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污染南极     
几十年前,人们对南极关注的热点是揭开那鲜为人知的奥秘,开发那块银白色的净土,挖掘资源宝藏。今天,科学家对南极的关注又是什么呢?垃圾!污染!  相似文献   

2.
除了企鹅和海豹,冰天雪地的南极在我们的印象中就像是荒漠。然而,科学家经过3年的深海探索,发现南极冰雪附近的海域却是一个物种宝库,有700多个物种是人类以前所不知道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此前对南极海域缺乏生物多样性的猜测。科学家还认为,南极海域可能是全球所有海洋生物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西南极乔治王岛及纳尔逊岛各科考站的主要污染源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绿色化学在南极环境保护中的研究目标,以及推进绿色化学的必要性.建议绿色化学家和极地科学家联合.推进极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维护南极这片最后的净土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肖可成 《科学》2003,55(4):60-61
2002年南极总共有51名过冬人员.其中专职科学家不到10名,有些归属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剩下的40来个人全部属于雷神公司,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各类建筑装潢工人,他们主要工作于正在兴建中的新站大楼,冬季则主要做室内装潢和电气布线等工作,还有一些医务、厨房、通讯及辅助技术人员等.新站大楼预计于2005年全部竣工,以接替已使用近30年的圆堡现站,设计可容纳110人使用8年.目前已完成了绝大部分,里面设施齐全,宽敞明亮,采用的仍是悬空式建筑以免底部很快被不断升高的积雪所淹没.在南极大陆中心建这样的大楼,实在是一项艰巨而昂贵(预计耗资达5亿美元)的大工程.所有的建筑材料都从美国用船先运到麦克默多站,再用飞机运进南极站,全年摄氏零下几十度的极低温更使得施工极其困难.那些工作于南极的建筑工人实在今人佩服.  相似文献   

5.
南极海鸟,在长期的生命演化过程中,完善了自身对南极冰雪酷寒环境的适应性,成为南极惟一同时活跃在空、海、冰、陆四域的生灵。但是,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的侵扰,南极海鸟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科学家基于对南极鸟类的研究,发出警告:作为现代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生物,南极海鸟的生存危机预示着全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6.
地球发烧了     
晨曦 《科学之友》2005,(3):23-24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世界上最大的冰山近日在南极附近着陆。这不仅给那里的科研基地带来潜在的威胁,而且那里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严重挑战:企鹅群受到影响,数万只企鹅将为饥饿所困。  相似文献   

7.
李斌 《科学之友》2005,(4):40-40
目前有关可极冰盖科考的报道中出现了一些误差。虽然南极95%的面积被平均厚达2000多m的冰雪所覆盖,但是海拔4000多m冰盖最高点并非是南极大陆的最高点.最高点应该是位于西南极洲的南极大陆最高峰——海拔5140m的文森峰。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3,(3):30-30
德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迄今最长寿的生物,是一种生活在南极海洋中的海绵,寿命长达1万多年。此前,人们发现了的寿命最长的生物  相似文献   

9.
1993年中山站南极“臭氧洞”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郑向东 《科学通报》1995,40(6):533-533
1985年英国科学家Farman根据地面观测资料发现南极“臭氧洞”后,卫星观测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结果.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他们各自的南极站都加强了臭氧的观测研究.在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1992~1993年)期间,我们在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用Brewer臭氧分光光谱仪建立了地面臭氧观测,这是中国首次在南极采用国际标准仪器开展臭氧研究工作.本文利用1993年中山站观测的结果,NOAA-11的TOVS的臭氧总量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1):7-7
最近,科学家首次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史前森杯的树桩和树叶化石.这些化石为科学家了解南极大陆在2.5亿年以前的气候状况提供了依据。通过测量这些化石树干的直径.可知这些树曾经长到25米高。观察这些树的年轮.可知它们在南极大陆极短的夏天里疯长.在持续半年的黑夜中停止生长并落下树叶。通过测试这些化石树的树叶浓密度和树干的尺寸,  相似文献   

