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尧红 《河南科技》1992,(11):19-20
<正> 本文就磷肥施用于一种作物或花生—小麦轮作中的两种作物后,磷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Olsen可提取磷(有效磷)的吸收、积累、消耗及磷肥回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在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土壤上做了6年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对直接施磷、残留磷及磷分施的肥料效应较小且不稳定,而小麦在所有年份中都有较大且稳定的磷肥效应。磷肥直接施用于小麦很有效,直接施磷13、26、39公斤/公顷,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35%、50%和54%,以每公顷施磷26公斤的经济效益最好。该试验在印度Punjab农业大学研究农场的砂壤土上进行,土壤PH值8.7,有机质含量0.38%,(按Olsen法提取)每公顷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1.6  相似文献   

2.
<正> 淮南稻区目前的轮作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紫云英——水稻,小麦(油菜)——水稻。第一种方式是紫云英与单季稻轮作。好处是用田养田结合,土壤肥力和粮食单产较高而且稳定,一般亩产七、八百斤,缺点是复种指数太低,一年只种一季粮食作物,年亩产不高。第二种方式是一年两熟,一稻一麦。好处是提高了复种指数,缺点是只注意用田,未考虑养田,如果不注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单产低,年总产也  相似文献   

3.
<正> 南阳地区属大豆的适生区。全区大豆常年播种面积为150—180万亩,占秋粮总播面积的15—20%和秋粮总产量的12%,对本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气候、品种等方面的原因,大豆紫斑病粒严重地影响了大豆的品质和产量。调查表明,紫斑粒达20—30%,大豆减产8—10%;达30—50%,减产10—15%;达50%以上,减产30—50%。近两年来,我们对大豆紫斑粒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为进一步引进繁育良种及科学管理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 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是在多雨潮湿的长江中下游冬麦地区发生。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的更换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灌溉面积的扩大,此病在一些过去很少发生或不发生的地方如苏北、皖北、陕西的关中,以及山东、山西、河南、甘肃等省的局部地区也有明显的发展趋势。一般每隔3—2年就有一次流行。在流行年份病穗率在50—100%,减产可达10—40%;中度流行年的病穗率在30—50%,减产幅度在5—15%之间。河南省由于轮作制度较为单一,大都是  相似文献   

5.
<正> 小麦是我省的优势作物,产量居全国首位,每年种植面积七千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病害猖獗,对小麦威胁很大。据统计,1983年以来,锈病每年发生面积一、两千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4.2%—28.5%,损失小麦几亿斤;小麦赤霉病1977—1984年仅零星发生,1985年猛增到495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0.8%,损失小麦十几亿斤。目前,这两种病害的发生日趋严重,加之全省土壤中锌、硼、钼等微量元素普遍缺乏,已成为威胁我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排除上述不利因素,确保小麦正常生长,探讨飞机防治小麦病害和根外追肥综合技术一次性作业的可行性,给今后农业航空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锈病常发区并  相似文献   

6.
<正> 项城县永丰乡冯滩村属于人多地少地区,多年来这个行政村为解决粮、棉争地矛盾,曾采用麦棉套种一年两熟制,但亩经济效益一般为250元左右。一九八四年开始试验小麦、花生、棉花间作套种一年三熟制,400亩试范田,每亩实收小麦650斤、花生530斤、棉花85厅,折合亩总收入584元,净收入528元,比麦棉套种亩增收250元,比小麦、大豆轮作亩增收一倍以上。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7.
克阔乐———大豆田阔叶除草剂使用技术省植保站越留记郭艳春张善侠克阔乐(cobra)24%乳油,是德国艾格福公司开发生产的新型大豆田阔叶除草剂。对大豆田恶性阔叶杂草铁苋菜、鬼针草、刺儿菜等有特殊的防治效果。一、理化性状该产品外观为琥珀色液体,比重0.9...  相似文献   

8.
<正> 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送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产量的一项配套技术。该技术具有作业质量好、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工效比人工沤制粗肥提高40-120倍,可使水稻增产5.5-18.2%,玉米增产5.5%,大豆增产5-10%,小麦增产7-17.3%因此,值得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应用技术要点如下: 一、秸秆细碎程度和亩用量。秸秆的切碎程度以5-10厘米为宜,最长不超过25厘米,细碎的秸秆能与土壤有较大的接触面,易吸水,分解  相似文献   

9.
<正> 前言土传植物病毒病在防治方法上,一般多采用抗病品种,轮作、土壤消毒等项措施。有关抗病性的鉴定,前文作了报道。本文论述追施化肥控制小麦黄花叶病试验。据病田调查结果,追施化肥有降低病情的作用,但各地防治效果表现不一。为了探索肥料类别,适宜的追肥时间以及追肥次数,以求达到增强植株抗性压低病害损失的目的。我们从1978年开始,在信阳地区农科所重病田进行追肥试验研究工作,本文主要报导三年来有关研究结果。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处理项目:1、基肥每亩混施钾肥17斤(60%kCL);2、病害普发期(发病率不超过20%,一般2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机械化种植业亦是农业现代化中的一个方面播种、施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俗语:“种好六分收”、“种好是丰收的前提”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种好”系指播种均匀、种子复盖深度一致、适量用种子、肥料、适时种植等。机械种植能实现“种好”要求、并已被多年实践证明—省种、有一定增产幅度并减轻农民劳动量。但是,多年来我国的机械种植水平不高,机播面积也不大。据农牧渔业部的统计,全国机播面积占农业生产中总的种植面积的8.8%。其中,小麦机播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4.5%;玉米机播面积占玉米种植面积的6.9%。这说明当前我国机械化种植水平低,今后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机械化种植业必须相应  相似文献   

