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推导出地下水渗流方程,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进行了流场模拟.其中给出了二维有限元数值方法中一些可操作性参数和具体的计算方法、步骤.最后,以水坝渗流问题为数值算例,数值模拟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地下水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和优化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立准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和优化管理模型对郑州市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管理。以非均质各向同性渗流模型模拟地下水流,用不规则三角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先解逆问题反求参数,再解正问题计算地下水各项资源量,并数值预报地下水渗流场至1998年。将模拟模型与规划模型相耦合,建立了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太原盆地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个越流含水层系统地下水污染的数学模型,模型应用 于描要这太原盆地地下水污染,CI浓度和水位计算结果与野外观测结果拟合良好。文中还 探讨了现行溶质运移模型求解中井点附近容易出现不合理结果的原因,并从理论上给出正确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非达西渗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更好地研究地下水渗流规律,在分析了地下水的径向渗流的理论与实验规律基础上,根据临界雷诺数,建立了地下水的非达西渗流模型,该模型中将单井控制面积内部视为非达西流,外部为达西流,并应用该模型分析了临界半径对压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临界半径越大,漏斗面积越大,地面沉降面积越大.  相似文献   

5.
可视化的地下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简述了DOS环境下,地下水数值模拟面对的问题,随后以地下水模拟系统GMS4.0为例介绍了图形用户环境下地下水数值模拟专业软件的特点。在图形用户环境下,借助于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地下水数值模拟从模型建立、数据准备到结果输出实现了图形化和可视化,建模过程是面向对象的。这大大有助于人们对地下水数值模拟这一有力分析工具的掌握与应用。同时文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地下水数值模拟专业软件的主流趋势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孔隙介质渗流微观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论述了孔隙介质渗流宏微观研究之间的联系,以及微观渗流研究的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渗流微观结构模拟方面的研究问题和当前主要研究方法,分析了各种微观物理模型及相应的各种数学模型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手段。比较了孔隙结构研究的随机模拟方法和全局升尺度法,指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孔隙介质微观渗流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白沙河平原区地下水形成条件及开采现状的分析,建立了该区不连续双层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并利用1988年资料进行了模型校正。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超采严重,导致海水入侵在4-6月最重。计算所采用的MODFLOW软件为UNDP专家Moshe Bothol所推荐,为适应中国的季节性河道特点,对该软件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8.
首先简述了DOS环境下,地下水数值模拟面对的问题,随后以地下水模拟系统GMS4.0为例介绍了图形用户环境下地下水数值模拟专业软件的特点。在图形用户环境下,借助于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地下水数值模拟从模型建立、数据准备到结果输出实现了图形化和可视化,建模过程是面向对象的。这大大有助于人们对地下水数值模拟这一有力分析工具的掌握与应用。同时文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地下水数值模拟专业软件的主流趋势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民勤绿洲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应用Arcview GIS与MODFLOW模拟了民勤绿洲2000年地下水位动态演化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60×60网格,利用Arcview GIS较强的图像资料处理能力,将各地下水埋深图、土地利用格局图等资料输入软件中,确定每个网格点的补给与排泄量,形成可供MODFLOW调用的数据元.根据民勤绿洲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应力期,利用MODFLOW软件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0.
水驱油二相渗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定常、非均匀多孔介质中水驱油二相渗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恒速和恒压两种渗流全过程。从理论上论证了高注低采较之低注高采更能提高采油率。  相似文献   

11.
煤体采动裂隙场演化与瓦斯渗流耦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FLAC3D的自带Mohr-Coulomb模型进行了修改,利用VC++6.0编译出Frac.dll。利用现场煤体采动裂隙观测结果作为初始裂隙状态,对采动裂隙扩展、交叉过程进行全程模拟。同时对此过程中的瓦斯流动情况进行研究。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模拟结果与实测值不仅在数值上符合较好,而且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也很一致。  相似文献   

12.
借助CFD软件平台,对一台130t/h煤粉锅炉炉内喷钙脱硫过程中炉膛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几种方案的比较,认为在不同负荷时锅炉应采用不同的喷射点。100%负荷时,采用方案B喷射口;75%负荷时,采用方案D喷射口;50%负荷时,采用方案F喷射口。  相似文献   

13.
流体在超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偏离达西定律,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据此研制了超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本文建立了考虑非线性弯曲段影响的渗流数学模型,并结合矿场实际和室内岩心数据建立了大45超前注水区块地质模型,然后根据此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前注水区块开发过程中压力梯度大部分位于非线性弯曲段,非线性渗流区域占据主导地位;现有井网条件下,超前注水区块剩余油饱和度高,储层大部分区域水驱未能波及,储层动用效果较差,没有建立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对现有井网的预测表明,现有井网适应性较差,需要通过井网调整或加密措施进一步完善井网系统。通过对不同开发方案的优选,认为角井直接转注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4.
双酚A(BPA)是一种能够对人类及动物产生重大威胁的环境雌激素。以BPA为目标污染物,以三峡库区重庆市茶园新区为例,利用VSAFT2软件建立地下水水质模型并分析库水位变化、地层非均质条件和土壤吸附作用因素对BPA在地下水环境中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中通过假设茶园新区渗透系数分布特点,以变异系数为非均质划分标准,模拟了变异系数分别为0.237、0.529和0.748条件下,BPA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BPA运移速率和运移量随水头边界值的增加而增加,运移能力与地下水水力梯度值呈现正相关;非均质性越强,BPA运移速度越慢;土壤吸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阻滞BPA在地下水的运移过程,对流与弥散均发生延迟;经参数敏感度分析,饱和渗透系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应力场与渗流场相互作用下裂隙岩体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岩块相对不透水情况下大尺度裂隙中渗流运动的规律及其计算,推导了各种不同流态时计算渗流的公式,阐述了裂隙开度和应力的关系,介绍了考虑应力影响时的计算方法,算例表明了应力状态对渗流计算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非线性渗流规律下的井网适应性,以大45超低渗透区块为例,应用研制的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设计6套井网转注方案研究不同转注时机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并优选最优方案.研究表明: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适用于超低渗透油藏;大45油藏现有菱形反九点500 m×100 m井网动用程度低,井网适应性差,需通过井网调整改善油藏动用程度;越早转注,采出程度越高;综合含水率60%左右为最佳转注时机;井网转注提高了地层压力梯度,增大了流动区域,进而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超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非线性渗流占据了流体渗流的主导地位,以非线性渗流规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软件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该类型油藏的开发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某特定区域内放射性核素分布情况,通过开发应用GMS软件,对某区域内地下水流动和3H(氚)的迁移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压力水头和速度场等参量,以及特定位置3H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对比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可以应用到其它区域、其他类型的核素迁移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渗流对基坑侧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地下水渗流对基坑侧压力的影响,针对经典算法结果偏差较大的现象,从理论上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对基坑主动区侧压力和被动区侧压力的影响机理,考虑了地下水的渗流作用,采用有效应力原理,提出了计算基坑支护结构侧压力的新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符,更能反应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尾矿氰化物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尾矿氰化物渗漏在土壤中迁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物运移过程的耦合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时间内氰化物在包气带土层中浓度分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氰化物渗漏对地下水污染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当降雨量增大时,污染物质可穿过包气带而污染地下水。同时,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浓度在包气带土层分布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对于定量化评价氰化物类污染物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性影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长垣西部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 ,建立了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 ,经对模型识别和校正后 ,按三种不同的方案开采地下水。未来预报对比表明 ,采用方案 A、B使漏斗范围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而方案 C较为合理。最后通过模型控制水位变化来确定各水源地未来的合理开采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