最优油茶品种光山1号为对照,开展引种栽培试验,通过形态指标、果实特征、主要经济性状等15项指标的调查,分析引进油茶良种适应性.结果表明:引进的油茶品种在信阳生长发育良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生长量、果含油率方面,亚3、亚18、亚84优于其他品种;产果量方面,亚3、亚19、亚84为最佳;出籽率方面,亚3、亚18、亚19的鲜出籽率、干出籽率最高;籽含油率表现最好的品种为亚3、亚17、亚84;产油量以亚18、亚19、亚84表现最高.同一个品种并不兼备所有的优良特性,总体分析,亚3、亚19、亚84综合性状品质最佳,适合在信阳广大丘陵、低山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2.
油茶果是油茶的果实,由油茶蒲(也称油茶果壳、油茶果皮等)和油茶籽(也称茶籽心)构成.油茶蒲是油茶的重要加工副产物,质量约是油茶籽的1.5倍左右,富含多糖、多酚、茶皂素等.文章对油茶蒲的主要提取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其科学地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最主要病害,发生普遍且严重。油茶感染该病后,可引起落果、落蕾、落叶、枝梢枯死、枝干溃疡、甚至整株衰亡。油茶果实被炭疽病菌侵染后,种子的含油量降低1/2左右。该病是影响油茶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各油茶产区常年因该病减产10%~30%,重病区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油茶是我国主要木本食用油料作物之一,国家计划在北方发展核桃,在南方发展油茶,以满足人民对食油日益增长的需要。全国现有油茶5,300万亩,其中成林3,500万亩,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造幼林1,800万亩,预计至1962年每年可产茶油3,600——5,400万担(每亩产油100——150斤),今后国家还计划在3——5年内陆续发展至12,000万亩,预计成林后每年可产茶油24,000万担(每亩产油200斤)。目前一般产量虽不高,1957年全国平均每亩产油7斤,1958年预计15斤,1959年要求30——40斤,但在工农业大跃进的形势下,全国各地已  相似文献   

15.
<正>玉屏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早在1958年,玉屏油茶产籽产量高达195万公斤,为国家提供了40万公斤茶油,居全国1100个县级油茶县产量的第二位,玉屏因而获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名,授予“油茶之乡”美誉。每当茶花盛开时,10万亩茶花依次绽放,满山雪白的油茶花迎风招展,蔚为壮观,令人留连忘返。玉屏的油茶主要以小果油茶为主,而小果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4~18℃,绝对  相似文献   

16.
以攸县油茶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花粉发育时期、低温预处理时间及添加物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激素种类和比例对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四分体时期为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时期;花药的低温预处理时间应在10 d以内;培养基添加物以AgNO3效果最优,诱导率最高为8102 %。继代增殖培养中6-BA与NAA配比有着较好的效果,其中最适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200 mg/L)+NAA(005 mg/L)。  相似文献   

17.
为了及时和有效地指导油茶病虫害防治工作,分别根据2000~2009年,2001~2010年,2002~2011年广西油茶病虫害发生危害的数据,预测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广西油茶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等级和发生面积.结果显示,2010年广西油茶重大病虫害发生危害面积为500 hm2,2011年病虫害发生量等级为2级(333.4~666.6 hm2),2012年病虫害发生量等级也为2级,而2010年广西油茶病虫害实际发生危害面积为496.7 hm2,2011为435.7 hm2,2012年为656.7 hm2.可见3次预报的准确率都在90%以上,表明利用马尔可夫链方法进行油茶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可行的,但需要积累较长时间的历史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一)小麦的需肥量据河北、山东等地亩产600~1000斤的十七块地综合资料,每生产100斤小麦籽粒,约需吸收氮2.5~2.7斤、磷0.78~1.17斤、钾约1.9~4.21斤,三要素比值约为3:1:3。小麦成熟期,氮和磷约80%分布在籽粒内,钾约70%分布在茎秆中。在一般情况下,谷(籽粒)草(秸秆等)比值约为1:2籽粒生产系数(或经济系数)约为0.33,即小麦籽粒占全株总干重33%。优良的栽培措施可使经济系数提高到0.46以上,需肥  相似文献   

19.
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和“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伟大教导,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十六队的广大社员、干部一起搞了一片旱地杂交玉米试验畈,经省杂交玉米会议全体代表和县、区、社、队干部社员代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5.76亩,其中杂交玉米“双三”1.94亩,实收玉米燥籽1997斤,平均亩产1029斤,突破了千斤大关;“丹玉3号”0.7亩,收燥籽716斤,平均亩产1023斤;“丹玉2号”3.12亩,收燥籽2897斤,平均亩产928.5斤。全畈合计实收燥籽5610斤,平均亩产974斤。  相似文献   

20.
秦玉楠 《广东科技》1994,(12):20-21
我国盛产柑桔,品种很多,其一般含籽量占整果的4~8%,有的品种高达9~10%。柑桔籽中含油脂量丰富,一般可达籽重的20~25%。然而,目前柑桔籽除少部分留种育苗和药用之外,绝大部分作为废渣处理,实属可惜。从柑桔籽所提取的柑桔籽油,可用作生产肥皂和纺织、皮革工业用助剂用油(如磺化油)的重要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