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黄河北岸的山西省境内,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风陵渡、大禹渡和茅津渡被称为三大著名古渡口。从古到今,它们都是晋陕豫的交通要塞和军事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伯仁  鲁顺民 《科学之友》2007,(7A):36-37
在黄河北岸的山西省境内,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风陵渡、大禹渡和茅津渡被称为三大著名古渡口。从古到今,它们都是晋陕豫的交通要塞和军事重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茅津渡在山西省平陆县城南4 km处,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陕城北对茅城,故名茅亭,茅戌邑也,津亦取名",故名茅津渡,又叫陕津渡.它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而三大古渡之中,茅津为最.  相似文献   

4.
2004年7月27日,陕西省韩城市农民在黄河龙门和大禹庙之间的河滩地上发现了一个特大"肉蘑菇",其高61.5厘米、宽42厘米、重量36千克.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说,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万民的拥护,乃圣贤一个。而我觉得,从总体上说,大禹不能算圣贤,这是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曾起到过极坏作用、给中华民族带来无穷灾难的世袭制就是大禹发明的,世袭制导致了几千年的制度腐败。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光释光测年揭示的距今约15~10 ka黄土高原侵蚀事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黄土堆积作为晚新生代陆相最好的古气候记录之一, 得到了众多研究, 其揭示的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意义. 但是, 中国黄土研究中还有一些基本科学问题或假设没有得到证实, 从而使一些研究结论受到质疑. 为了进一步认识黄土堆积的连续性、绝对年龄和时间分辨率等问题, 对黄土高原西北-东南方向上代表性的晚更新世-全新世黄土剖面进行了间距10 cm的连续光释光年龄测定和古气候替代性指标测试, 获得了108个绝对年龄数据. 结果发现, 在黄土高原塬区代表性的晚第四纪黄土剖面中存在约4~5 ka的间断. 这一直接的年代学证据表明, 在千年时间尺度上黄土沉积是不连续的. 新的年代证据指出, 以前基于粉尘沉降模式获得的时间标尺是不准确的, 从而使已发表的关于亚轨道时间尺度黄土古气候记录的研究工作需要重新审视. 初步分析认为, 黄土堆积的加剧侵蚀可能受气候变化控制.  相似文献   

7.
洛川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99,自引:3,他引:99  
鹿化煜 《科学通报》1997,42(1):66-69
中国黄土堆积记录了第四纪东亚古季风气候变迁历史,黄土古土壤的粒度作为季风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除了从黄土中分离的石英粒度可作为较好的冬季风强度指标外,在黄土全样粒度指标的选用上还存在着不确定性,现在常用到的就有“中值粒径”、“粗细颗粒比值”、“粗颗粒含量”等多种,究竟哪一个粒度指标可以作为较敏感的古气候变化代用指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以倒数第2次间冰期(S2)以来洛川黄土堆积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已故的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向郭沫若等人说道:"我相信商朝的存在,因为有乌龟壳."言外之意,对于<尚书>、<禹共>、<皋陶谟>、<尧典>、<史记>、<逸周书>等史籍记载的夏朝是否存在是持怀疑态度的.许多史学家也认为关于夏代的有关记载,基本上是传说,比如说大禹、后羿、夏桀等人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认为大禹不过是一条"虫",不会有能够治理史前洪水的大禹存在.当然,学术界的有心人对于夏文化、夏王朝是否存在是相信的,但是,他们沉默着.确实记载夏代的史书基本都成书于战国之后,距离夏代的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了.  相似文献   

9.
距今一万多年前,浙江新嵊盆地当时还是一片湿地.古越先民请来治水英雄大禹来治理这片沼泽地.  相似文献   

10.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大约在4200年前,毛里求斯发生了长期干旱。对于渡渡乌、巨型乌龟以及其他野生动植物来说,该岛上少有的淡水资源变成了泥泞不堪的死亡陷阱。工作人员还挖掘出小型动物的化石,包括昆虫、蝙蝠和蜗牛,此外还挖掘出曾经生长在该地区的植物花粉和种子化石。这些发现使科学家们对于渡渡鸟的生态系统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渤海南岸滨海平原的黄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祖陆 《科学通报》1995,40(1):93-94
渤海南岸的潍(坊)北(部)滨海平原上分布着面积近1000 km~2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堆积地貌形态大多呈现为零散分布、近南北方向伸长、椭圆形的垅状岗丘,高度一般为10~30m,当地群众俗称为“埠子”.此类黄土“埠子”在我国从未见有报道,滨海平原上黄土分布范围如此之广在我国亦属罕见.  相似文献   

12.
王永炎 《科学通报》1982,27(2):102-102
黄土的微结构是在黄土物质沉积时及沉积后的成土作用过程中形成者.对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黄土成因、黄土工程地质性质等有关的理论与生产问题.我们对陕西、甘肃、青海及新疆等四个省区的十二个黄土剖面不同时代的黄土微结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本文是这次工作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距今一万多年前,浙江新嵊盆地当时还是一片湿地。古越先民请来治水英雄大禹来治理这片沼泽地。大禹带领民众在盆地的出水口深挖滩,低筑堰,疏通了剡溪,排出了新嵊盆地的积水,形成了新嵊平原。经大禹疏通的这段剡溪现称为禹溪。禹溪  相似文献   

