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傲天 《河南科技》2020,(24):111-115
乡村要振兴,地方要发展,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应该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为抓手,有效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通过聚焦共性模式、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构建品牌优势,完善机制等,助力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等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22,(3):24-32
《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三农”领域的第一部由管理型立法向促进型立法转型的立法成果,其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彰显了促进型立法在体系价值维度与实践价值维度的优势,“三农”立法体系得以整合贯通,农村工作实践的价值遵循得以固定。但《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实现还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等几个层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困境,当下应当从完善配套规范、加强各方主体参与协作、强化普法宣传等层面着手,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3.
济源地处河南省西北部,红果、核桃等林果产业发展多年,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品种杂乱、管理粗放、深加工技术滞后,影响产业进一步发展.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应坚持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加强管理和技术服务,改造低产低质林,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深加工企业,循序渐进提高农民收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对策,为济源市及其周边地...  相似文献   

4.
剧静宜  赵政 《河南科技》2022,(5):132-135
高校科技人才是服务农业绿色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社会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的孵化器.然而,从人才共享的内在推动力量、约束调控机制和产出分配等关键环节来看,科技人才共享面临着科技人才内生动力不足,科技人才创新成果保护难,科技人才共享的调控协调难等障碍与困难.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利益价值观教育,形成科...  相似文献   

5.
《漳州师院学报》2020,(1):34-38
提高乡村治理有效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从制度建构到制度执行的视角来看,乡村治理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乡村治理体制、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及乡村治理效能等方面。反观我国乡村治理现状,仍存在着治理体制不完善、治理体系滞后、治理能力不高、治理效能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加强乡村治理的制度供给,加快建立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制;完善自治、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加强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建设,增强乡村治理实效。  相似文献   

6.
常少萌 《河南科技》2020,(36):29-31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要明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农业事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很高,但是我国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缺少对农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乡村发展是重要的攻坚战和基石,而农业发展是乡村发展的关键。为了使农业高质量的发展,提高农业创新性,必须依靠法律保护农业创新成果,激发农业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为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从农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农业知识产权意识等方面分析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权保护现状。我国农业创新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农业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侵权严重,保护和打击力度不足。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漳州师院学报》2021,(2):33-3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农业自然风险是影响农业生产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农业保险是通过保险的方式来管理农业生产风险的一种制度上安排,是政府实行农业支持和保护的有力工具,可以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确定农业保险发展思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保险公司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强领导和舆论宣传,拓宽农民农业信息渠道和农业保险意识。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研究为基础,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作为一个系统概念,深入剖析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关联,探索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转型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依靠系统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实现优化升级的动态变迁过程,由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地域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9.
《漳州师院学报》2020,(1):39-43
乡贤文化是维系乡情、连接故土的纽带。它根植于乡土社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期,应当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乡贤文化、培育新乡贤文化,创新乡贤文化互动平台,赋能乡贤,以文化先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孔艳山 《河南科技》2023,(5):138-142
【目的】探究知识产权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西华县为例,分析该地区产业的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发展状况,探索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路径。【结果】知识产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能够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结论】提出通过专利制度引导产业创新,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创新胡辣汤产业商业模式,促进乡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红朝  孙琰 《河南科技》2020,(21):141-144
地理标志是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标志的保护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存在着发展不够均衡、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法律体系不完善、保护力度不强等问题。因此,政府应不断强化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监管,在提高注册标准、提升保护意识,加快地方立法等方面发力,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及治理要素,分析了广州市城郊典型淘宝村的演变过程、驱动机制及其乡村治理逻辑,构建起面向乡村振兴并与淘宝村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框架.研究发现:(1)经济社会的多重效应对淘宝村的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包括产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基础设施配套的规模效应、行业协会的组织效应以及专业群体的人才效应等.随着数字...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师院学报》2021,(2):26-3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对传统村落保护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对福建传统村落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及整体现状调研分析,探索传统村落功能更新与空间活化的路径,从因地制宜、资源整合、保护规划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保护与活化策略,以期为福建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实现保护和活化提供一定的学术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祖恩厚 《河南科技》2023,(13):145-149
【目的】分析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现状,找出两者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方法】以生态强省为视角,结合河南省自身实际,分析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特点,提出两者耦合发展对策。【结果】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呈现出生态经济后劲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耦合发展合力正在形成等显著特点。虽然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基本做到耦合协调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然资源压力大、经济转型任务重、产业结构调整有待深化、生态环境污染不容乐观、生态经济结构单一等。【结论】河南省需要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完成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技术革新,从而使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更高、协调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韩红磊 《河南科技》2020,(30):112-115
"三品一标"知识产权对乡村振兴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以"三品一标"知识产权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三五"以来,尽管河南省"三品一标"知识产权数量快速增长,但是"三品一标"知识产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存在。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三品一标"知识产权认识不到位,"三品一标"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不健全、后续监管不严、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针对上述四方面原因,我们必须从宣传、资金、政策、人才、监管等方面入手,积极发挥"三品一标"知识产权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助推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韩红磊 《河南科技》2020,(36):96-99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出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农产品地理标志对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出发,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现状,从法律适用、授权确权、区域发展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指明未来保护的发展方向和策略路径,对于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以及"三农"工作在新时代取得更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漳州师院学报》2022,(4):45-50
大学生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储备的主力军,也是“双碳”目标下助推乡村生态振兴重要的后备力量。通过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双碳”目标下大学生助推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逻辑,认为大学生助推乡村生态振兴行动不仅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融入大学生乡村振兴的理念,构建常态化、多元化的人才培育机制,还必须激发大学生内生动力,构建政府主导、乡村基层党组织配合和学校协同的激励机制。同时,从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出发,要不断强化大学生法治意识,推进绿色宜居生态环境建设的法治进程;不断提升大学生应用和推广现代科技的能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发挥大学生的文化引领作用,倡导乡村生活的新风尚,形成乡村振兴的新气象,以实现全方位高标准的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精准定位村落价值、精细保护村落文脉、精确提升村落旅游发展水平,实现传统村落乡村振兴,构建"三轮驱动"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价值评价体系,明确发展短板,探索传统村落的差异化保护与提升路径,为传统村落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提供新视角.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一理论、普适性原则指导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偏向性,"三...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是实现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基于黄河流域2010—2019年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了生态经济发展指数;然后主要通过动态面板模型,探究了科技创新对生态经济的影响作用及地区异质性;随后探讨了产业结构和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显著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的发展,且呈现出由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到上游地区逐级递减的态势,上游地区科技创新对于生态经济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机制研究分析表明,科技创新能够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绿色技术创新来间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的发展。环境规制能够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其能够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降低污染,从而增强科技创新对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