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比较分析了基于形态特征和分子序列数据的三肠亚目涡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总结出现今大家公认的该亚目的系统发生关系:Tricladida是一个亚目级阶元,即三肠亚目,隶属于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序列目.该亚目下分4个次目:海栖次目、陆栖次目、沼栖次目和穴居次目,其中海栖次目是一个单系,为亚目内较原始的类群;沼栖次目是一个并系,其内的三角涡虫科和陆栖次目有最近共同祖先;陆栖次目为单系起源.三肠亚目涡虫的演化路线是由海生到淡水再到陆生,之后又有逆转现象,即个别类群(如Spathula、Romankenkius)又返回淡水生活.文中还对未来该亚目系统发育研究的焦点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子标记探讨鱼类的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已经逐渐成为现代鱼类系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核基因在鱼类分子系统发育和分子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优缺点。常用的核基因主要有核糖体基因,其中保守的18SrDNA及28SrDNA主要用于研究高级分类阶元;在研究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以及不同地理种群时,比较常用到的则是ITSs以及SINEs;而RAGs及S7性质独特,也常被用于鱼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中。以往的研究主要利用线粒体基因(如Cytb等)研究鱼类的分类和进化,但多年来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基因在研究鲤形目(Cypriniformes)、鲈形目(Perci-formes)等鱼类系统发育时并不能成为最佳的选择。最近的研究表明,核基因能够弥补线粒体基因的缺陷,并可广泛应用于鱼类系统发育研究。然而,核基因的应用也面临着如下问题:1)因核基因重组导致数据分析难度较大;2)鉴定不同类群时存在一定误差;3)单倍性核基因片段较难获得;4)对某些进化时间短的群体的系统发育研究效果较差。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核基因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3.
涡虫成体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研究是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涡虫因具有结构简单、再生速度快、基因与脊椎动物同源性高等特点而成为研究再生的良好动物模型.涡虫的这种再生能力与其体内具有被称为neoblasts的多能干细胞群有关.文中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从neoblasts与涡虫的再生关系、neoblasts的分子标记及研究方法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促进neoblasts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华北陆栖涡虫初报——土笄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笄蛭又名土蛊,是一种陆栖涡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yhelminthes,涡虫纲Turbellaia,三肠目Tricladida。本目共分三个亚目,其中海栖亚目Maricola与内陆无关。湖栖亚目Paludi-cola,我国刘增智1989把已知的七种及其分布均基本澄清,如典型的东亚三角头涡虫Dugesi-  相似文献   

5.
多目涡虫在河南省首次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5月 ,作者在考察河南省淡水涡虫资源时 ,首次在鲁山县境内石人山发现多目涡虫 ,标本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 .多目涡虫在动物分类上隶属于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涡虫纲 (Turbellarin)、三肠目 (Tricladida)、扁涡虫科 (Planariidae )、多目涡虫属 (Polycelis) .该属涡虫头呈截顶状或弓形 ,耳突不显著 ,眼点 10~ 30 0个左右 ,呈八字形或弧形 ,排列于头的背部两侧 .体黑褐色或乳白色 ,咽粗长 ,位于身体后半部的前面 ,生殖孔较近尾端 .多目涡虫为冷水型窄温动物 ,生活于海拔较高和水温偏低的泉溪源头附…  相似文献   

6.
BrdU(5-Bromo-2-deoxyuridine)是涡虫再生过程中成体多能干细胞(neoblasts)最常用的分子标记物,然而BrdU标记存在诸多缺陷.EdU(5-Ethynyl-2’-deoxyuridne)是胸腺嘧啶核苷的类似物,可以标记分裂期的细胞.通过对涡虫注射EdU和基于Apollo荧光染料的染色,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到了EdU阳性信号.形态学观察确定其为涡虫成体干细胞neoblasts,从而证明了EdU可以作为neoblasts的分子标记物.同时对涡虫中部再生3h、6h和12h时体内neoblasts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淡水涡虫眼点结构简单,特别是多目涡虫,每个眼点仅有一个视神经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是研究眼点起源和进化的好材料.本文以采自秦岭山脉和太行山脉的多目涡虫为研究材料,利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多目涡虫眼点数目和体长以及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多目涡虫体长与相应眼点个数呈显著正相关;同一山脉多目涡虫随着采集地海拔高度增加,相似体长的涡虫眼点数也相应增多.本研究以期为研究眼点的起源和进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中国明对虾(Fennerpenaeus chinem如)线粒体DNA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得到16S rRNA和COI 2个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其中16S rRNA基因片段的大小为515bp,碱基A+T,G+C的组成分别为66.47%和33.53%;COI基因片段的大小为472bp,碱基A+T,G+C的组成分别为62.50%和37.29%.在2种基因片段中,AT的组成明显高于GC的组成,这与果蝇、虾类、蟹类等无脊椎动物的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研究结果相似.通过对中国明对虾16S rRNA和COI 2个基因片段遗传特征的研究,16S rRNA只有8处核苷酸的碱基在4个群体间表现出差异,COI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出24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其种内变异较低。另外,将本研究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对虾科5个种的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其聚类关系与传统分类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神经系统在调节动物生理功能、控制动物行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涡虫因其独特的再生特性,已被用作研究神经再生机制的模式生物。基于三种涡虫神经再生相关文献,着重对涡虫神经再生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分布、作用机制及重要信号通路等内容进行综述,探讨涡虫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为研究高等动物如人类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相关疾病的治疗等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在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杨树遗传改良中常用的三种分子标记;RFLP、RAPD和AFLP,并回顾了分子标记在杨树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构建无性系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图谱,群体遗传变异和系统进化及分类,杂种鉴定,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食蚜蝇科昆虫系统学研究的深入,单纯的形态学特征分类方法已显得不足,DNA条形码技术已为食蚜蝇科系统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国内外学者利用线粒体COI、18S rRNA和28S rRNA基因序列,以及ITS序列等在食蚜蝇科系统发育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细形山地涡虫(扁形动物门、涡虫纲、三肠目)眼的超微结构,该动物的眼由色素杯和感受器细胞构成。色素杯为眼的遮光装置,由一层色素细胞构成。在色素杯周围有大量的肌纤维和神经纤维。感受器细胞为双极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高度特化的树突构成。  相似文献   