14.
大家知道,中國黄土的研究在整个黄土問題上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可以說,当我們初次認識这些岩層時,就發生黄土的問題,並燃超了第一次的、熱烈的关于这些沉積物的成因的爭論。这些爭論一直延续到现在。目前在中國黄土的研究上巳進入完全新的时期,即使它不能完全解决中國黄土的問題,那末無論如何出可以在这个問题上提出非常重要的補充和闡明。在B.A.奥勃魯切夫院士著名的著作發表之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有一股娱乐化的媚俗倾向,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质疑。这其中,就有人炒作古代治水的大禹,说他有婚外情之嫌。此说是由一位走红《百家讲坛》的名嘴,在有关大禹讲座中的一段推断引出的。他说:"大禹的生活当  相似文献   

16.
自1920年以来,在中国黄土高原及邻近地区的黄土及河湖相地层分布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地点,其中包括著名的泥河湾、水洞沟、萨拉乌苏、丁村、大荔、匼河-西侯度、庄浪、庆阳、三门峡、东秦岭地区以及蓝田地区等.在陕西蓝田的最新研究进展是运用第四纪地质学与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以黄土-古土壤序列和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依据,发现了公王岭遗址黄土地层的强烈侵蚀和多组地层缺失,确定了直立人头盖骨与伴生的古动物化石所埋藏的地层不是前人原确定的粉砂质黄土L15中部(年代为1.15 Ma),而是位于一个大侵蚀面之下的S22~S23古土壤混合层(年代为1.63 Ma).同时,在蓝田上陈一带发现了新的出露良好的连续黄土-古土壤剖面(L5~L28),并在早更新世S15~L28层段的17层黄土或古土壤层位中发现了原地埋藏的数量不等的旧石器,其年代为1.26~2.12 Ma.研究结果使蓝田地区成为迄今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这不仅在人类起源和演化方面提出了新的科学思考,并拓展了"黄土石器工业"和"黄土地质考古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中国黄土高原高分辨率黄土-古土壤序列与多时期古人类活动序列关联研究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7.
李涛 《科学之友》2020,(8):32-33
正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节水灌溉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大禹节水)专注和致力于全球农业、农村、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和服务。2017—2020年,大禹节水由过去的节水设备生产施工企业变成现在的智慧水利全产业链企业,完成了转型升级。"三年的时间,大禹节水智慧农水项目建设占比超过55%,农水科技产品服务与销售占比6%,同时农水信息化和项目运营服务占比超过2%。现在,大禹节水已成为一家现代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王浩宇表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东北地区黄土堆积的磁性地层年代与古气候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东北地区有较广泛的黄土分布, 是环境变化的重要地质记录. 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可靠的年代学证据, 对这里黄土沉积及其记录的古气候变化了解不多. 在广泛野外踏勘的基础上, 对具有代表性的科尔沁沙地南缘牛样子沟和平安村黄土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与光释光年代等测试, 结果表明, 牛样子沟剖面的B/M 界限位于深度27 m 处, 平安村剖面处于布容正极性期. 基于光释光年龄和磁性地层年代计算的黄土沉积速率外推, 科尔沁沙地南缘的黄土堆积应早于1.0 Ma. 黄土是半干旱环境下的粉尘堆积, 指示东北地区的半干旱气候至少在早更新世晚期已经开始. 这里黄土开始堆积的年代对应于中更新世全球气候转型, 可能为全球气候变冷驱动了亚洲内陆干旱化和较快粉尘堆积的假说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9.
书刊简介     
《科学通报》1965,10(4):376-376
本书是对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黄土的科学研究工作总结,是我国第一本对我国黄土问题系统研究的专著。因为黄土在我国北方分布极广,东到黄海,西至昆仑,面积达63万多平方公里,尤其是黄河中游的晋、陕、甘一带,黄土堆积特别厚,地层发育也最全,对本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本书的出版,不论在科学研究上或生产实践上,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全书分为五章,介绍了黄河中游黄土分布及研究历史的一般情况;通过黄河中游地区南北、东西  相似文献   

20.
李春来 《科学通报》1994,39(7):629-629
近年来,黄土-古土壤及其记录的古气候信息已受到极大的关注,许多学者利用生物和化学的指标来反演古气候的变化,重建了2.4Ma以来黄土-古土壤记录的古气候历史.洛川黄土剖面中微玻璃陨石的发现,表明黄土是记录天体撞击事件的良好介质,同时黄土也应该记录了撞击效应对古气候的影响.C,O同位素作为一种成熟的手段,被广泛用来研究古气候的演化,在撞击事件对古气候的影响研究中也获得了成功.但是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过去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