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吉林珲春土门子组孢粉样品分析。建立了Quercoidites-Ulmipollenites-Liquidambar-pollenites组合。根据孢粉植物群特征及其与周围地区对比,其地质时代归属新近纪中中新世为宜。孢粉组合中喜温成分占多数,亚热带成分如Caryapollenites、Liquidambarpollenites等也较为常见,反映了当时比较温暖湿润的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在我国第三纪植物群区系中属于东部落叶阔叶林植物区。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彩参2井侏罗纪孢粉化石及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准噶尔盆地彩参2井侏罗纪孢粉化石研究表明,八道湾组具有deltoidospora-cycadopites-protoconiferus-classopollis组合,三工河组具有cyathidites-osmundacites-pinuspollenites-classopollis组合,西山窑组为cyathidites-dictyophyllidites-cycadopites-perinopollenites组合,石树沟群为cyathidites-klukisporites-classopollis-concentrisporites组合,它们对地层时代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对孢粉古生态和沉积岩颜色、岩性及粘土矿物成分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八道湾为暖温带潮湿气候;三工河早期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三工河中晚期至西山窑期为亚热带潮湿气候;石树沟群早期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但发生过两次时潮时旱的气候波动,石树沟群晚期气候干旱炎热,并促使湖盆急剧收缩、消亡。侏罗系可划分为6个层序,层序界面附近的孢粉丰度及分异度最小,而最大湖侵期的孢粉丰度及分异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对准噶尔盆地彩参 2井侏罗纪孢粉化石研究表明 ,八道湾组具有deltoidospora cycadopites protoconiferus classopollis组合 ,三工河组具有cyathidites osmundacites pinuspollenites classopollis组合 ,西山窑组为cyathidites dic tyophyllidites cycadopites perinopollenites组合 ,石树沟群为cyathidites klukisporites classopollis concentrisporites组合 ,它们对地层时代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对孢粉古生态和沉积岩颜色、岩性及粘土矿物成分综合研究表明 ,研究区八道湾为暖温带潮湿气候 ;三工河早期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三工河中晚期至西山窑期为亚热带潮湿气候 ;石树沟群早期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 ,但发生过两次时潮时旱的气候波动 ,石树沟群晚期气候干旱炎热 ,并促使湖盆急剧收缩、消亡。侏罗系可划分为 6个层序 ,层序界面附近的孢粉丰度及分异度最小 ,而最大湖侵期的孢粉丰度及分异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显微镜观察鉴定了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重点探井——征1井早侏罗世孢粉化石.认为准噶尔盆地征沙村地区早侏罗世孢粉组合划分为两个:产于八道湾组的Cyathidites-Cycadopites孢粉组合和产于三工河组的Cyathidites-Classopollis孢粉组合.通过研究孢粉组分和母本植物的亲缘关系,得出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早侏罗世植被主要由草本的真蕨植物和乔木、灌木的松柏类及银杏、苏铁类等组成,所反映古气候应属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5.
淀山湖地区晚第四纪孢粉及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淀山湖地区赵巷4井、淀峰1井等晚第四纪地层孢粉研究,划分出6个孢粉组合带,反映本地区植被演替与气候波动的6个阶段.自古至今依次是:第一阶段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暖湿润(Q3^3-2);第二阶段稀疏的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冷而稍湿(Q3^3-3);第三阶段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一草原,反映气候温和略湿(Q4^1);第四阶段以常绿栎类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反映气候热暖潮湿(相当于大西洋期,Q4^2);第五阶段以栎、松、禾本科、水龙骨科为主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暖略干(相当于亚北方期,Q4^2后期);第六阶段以常绿栎类、落叶栎类、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反映气候温暖湿润(相当于亚大西洋期,Q4^3).这种气候波动与世界性的气候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陕西长武地区中侏罗世延安组孢粉植物群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陕西长武地区Ys4钻孔含煤地层中的孢子花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和地层层序论述了这一含煤地层的时代属中侏罗世早期。运用古地理分区及孢粉所代表的古植物生态类型,提出本区属湿润温带一亚热带气候与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7.
