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确定长春市周边地区生物质燃烧对市区细颗粒物污染的影响,采用2013年秋季至2014年冬季长春市劳动公园和净月潭公园2个监测点位的细颗粒物成份谱分析数据,以K~+为指示性指标,OC为参考性指标确定了长春市区细颗粒物污染在春秋季与生物质燃烧呈现强相关关系。而对于长春市市区,生物质燃烧影响为外来源影响,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农田秸秆的露天焚烧。应结合长春市自然经济区域特点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应对春秋季节的秸秆集中大量焚烧,以减轻对长春市区细颗粒物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分别于2010年1月和3月在南宁市城中心区的市监测站、文教区的区农校、工业区的英华嘉园、城市郊区的仙葫,应用自动监测仪器监测空气颗粒物的浓度,并分析监测站点位细颗粒物浓度随季节的变化及其与日平均气温、风速和降雨量等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1月份和3月份南宁市城市中心区域的细颗粒物浓度高于郊区的,城市区域范围内则以下风...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阳市2017—2020年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浓度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法将原始浓度序列分解为短期分量、季节分量和长期分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污染物基线分量和短期分量与相应尺度气象要素的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残差进行滤波和序列重建,得到去除气象影响的污染物长期变化趋势,该浓度仅与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关。结果表明,PM2.5和O3浓度的波动主要由污染源排放及气象条件的短期变化和季节变化引起,气象条件对PM2.5季节分量和O3长期分量影响较大。信阳市PM2.5污染排放减弱,O3污染排放先升高,在2018年10月后降低。由于污染排放导致的2017—2020年PM2.5和O3长期分量分别降低3.5、1.5μg/(m3·a)。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环境影响及其与健康的关系已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研究发现.城市细颗粒物浓度的短期增长与目前的死亡率之间存在着某种统计关系;此外细颗粒是导致大气可见度降低的雾或阴霾的主要构成。就其成分及来源国外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依据2013年银川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数据,对银川市环境空气中PM2.5的污染现状、变化趋势及与气象因子关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市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采暖季和非采暖季2种典型的季节性特征,非采暖季PM2.5的质量浓度与气压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气温、能见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采暖季PM2.5的质量浓度与风向、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风速、气温、能见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的酸度及其与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上海宝山区和徐汇区内两个采样点采集不同季节的大气细颗粒物样品,用酸性提取液测定其强酸度,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主要水溶性离子的浓度,并用气溶胶无机离子模型计算细颗粒物在大气中的真实酸度.结果表明,市区大气细颗粒物存在明显的酸性,且酸性与颗粒物中矿物质的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性.细颗粒物在大气颗粒物总量中比例的增加可能是近年来上海酸雨频率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2016年3月1日—20日期间,石家庄市区于采暖期结束前后出现两次重污染天气。为探究重污染天气成因,利用位于石家庄市大气自动监测站(20 m)的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对两次重污染天气期间的细颗粒物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并结合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条件等对重污染天气成因进行了推定。结果表明,3月采暖期(3月1日—15日)期间共发生为期1d的重度污染天气,主要成因为来自燃煤(贡献率42.6%)和工业工艺源(26.4%)的颗粒物严重累积;采暖期结束后(3月16日—20日)出现了连续3d的重度污染天气,前期主要成因为来自机动车尾气(25.5~25.9%)和工业工艺源(23.0~25.5%)的颗粒物严重累积,后期首要污染源变为燃煤(28.6%)和工业工艺(27.4%)。监测过程中,PM2.5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较高,r湿度/2.5=0.76,r大气压/2.5=-0.58,r风速/2.5=-0.65,r温度/2.5=0.35。综合来看,高湿状态下空气的低压静稳和低空传输,共同促使燃煤及工业工艺源的颗粒物累积,二次转化加剧后导致3月4日的重污染天气;而采暖期结束后,在同样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机动车尾气及工业工艺源的颗粒物累积,二次转化加剧,从而导致3月17和18日污染小高峰;不同于前两日,燃煤和工业工艺源的累积,二次转化加剧,导致了3月19日凌晨的污染小高峰。  相似文献   

8.
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空气细颗粒物(PM2.5)引起的大气污染现象频发,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综述了PM2.5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控制对策的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一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与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二次颗粒物是PM2.5的主要来源.长期暴露在PM2.5环境中,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健康造成伤害.PM2.5还会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针对中国PM2.5的污染现状,提出了PM2.5污染的控制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精确识别细颗粒物(PM_(2. 5))浓度超标的区域空间,依据卫星遥感与站点监测在PM_(2. 5)浓度观测方面的特点,建立遥感反演数据与站点监测数据间的临界映射分析法,综合卫星遥感覆盖面广和站点监测准确性高的技术优势。通过该方法研究珠三角区域2013年灰霾污染过程的PM_(2. 5)浓度超标区域,结果表明,利用星地结合的方法可以精确识别出PM_(2. 5)浓度超标的区域空间;广州市西部和南部、佛山市大部、肇庆市主城区及东南部、东莞市西部和北部、中山市北部和中部、江门市主城区及东部是珠三角PM_(2. 5)污染的高发地区,应作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轻型汽油车细颗粒物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轻型汽油车在南京市区道路上的细颗粒物排放特征,建立了车载测试系统.通过对比实际道路和底盘测功机测试结果探讨了机动车速度、加速度及行驶工况对细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实际道路下,加速状态下的车辆颗粒物数量、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行驶状态;在低速情况下,核模态(Dp<50 nm)细颗粒物数量浓度较大,高速条件下积聚模态(50 nm<Dp<565 nm)的颗粒数量较多.底盘测功机试验的颗粒物平均数量浓度为车载试验下的1.62倍,但质量浓度仅为车载试验的0.18倍.粒径100 nm以下的细颗粒物数浓度占整个测试的绝大部分.高速及急加速下,车辆会产生更多细颗粒物.结果表明:实际道路轻型汽油车的细颗粒物排放特性可用该车载系统来描述.  相似文献   

