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粟彬  丁世宁  杨旭旭 《科技资讯》2010,(10):215-215
21世纪将是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新世纪。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进展步伐很快,人防工程是城市地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抗灾救灾不可缺少的生命线工程。人防工程的规划设计及其使用功能等要纳入到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规划中,并应保留其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有较长的历史,并出现了地下步行街、地下商场、地下车库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地下综合体。我国人防工程的平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经验。如何使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如何使地下综合体与人体工程结合更好,已成为有关部门和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建设方针,结合城市地下步行街修建人防工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发展空间。本文依托国内外实际,浅析了结合城市地下步行街修建人防工程的模式和方法,并针对绍兴本地情况,提出了绍兴市结合城市地下步行街修建人防工程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蒋立红  石蕾  熊玲 《江西科学》2009,27(1):89-94
本文在总结国际国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实性和必要性2个角度对江西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江西省省域范围内大部分城市已经进入地下空间利用时期,部分城市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时期。进行地下空间总体规划,有利于江西地下空间及城市群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议江西省在进行地下空间规划时,应该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和分层布局原则,做好重点城市地下30m以上重点层次的地下空间规划,其中重点做好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人防设施等四类重点项目的规划。最后,对江西省地下空间规划及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各大城市开始大量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人防工程维护管理作为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的形象,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本文就对城市人防工程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是促进地下空间合理有序开发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条件进行评价,认为全省三大地理区地下空间开发条件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并在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城市地下空间需求量的基础上,明确各城市地下空间分层分区开发要求和不同功能地下设施的开发建设重点,以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火灾是地下空间开发使用中灾害次数最多、损失最为严重、最不容忽视的一种灾害。人防工程作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主要的形式,火灾事故已经成为有效利用人防工程的重大障碍。主要介绍了人防工程防火的特点以及平时如何做好防火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左丽华 《工程与建设》2011,25(5):580-582,585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在现有工程建设中的诸多手段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下岩土体的质量。文章从合肥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出发,阐述了地下空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和大城市相比,我国数量众多的中等城市对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经济发达地区的中等城市已经基本具备了适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条件和实力.中等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否顺利开展,关键是探索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针对中等城市的特点,从编制规划、立法控制、合理融资、有效管理、综合措施等方面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正风生水起。然而,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对环境评估的重视却十分不够,且我国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评价体系是缺失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环境评价标准的缺失。国家层面我国现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环境评价标准缺失,地方立法活跃。当前,应当确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环境评价标准,明确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环境评价标准的制定基调环境评价标准,以便于事前预测评估、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估,实现地下空间开发中环境评价标准与环境评价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1.
城市浅埋暗挖法常应用于繁华地带道路下修建人防地下商业街和过街通道等地下工程.这类工程顶板距离地表一般比较浅,道路上汽车行驶震动将对浅埋暗挖施工造成较大的影响.利用ANSYS进行数值模拟定性地分析了行车震动在人防工程水平和竖直方向的传播规律,结合洛阳市纱厂南路浅埋暗挖工程进行震动参数测试,获取了道路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研究了行车震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传播规律以及对浅埋暗挖施工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水平方向上,从跨中至两侧,加速度值逐渐减小;在竖直方向上,由上至下,加速度值呈线性减小规律;有汽车通过时加速度值是无汽车通过时的1.48~5.33倍,路面汽车行驶对道路下浅埋暗挖土方开挖的不利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合肥轨道Ⅰ号线明光路站地连墙施工为例,对地连墙下既有人防工程的处理工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该工法安全可靠,具有创新性、指导性和很强的推广性,可广泛应用于地下桩基、废矿井和地铁等局部地基的处理,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吴发根  李伍平 《江西科学》2011,29(6):763-766
分析了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南昌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南昌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对南昌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已接近10000人/km2,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为此,新加坡政府对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先后开发建设了一系列适应其发展水平的地下空间工程,如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网系统、地下储存库、大型地下公共空间等。其地下空间工程的开发,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技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介绍新加坡一些典型地下空间工程案例,探讨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和所取得的科技攻关成果,从而汲取其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当前一些大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明 《科技信息》2012,(33):483-484
我国正迎来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代表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高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因此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一个新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发展同样面临一些挑战。本文就目前我国目前的形势下,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可供开设和准备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球物理勘测中一直面临抗干扰和精准探测难题.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寺右新马路段地下人防构筑物探测为例,介绍了二维微动剖面(2D microtremor profile,2DMTP)探测技术的方法理论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与钻探成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2DMTP在城市轨道交通勘测、设计不同阶段的使用建议.结果 表明:微动剖面探测方法非常适用于城市复杂强干扰的工作环境,能为轨道交通勘察设计、施工安全提供重要的依据,对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精度,降低勘探成本与施工风险,缩短建设工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军事消费作为政府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对军队建设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军事消费扩大内需的内在途径、作用及方法从经济效应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归纳和判断。结果显示:提高军事消费有利于财政部门制定合理的国防支出预算决策,同时可以为军队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新型富国强军之路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下空间的景观营造,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着积极、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城市地下交通空间景观营造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引入动态景观元素,望其对城市地下交通空间建设,城市形象塑造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核心城市结构布局的地下综合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分析了地下综合体在城市空间中的作用,以及地下综合体开发的建设模式.结果表明: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契机,建设与轨道交通站点相结合的地下综合体,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多核多心结构布局的形成,解决我国“城市综合症”;而采用地下综合体一体化建设模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明显优势,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高性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较传统建筑材料(钢材、混凝土等)具有更高效的性能。随着该类材料及产品在材料技术与应用技术方面的日益进步与成熟,必将引领土木工程尤其是在重大基础设施和国防建设领域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围绕土木工程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产品在材料设计与制备、工程应用设计与施工、检测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等重点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发展等进行概要分析,以促进碳纤维全产业链上下游综合全面了解,期待未来中国碳纤维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快速深入发展,以及由此带来建筑结构水平的飞跃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