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人群中HBsAg携带、感染现状及HBV血清标志物组合。方法采用EHSA法对1257名体检者进行HBV血清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乙肝病毒携带率27.29%,感染率38.50%,HBsAg携带率男性16.55%,女性10.74%,男性高于女性。而抗-HBs阳性率男性显著低于女性343例HBsAg阳性者中“大三阳”11.77%,“小三阳”10.34%。结论对无临床症状的携带感染者要重点进行乙肝防治,进行必要的体检,有利于乙肝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及易感人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终点比色法检测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活性;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PCR法检测HBv DNA;常规方法检测ALT.结果 ALT异常组,大三阳HBsAg(+),HBeAg(+),Anti-HBc(+)和小三阳HBsAg(+),Anti-HBe(+),Anti-HBc(+)合并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MAO显著升高,而小三阳并HBV DNA阴性者MAO升高不明显;ALT正常组仅40例大三阳患者MAO升高明显,其他各组MAO大多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HBV感染后,只要有病毒复制,就会破坏肝细胞,引起MAO升高.MAO活性分析对肝脏病情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知母宁的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知母宁对体外培养的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及对乙肝模型鸭DHBV—DNA的影响。结果:知母宁浓度为4mg/mL时对2.2.15细胞分泌HBe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200mg/kg治疗乙肝模型鸭10d后DHBV—DNA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知母宁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BV—DNA的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王志鸿  陈凤梅 《科技信息》2011,(33):I0352-I0352,I0355
目的:为了解城头镇人群己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评价实施乙肝疫苗免疫15年后,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变动趋势。确定城头镇人群乙肝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镇29个行政村1-59岁人群共1500人进行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曲、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城头镇调查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分别是7.2%、52%,与1992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9.75%的HBsAg携带率相比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26.36%。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能明显提高抗-HBs阳性率,降低HBsAg携带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携带者孕妇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携带者孕妇所生新生儿分为HBIG组和对照组;HBIG组孕妇28、32、36周各注射HBIG200IU,对照组仅常规产检及监护;对新生儿出生时静脉血作乙肝两对半和HBV—DNA检测。结果:HBIG组新生儿的宫内感染率和HBV—DNA阳性率无明显降低,抗一HBs检出率无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的HBIG接种时间和剂量尚未能完全有效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6.
应用HBV表面抗原酶标试剂盒和诊断HBVDNA的PCR试剂盒分别检测可能污染有HBV的不同来源标本30份,结果ELISA法检出HBsAg阳性5例,检出率16.7%;PCR法检出HBVDNA阳性12例,检出率40%,明显高于ELISA法,提示应用PCR技术探讨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似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大理吸毒人群HBV感染的调查及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大理吸毒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和亚型。方法:采集大理市某戒毒所吸毒人群血清共192份,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测定HBV血清标志物(HBVM),再采用基因型特异性引物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HBV感染血清基因型和亚型。结果:192份血清中,HBsAg阳性率8.85%(17/192)。17份HBsAg阳性标本中基因型分别为:B型3例,均为Ba型;C型1例,为Cs型;B+C混合型3例(Ba+Cs);未扩增10例。结论:大理吸毒人群HBV感染率较高;HBV感染的基因型为B型、C型和B+C型,基因亚型为Ba和Cs。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HBV包膜大蛋白(L蛋白)、中蛋白(M蛋白)和HBsAg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本实验室表达纯化得到的HBV包膜大蛋白、中蛋白与市售疫苗(主要成分为HBsAg),以2、10g剂量免疫家兔.ELISA检测抗HBsAg抗体滴度水平变化.结果:注射了L蛋白、M蛋白和HBsAg疫苗的家兔实验组产生的抗HBsAg抗体滴度水平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注射了L蛋白、M蛋白的家兔在14d即可检测出抗HBsAg抗体,而注射HBsAg的家兔分别在21d和28d才能检测到抗HBsAg抗体.同时注射L蛋白实验组产生的抗HBsAg抗体滴度水平要比注射同剂量HBsAg实验组高出50%,并且注射2gL蛋白的实验组比注射10gHBsAg蛋白的实验组更快出现了抗HBsAg抗体,且抗体滴度水平更高.结论:L蛋白比M蛋白及市售疫苗的免疫原性强,不但产生抗体时间提前,而且滴度高,是新一代高效乙肝疫苗的优选蛋白.  相似文献   

9.