崇明岛地区以前孢粉研究资料较少 ,通过对崇明岛北侧的CY孔作了高分辨率的孢粉研究 ,详细地划出了大西洋期以来的 9个孢粉组合带 ,并结合邻区钻孔孢粉资料研究 ,恢复了该区植被、气候演化的 7个阶段 .从大西洋中期起植被依次为 :中亚热带含落叶树的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北缘以松、栎为主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北缘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 .气候经历如下的波动 :热暖潮湿—暖热湿润—温和略干—温暖湿润—温暖略湿—温而略干—温暖湿润 ,这种气候的波动与世界性的气候变化相一致 ,而且与海平面变化相吻合 ,从而为该地区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丰富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上海地区鹤鸣孔和东海1井两个钻孔进行孢粉分析鉴定和对比,结合AMS14C测年等资料,划分出了6个孢粉组合带,恢复了本区的植被演化和气候波动的6个阶段.对鹤鸣孔的大西洋期、亚北方期和亚大西洋期各划分出了两个孢粉组合亚带,反应了大气候环境下气候的次一级波动.在晚更新世晚期的硬绿色粘土中还发现了以环纹藻为主的孢粉组合,从孢粉学角度上证实了这一硬绿色粘土层“水成沉积”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三叠系划分为韭菜园组、烧房沟组、克拉玛依组和黄山街组,通过对三叠纪地层的孢粉分析,建立了该盆地的四个孢粉组合带,Limatulasporites—Tae-niaesporites—Alisporites组合带、Aratrisporites—Punctatisporties组合带、Punc-tatisporites—Calamospora组合带和Cycadopites—Lophotriletes—Protoconiferus组合带。依据孢粉的演化得出吐哈盆地三叠纪的古气候为早期的干旱温暖到晚期的潮湿炎热。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页岩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对其孢粉化石的研究较少,此外还存在地层时代厘定不清、古气候古环境特征判识不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盆地西缘乌达剖面羊虎沟组的孢粉化石展开研究,根据孢粉化石种属及其含量变化,建立了2个孢粉组合带:第I孢粉组合(Lycospora noctuina-Stenozonotriletes lycosporoides组合)和第II孢粉组合(Dictyotriletes bireticulatus-Ahrensisporites guerickei组合),分别产自羊虎沟组下段、上段。通过与内蒙古白彦套海地区羊虎沟组、宁夏中宁—中卫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孢子带等进行对比,确定了2个孢粉组合的时代,分别为维斯发A—B期和维斯发C—D期,属于巴什基尔晚期和莫斯科期。研究发现羊虎沟组下段较上段的蕨类植物孢子化石含量稍有增加,裸子植物花粉化石含量稍有减少,但总体变化不大,表明羊虎沟组沉积时期气候较为稳定。对孢粉化石与古植物类型的亲缘关系进行推测,羊虎沟组沉积时期生长的古植物多为热带—亚热带型;运用地球化学元素进行验证,研究区应为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型气候。  相似文献   

11.
研究辽东湾拗陷南部旅大地区古近系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为油气成因研究及油源判别提供参考.以LD27-2和LD22-1油田等为例,对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原油或岩屑抽提物进行系统的芳烃色谱-质谱分析,共检测出12个系列169种化合物,提取能够指示生源、沉积环境、成熟度和油源的地球化学参数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  相似文献   

12.
孢粉古生态分析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植物产生不同的孢粉,一定地质时期和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植物群与特定的孢粉组合对应,因此,孢粉组合可以指示当时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在对伊犁盆地侏罗系孢粉组合特征及古生物图件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古生物(孢粉)在层序边界上的特征。通常,层序边界上的古生物在垂向上种类和数量最少,分异度小,界线上、下之间古生物组合大不相同,是一个反映古地理环境有很大变迁的时间界面;而在最大湖泛面附近,古生物种属和数量最多,分异度大,代表了复杂的古地貌及强烈的构造运动期间的古生态组合特征。一个层序可以包含几个不同的生物带;反之,同一生物带也可包含几个层序,这主要取决于生物带所延续的时间长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六口钻井中的介形虫、轮藻及腹足类化石,结合岩性特征及区域资料,对束鹿凹陷南部下第三系重新进行划分和对比。论证了凹陷南部缺失沙河街组二段,沙一段与沙三段之间为假整合接触。确证本区的主要储油层为沙河街组三段。同时还根据微体古生物群的古生态特征、化石组合、分异度等,对本区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 ,分析了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沙河街组远岸浊积扇的沉积相、测井相和地震相特征 ,认为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区以其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储集性最好等特征而成为远岸浊积扇最重要的骨架砂体和油气储集单元。总结远岸浊积扇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构造沉降的关系 ,确定沙三上、中、下各亚段中的远岸浊积扇虽具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 ,但总体上具有从沙三下亚段到上亚段中扇辫状水道沉积区面积逐渐增大、并向洼陷方向迁移加厚的趋势。