13.
以线粒体COI基因为分子遗传标记,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曲靖地区灰尖巴蜗牛5个种群的COI基因DNA序列,从分子水平探讨该物种群体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物种群体COI基因序列有变异位点47个,包括简约信息位点43个(转换与颠换)和单突变位点4个;核苷酸A、C、T、G所占比例分别为32.50%、29.43%、27.54%和10.53%,并确定了14种单倍型.在5个种群中,单倍型多样性(H)最高的是P1和P3,最低的是P4;核苷酸多样性(Pi)最高的是P2,最低的是P4;核苷酸成对差异比较明显的是P1.上述结果表明曲靖灰尖巴蜗牛整个群体的COI遗传多样性偏低,这为针对该物种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飞虱科昆虫隶属于半翅目蜡蝉总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昆虫的线粒体基因是昆虫分子与进化研究中常用且有效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探讨了飞虱科13属18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别采用距离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在飞虱科13属中,Ugyops属较为原始,处于系统树的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GenBank中10个医蛭形亚目物种及2个近缘外类群的基因组或转录组数据,提取COI、18 S和蛋白编码核基因的直系同源序列(Orthologs),开展系统发育分析。比对后的COI、18 S和Orthologs序列长度分别为1533、1832、220095 bp。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断法分析显示,基于Ortholog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在几乎所有节点上的支持率都达到100%,明显优于COI和18 S序列得到的结果。研究表明,医蛭科的欧洲医蛭、东方医蛭和侧纹医蛭组成一个单系群,医蛭科的日本医蛭与黄蛭科的宽体金线蛭和尖细金线蛭组成另一单系群,而黄蛭科的马蛭与上述6个物种形成姐妹群。医蛭科的两种牛蛭(菲牛蛭和棒纹牛蛭)组成一个单系群,此单系群与医蛭科的其他物种的遗传关系比马蛭更疏远;山蛭科的洞穴山蛭在10个医蛭形亚目种类中处于最基部位置。本研究阐明了医蛭形亚目常见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为这些物种的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淡水涡虫:分类地位、胚胎发生和再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淡水涡虫作为研究发育和再生的模式动物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几年,涡虫研究走向分子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这些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后生动物进化、发育和再生的共同机制.本文从淡水涡虫的分类地位、胚胎发生和再生3个方面综述了涡虫研究进展,以促进人们对这个独特动物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根据位点特异性频率模型(site-specific rate model),利用PAUP软件,对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不同密码子位点的数据模块分别进行了豉甲科和水生肉食亚目在亚科或科水平上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第二密码子数据模块获得的系统分析结果与形态学分析结果一致。表明位点特异性频率模型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标记来进行昆虫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上获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日本沼虾基因片段PCR扩增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本沼虾肌肉组织为材料,提取其基因组DNA,研究了该虾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的PCR反应条件.经对扩增反应体系中各因子和扩增程序的梯度实验,确定优化反应条件为: 在25μL反应体系中,10×Buffer 2.5 μL,DNA模板200~300 ng,4×dNTP 0.2 mmol/L,Mg2+1.5 mmol/L,引物0.4μmol/L,Taq DNA聚合酶1 U,95 ℃预变性5 min;接着35个循环包括95 ℃变性1 min,56 ℃复性50 s,72 ℃延伸1 min;最后72 ℃延伸10 min.应用此优化体系扩增日本沼虾18S rR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COI),NADH脱氢酶亚基V (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5, ND5)等基因片段均获得了稳定而理想的效果.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日本沼虾种群的遗传和变异,以及开展其种质鉴定和分子标记等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求一种从微量组织中高效又简便的提取骨骼肌总RNA方法,实验对常用RNA提取方法Trizol法进行了改进和简化,提取的总RNA质量进行了电泳和光密度值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员微量骨骼肌组织提取的总 RNA 28S、18S和5S三条带清晰可见, RT-PCR 扩增的β-actin 参照基因条带具有特异性,说明该方法从微量组织可有效、简便地提取骨骼肌总 RNA,提取总 RNA 的得率和纯度均符合分子生物学进一步实验要求,为运动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等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0.
DNA分子标记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在果树上常用的DNA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并对其在果树的分子遗传图谱和指纹图谱的构建,品种鉴别、系谱分析和分类,基因定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