该项目以2.2.15细胞株为模型,对克澳宁药物作了体外抗HBV效果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此药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制HBsAg、HBeAg作用,治疗指数分别为3.75和2.3,支持此药有抗HBV活性,为临床应用克澳宁药物治疗乙型肝炎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中所应用的细胞模型是一种简单、经济、客观的药物评价方法,可筛选抗HBV的药物,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将通辽市铁南地区2000~2003年间对食品行业、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HBsAg检测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此三个行业的从业人员HBsAg携带率分别为5.75%、2.21%和1.98%,而且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HBsAg携带率显著高于其它两个行业.所以应需加强此三个行业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石河子科技》1996,(4):49-52
作者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下同)三大阳性(即HBsAg+HB_eAg+、HBc.-Ab(?))者116例(男60例、女56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配偶进行了关于夫妻间传播问题的探讨.被调查的HBV三大阳性者的年龄为38.39±10.91岁(年龄最小为 23岁,最大为67岁);婚龄为14.83±10.80年(结婚时间最短为 2.3年,最长为47年)HBV三大阳发现时间为5.91±3.43年(发现时间最短为2年,最长为17年).此调查对象是HB中的病毒传播复制最强、传染性最强的“三大阳”和接触者中最密切的“夫妻”关系.结果显示HBV三大阳者中有80.17%的配偶不被感染,有12.93%的HBsAb(+),有6.90%的有不同程度的HBV感染.结果提示.HBV在密切接触者中只要皮肤粘膜等非特异性防御屏障正常情况下不传染,可以在性传播疾病中予以剔除,肯定了HBV的传播是血源;提出了应该重视切断血源传播途径,应重视医源性、血源性和吸血昆虫叮咬而引起的传播.本调查结果,对社会、家庭及其HBV带毒者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成玉生  杨留才 《科技信息》2008,(34):318-318
研究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近12年新生HBsAg携带情况。方法:1997-2008年对12465名新生运用反向间接血凝法进行了HBsAg检测。结果:1997~2008年检测12465名新HBsAg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5.80%。其中,城镇新生阳性率为1.81%,农村新生阳性率为6.27%,两者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62,P〈0.01);女性新生阳性率为5.34%,男性新生阳性率为10.6%。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4,P〈0.05)。结论:应加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预防乙肝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和人群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率,来评价1992年我国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以及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乙肝疫苗合作项目实施的效果。方法:对所有调查对象均采集静脉血4ml,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统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统一检测表面抗原(HBsAg),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对HBsAg阳性者再做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检测。根据乙肝疫苗推广的时间分为1~4岁组69人,5~14岁组89人,15~59岁157人,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论:乙肝疫苗的推广和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对全人群的免疫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对婴儿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是世界范围的传播疾病,据统计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简称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两亿人,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HBV感染率高达50%~75%,每年新发生的病例在50万到100万之间。同时国内肝硬化肝癌的形成和发展与HBV感染有密切关系。HBV也是我国重症肝炎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高达80%以上。HBV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因此对HB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79年第一个HBV的基因组分子克隆成功,才使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目前已应用基因工程生产制备疫苗和抗原为临床诊…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乙肝是尚未解决的公众健康问题,需要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本研究拟从天然植物绿茶中寻找有效、经济、毒副作用低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创新要点:研究方法:重要结论首次以HepG22.2.15细胞为载体,发现EGCG对乙肝病毒HBsAg、HBeAg和HBVDNA的选择性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含量,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上清和细胞内HBVDNA的含量。EGCG的浓度在0.11~0.44μmol/ml(即50~200μg/ml)的范围内能有效抑制HepG22.2.15细胞中HBsAg和HBeAg的分泌,其效果甚至优于浓度为0.87μmol/ml(即200μg/ml)的拉米夫定(3TC),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EGCG也能抑制胞外HBV DNA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EGCG具有良好抗病毒活性和低毒副作用,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6.
1995-1997年,孙吴县孙吴镇小学一年级学生HBsAg检出情况如下。1、对象和方法对象为孙吴镇内小学一年级的入学新生,年龄7岁。1995-1997年共计1309人,其中男662人,女647人。方法采用立可读EIA法。试剂盒为中外合资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2、结果1309人中,HBsAg56入,阳性率为4.3%。1995-1997年HBsAg携带率分别为4.9%(20/409)、4.3%(20/460)、3.6%(16/440),各年度间无显著差异。从性别上看,HBsAg携带率男性为4.7%(31/662),女性为3.9%(25/饲7),差异无显著性。3、讨论HBsAg是乙肝病毒…  相似文献   

17.
2005~2007年入校新生共计4,784人,对全部新生的肝功能与乙肝"两对半"进行测定.结果:HBsAg阳性者有145例,六种感染模式中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阳性率分别占37.24%和22.76%,抗-HBs阳性率10.12%,男女有性别差异.五项全阴模式为86.85%.结论:该校2005~2007年入校新生乙肝病毒携带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并且乙肝病毒的易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新生入学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乙肝病毒携带率较高,HBsAg携带检出率为20.8%,在1775名HBsAg阳性中,检出HBeAg,抗-HBc阳性率为39.6%(704/1775),检出抗-HBe,抗-HBc阳性率为43.3%(782/1775),说明我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超过80%,且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HBV的药物在彻底清除病毒方面并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因此迫切需要发展能有效清除病毒,尤其是能有效清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或大幅度降低HBsAg血清学水平的创新性治疗药物.筛选到一株针对HBV和HBsAg上一个特定表位的鼠单抗129G1,它能持续有效地清除转基因小鼠体内的HBV及HBsAg,有发展为治疗性抗体药物的潜力.为了降低129G1的免疫原性,采用互补决定区(CDR)移植的方式,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对这个鼠单抗进行了人源化,最终得到人源化抗体.人源化抗体与HBsAg的结合活性与嵌合抗体相当,抗体质量浓度为1.45μg/mL时介导THP-1细胞吞噬率达到50%.在HBV转基因小鼠的实验中,获得的129G1人源化抗体能持续有效地抑制血清中HBV DNA及清除HBsAg.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该科14年来782例乙型肝炎血清检测五项标记物(血清-HBV)感染分布状况的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指出:本组(782例)人员的五项标记物的感受率和性别年龄分布及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与国内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