通过上述分析 ,为进一步确定该区远岸浊积扇生储盖组合规律和进行有利储集相带的预测及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辽河东部凹陷储层和烃源岩等成藏条件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东部凹陷多口钻井沙三段致密砂岩底部含气层段进行厚度统计,并结合成藏条件分析,对根缘气藏发育有利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具有根缘气藏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沙三段晚期沉积环境,以及后期成岩演化作用,使沙三段45.1%的砂岩储层孔隙度≤13%,25.5%的渗透率≤1.5×10-3um2,形成较大规模的致密砂岩发育带,成为根缘气储层发育的主体:沙三段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利于生气的ⅡB型和Ⅲ型为主,有机质丰度高,且已进入大规模生气阶段,为根缘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气源保障.由于运聚机理与常规储层气不同,根缘气具有致密砂岩底部含气特点,在气测曲线形态上形成下部异常的特征.凹陷北部茨榆坨一牛居地区和南部黄金带一大平房地区为根缘气藏发育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把古氧相分析理论与方法应用于黄骅拗陷歧南次凹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环境研究之中,通过古氧相分析中的微量元素V/Cr和Ni/Co分析,以及岩石与古生物分析表明,歧南次凹沙河街组具有以常氧为主、贫氧为辅的沉积环境;同时,古盐度分析指示为咸水、半咸水环境,地球物理学(地震、布格重力异常)研究结果为深水封闭湖泊环境,对比分析认为歧...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孢粉相特征及其生烃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东营凹陷3个钻孔取心井沙河街组四段(Es4)烃源岩样品经过全封闭的孢粉学处理,探索沉积有机质的垂向变化,对深层沉积环境演变及生烃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Es4烃源岩自下而上可识别出3个孢粉相和两个亚相,孢粉相分别以木质组织、微粒状无定型和海绵状无定型优势为特征,亚相以孢型和木质组织丰度相区别;孢粉相的沉积环境分别为边缘浊积、扇三角洲发育的闭塞盐湖、持久分层闭塞超盐湖、封闭型季节分层半咸水深湖、封闭-开放型分层-混合半咸水较深湖,指示东营古湖泊水体逐步加深的沉积过程;随着淡水注入的增加,水体盐度逐步降低,湖泊生产率升高,有机质从以陆源输入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湖泊自身生产为主,有机质丰度逐步提高,烃源岩生烃潜力由较差到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孔店组原油油源追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族组成以及饱和烃色谱等分析资料对孔店组原油和沙三段与沙四段原油进行对比研究.油源综合对比结果显示,孔店组暗色泥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布与沙三段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有所不同,与沙四段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孔店组原油与沙河街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存在较明显差异,可能是孔店组烃源岩为其提供主要油源,部分地区沙四段烃源岩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9.
沾化凹陷多元供烃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构造单元划分,结合油气来源分析,对沾化凹陷多元供烃成藏单元进行划分,进而分析成藏要素,明确源-藏体系形成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可划分为单洼单源、单洼多源和多洼多源3类7个多元供烃成藏单元。东营组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成熟,形成洼陷内部单源岩性油藏和缓坡带的单源油藏;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各段烃源岩均进入大量排烃期,油气在陡坡-凸起带和中央低凸起上形成大规模的混源油藏。不同供烃成藏单元输导体系与储盖组合的耦合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在平面上油气呈发散式向构造高部位运移,在缓坡带、陡坡带、低凸起和潜山等有利的圈闭聚集成藏;在剖面上沙四段、沙三段形成自源型岩性油气藏,新近系的油气分布于馆陶组厚层河流相储层形成披覆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20.
东濮凹陷西南部有石炭系-二叠系和沙三段两套主力烃源岩,其生烃能力及对油气成藏的贡献影响着该区勘探层系和目标的评价,尤其是沙三段能否生气、气藏是否混源等存在不同的观点。应用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天然气组分、色谱-质谱等多种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油、气源对比及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研究认为,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以Ⅱ2型~Ⅲ型干酪根为主,丰度较高,为差-中等烃源岩;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有机质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丰度高,为好-优质烃源岩。工区原油来自沙三段;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先生原油,再进入高成熟阶段生成具有重碳同位素特征的煤型气的特点,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主要生成煤成气,两种气混合成为工区重要的天然气来源;两套烃源岩共同供烃的区带是该区最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