11.
<正> “7841”,化学名为3—(2—吡啶基)丙醇,由南开大学元素所于1978年合成,又名“PGR—1”,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经七个省、市的有关单位四年来的药效试验表明,“7841对大豆、花生等作物增产效果显著。据统计,以每亩用1克“7841”调节剂的稀释药液浸种1.5—2小时,大豆可增产22%,花生可增产16—26%。如天津市蓟县,在2,000亩花生田作示范试验,平均每亩增产15.9%,共增加收入36,000元,药剂费只化了80元。再如黑龙江省牲丹江地区,在110亩大豆田上作试验,经喷洒药剂的办法处理后,增产大豆5,000余斤,扣除药费,净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7841”对人畜  相似文献   

12.
<正>田专家: 我承包了几十亩地,准备种大豆。希望贵刊介绍一些大豆品种、种植等方面的情况。 林州市一读者  相似文献   

13.
方格田灌溉方法是把已有的长宽畦分成若干方格(正方形)田块,形成若干个灌水段,在低压输水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地面软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入方格田的灌溉方法。此方法主要灌溉对象为小麦、玉米及蔬菜等旱作物。 研究成果表明:影响方格田灌溉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方格田规格、灌水流量及灌水定额,而且上述三因素在参数选用上分别取方格田规格5m×5m、灌水流量6-7L/s和灌水定额30-35m3/亩时,灌溉效益最高。很多地方灌溉使用的抽水工具为QY—15型潜水电泵,每小时出水量为25m’(6.94L/s),且一般与单井出…  相似文献   

14.
小麦新品种煤生0308经过11年的选育研究,于2003—2006年参加安徽省小麦联合区域试验,2008年度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4—200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488kg/hm2,较对照品种皖麦19增产4.8%;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28kg/hm2,较对照皖麦19增产6.83%;参加汇总统计的24个点次中有22个点次增产,占92%,6个生产试验点全部增产.本文简要介绍该品种的选育技术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几年,甘薯茎线虫病在我省一些甘薯产区发生蔓延,许多地方减产30%—50%以上,甚至绝收,应引起重视。甘薯茎线虫病主要由带病种薯、秧苗、土壤及混有病残体的积肥传播。防治方法如下:1、加强检疫。防止病薯、病秧传入无病地区。2、轮作。重病田要实行和玉米、棉花等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3、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生茬地或5  相似文献   

16.
<正> 1.选好藕种。选用抗腐品种或无病种藕,发病田的藕不能作种,否则引起新田发病。 2.科学施肥。栽植前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增施硅质肥,促进植株生长良好,提高抗病力。 3.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实行农果轮作。对重病田要进行水旱轮作3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 麦棉间作田加套甜瓜,是我县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推广的一项以亩收入千元为目标的综合性栽培技术。该项栽培技术具有技术简单,病虫害发生轻,投资少、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易推广等优点。从一九八二年试种以来,目前已发展到四千多亩,占全县麦棉间作田的67%。根据大田调查,在中等或中上等肥力地块,一般每亩(不折算)可收小麦150~200公斤,甜瓜1500~2000公斤,皮棉65~75公斤。经济收入比单纯麦棉间作每亩增加300~500元,高者可达700元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省盐碱地麦田,主要分布在予东、东北部的黄泛冲积平原区,面积约300万亩,占全省麦播面积的5%左右。这类麦田,受盐碱危害,单产一般收1百多斤,是我省的主要拉腿田。但在这些地区,如能采取有效措施,仍可获得增产,有很大增产潜力。盐碱土,有的含大量可溶性盐,如氯化钠、硫酸钠等。有的含有可溶性碱,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等,使土壤形成了“碱、湿、凉、板、薄”的状况。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特别是氯离子的存在,直接损害了细胞组织及其功能,腐蚀毒害了根系,引起大量死苗。而过多的钠  相似文献   

19.
莲藕褐斑病褐斑病是一种常见莲藕叶部病害,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淡褐色病斑,病叶局部干枯.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确保藕田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防止病害传播蔓延;在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20.
<正> 我省小麦低产田中面积最大的是旱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亩,占全省麦田面积的20%,平均单产只有200斤左右。除平原旱薄地以外多分布在太行山和伏牛山的丘陵地带,岭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蓄水保墒能力很差。丘陵地区年降雨量虽有500—800毫米,但在小麦生育期间降雨量仅200多毫米。干旱是影响小麦增产的主要障碍。丘陵旱地一般是人少地多,劳畜力不足,运输困难,施肥少,耕作粗放,土壤脊薄,这也是小麦低产的重要因素。据芦氏、嵩县、三门峡市土壤普查结果,有机质含量多在百分之一以下,有效氮在百万分之四十以下,速效磷在百万分之三以下。又因干旱条件限制,仅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