11.
张青松  王勇 《自然杂志》2008,30(5):252-258
从1980年1月中国派出两名科学工作者到澳大利亚南极Casey站考察,至今已有28年。经过5年(1980-1984)的学习或实习阶段,5年(1984-1989)南极考察站的建设阶段,以及1993年购买“雪龙号”破冰船,中国形成了长期进行南极考察的“一船两站”的保障能力。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实施了4个五年国家南极科学考察计划。中国科学家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为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的指示精神,从1984年至今,中国已派出24次国家南极考察队,完成了一系列从南大洋到内陆高原的考察计划,在地质、冰川、气象、陨石、极光、磷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中,他们在南极磷虾、南极冰盖、南极气候与环境、南极臭氧洞以及南极陨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无论是揭示自然奥秘,增进人类对极区的了解,或者探测南极地区自然资源,评估其开发利用前景与风险,都为中国和世界“和平利用南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沙克尔顿营地离南极只有300哩,除极地荒漠外,很难把南极洲想象成别的什么东西。这个遥远大陆的98%左右被浩瀚无垠的大冰原覆盖,局部地区其平均厚度达3哩。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风最多的地方,最低温度为-89.2℃。但南极洲并非一直是如此寒冷干燥。在1996年初的最后一个作业季节期间,留在沙克尔顿营地的科学家在附近的多米尼思山区发现了苔藓类植物和海贝壳。他们宣称这些发现物是300万年前该地区曾存在温暖环境的证据。这个发现不但使科学界大吃一惊,而且也使科学家困惑不解。这不仅违背了人们对南极的传统认识,而且提出以严寒的南…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一部好莱坞科幻电影《南极怪物》曾风行欧美,影片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南极科学基地里,科学家在对一颗陨石带来神秘的外星病毒研究时,意外的事件发生了,密封在试管内的神秘病毒魔鬼般地逸出,感染了这种病毒的人变异成外星生物并向人类发动攻击……  相似文献   

14.
华夏 《科学之友》2005,(2):23-23
前不久,各国科学家纷纷推出预言,结果显示,到21世纪末人类恐怕只能住在南极一隅了。这些预言,到底纰漏了什么秘密,令人类如此战战兢兢……  相似文献   

15.
南极表面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海面上漂浮着巨大的冰山,年平均温度极低。因此,南极探险的头号“敌人”就是低温严酷的寒风在几分钟内就会使暴露在外的身体冻僵,必须保护好整个身体、手和脚。帽子最好是带有拉锁的,毛皮边饰物可以防止呼气中带出的水汽在面部结冰,那样会冻伤皮肤。南极地区曾出现过177公里川、时的风速记录。伴随着低温.狂风的冷凝效果更明显——比温度计显示的温度还要低得多例如,-14℃时32公里山、时的风速会使实际气温相当于一34y:;如果风速达64公里川、时,将相当于一42℃的严寒。外套应该防风.纠物J.vv。J能…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2,(2):11-11
尽管科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知道“死亡冰柱”的存在,但他们直到最近才首次拍摄到它沉降至南极海底、在此过程中毁灭一切与它接触的生物的场景。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家在南极西部冰盖下数百米探查到一个被埋了数千年的冰下湖泊。科学家想知道的是,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冰下湖里是否也有生命存在……夏日的斜阳照在南极冰盖上,斯拉威克·图拉兹克正凝视着190米外的一架飞机——这是一架"大力神"军用运输机,它刚刚将图拉兹克领导的探险队队员和12名工人,以及重达4500千克的钻探用具运抵巨大的南极冰盖上。但现在,它因机身下的滑雪板被冻在雪地上而无法起飞。一些人正拼命地铲除飞机滑雪板上的雪。飞机不能在寒冷的冰原上停留太长时间,如果引擎关闭超过几分钟,飞机就有可能无法启动。飞机轰鸣着,飞转的螺旋桨扬起阵阵雪片。图拉  相似文献   

18.
南极好冷     
地球的寒极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很多人都能比较轻松地猜到——南极。确实,冰天雪地的南极堪称地球的“寒极”南极有多冷呢?在南极极点处,美国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的队员竖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平均气温华氏-56度”(折算成摄氏温度即为零下79度)但这还算是南极非常“温柔”的温度在南极的孚斯多克湖上的冰面,前苏联的科学考察队员曾测对地球上有记录的最低气温:摄氏零下88.3度!这样低的气温意味着什么呢?在这样的气温下,把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的却是一阵冰雹;一块坚硬的钢板掉在地上,你会发现它竟然像冰一样摔裂了…  相似文献   

19.
颜其德 《自然杂志》2008,30(5):259-261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四次报告,已经从科学上肯定了全球变暖的真实性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警示人们对气候变化及其带来的深刻影响的关切与忧虑。受到全球气候变暖最直接、最敏感,而且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还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作用的地区,那就是地球上以冰为名的南极与北极,其中,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近20年来科学家们观(监)测到南极洲的湖泊水位正逐年加深、冰架崩裂频繁、海冰面积加速减小并向南推移、生态环境发生着异常变化……,这些都科学地说明了全球气候正在持续升温、变暖。  相似文献   

20.
《世界科学》2010,(7):F0004-F0004
自人类发现了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最后一块大陆——南极洲——之后约半个世纪。就有不少捷足先登的科学家去探索白色大陆的奥秘。开展一些初期的科学考察活动。从澳大利亚1954年第一个在东南极大陆沿海建立常年南极科考站——莫森站——后,许多国家相继来到南极展开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如今,这块冰雪世界上共有53个科考站。以下是给人印象深刻的6个南极科考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