11.
依据实测北京市夏季室外和开、关窗室内的PM_(2.5)浓度等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探讨了不同污染程度下室内外小时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室外PM2.5污染程度为轻度时,其浓度达到最大值后3 h,开窗室内PM_(2.5)也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室外PM_(2.5)污染程度为良或优时,二者小时PM_(2.5)浓度的变化特征较同步。同时,关窗室内的小时PM_(2.5)浓度会出现大于室外的现象。室外PM_(2.5)的污染程度不论是轻度还是优或良,早晨7:00~9:00之间因交通早高峰的影响,室外和开窗室内细颗粒物浓度会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12.
PM2.5是当前大气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阐述了细颗粒物PM2.5的定义、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主要来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途径和措施,最后给出了其国内外评价标准与中国目前PM2.5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3.
选取北京城区和郊区24户住宅,对室内和室外空气中PM_(10)进行同步数据采集,并结合《时间活动模式调查问卷》研究室内外PM_(10)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3的居室在测试时间内PM_(10)日平均浓度超标;室内外PM_(10)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室内外温差和室外风速与室内PM_(10)均呈显著负相关,室外相对湿度与室内PM_(10)呈显著正相关。室内吸烟、手工打扫、机械打扫、蒸(焖)、炒(炸)和炖(熬)时段的I/O(室内/室外)比分别是夜间无明显活动时段的1.56~3.05倍,是白天无明显活动时段的1.02~1.49倍。应综合考虑室外污染状态、气象条件及室内人员活动状态采取措施降低居住建筑室内PM_(10)污染。  相似文献   

14.
室内外多环芳烃及PM10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使用新型便携式气悬颗粒物监测仪,测定了太原市某办公室内外微米级颗粒物携带的多环芳烃(PPAHs)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室内和室外PM10浓度值都远远超过了国家Ⅱ级标准,分别是其2倍和3倍;而室外PPAHs污染水平分别相当于每人每天吸烟3支和4支。室内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与室外基本一致,室内外的PPAHs浓度日平均值之比为0.8,PM10浓度日平均值之比为0.5;吸烟等人为活动能引起室内污染物浓度的瞬时升高,吸烟时室内PPAHs浓度可达到同一时间室外浓度的3.4倍,PM10可达到2.7倍。  相似文献   

15.
人为活动排放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过程,以及裸露地面扬尘、交通道路扬尘、工业粉尘等。PM2.5被称为细颗粒物,主要来自煤炭、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的燃烧过程。针对大气颗粒物PM2.5的污染问题,本文总结提出7项战略性控制对策和16条基本治理措施,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M2.5代表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等于和小于2.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PM2.5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危害人体健康。PM2.5的基本特征是体积小、重量轻,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可以被大气环流输送到很远的地方,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PM2.5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比PM10和PM100更大、更严重。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早已把PM2.5列为国家标准污染物。2012年我国政府已经颁布PM2.5国家标准(0.035毫克/立方米.年和0.075毫克/立方米.日),将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常规监测,并向公众报告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7.
昼间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在广西大学林学院校区内进行昼间室内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定位观测。室内观测设在四层实验室楼内的三楼 ,室外观测设在四周无高大建筑物的空旷地块内。观察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并进行相关分析 ,建立昼间室内外气温和相对湿度的预测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昼间室内平均气温比室外低 0 .2℃ ,晴天和夏季昼间室内平均气温低于室外 ,阴雨天和冬季昼间室内平均气温高于室外。昼间室内平均相对湿度高于室外 5 % ,晴天昼间室内平均相对湿度高于室外 ,阴雨天昼间室内平均相对湿度低于室外 ,四季昼间室内外相对湿度差异不显著 (t=- 1.94 75~ - 0 .774 1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理解南京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现状,对2013-2016年南京市9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夏季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数据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两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求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O3的质量浓度处于上升状态,从2013-2016年南京市夏季臭氧平均浓度依次为58.1、65.8、79.3、81.8μg/m3,年均浓度增长率为8.45μg/m3,与之相反,PM2.5的污染程度明显好转,夏季平均浓度依次为45.2、65.7、38.5、31.2μg/m3,其中,2014年出现的高值与当年的气象条件有着密切联系;②O3的日变化特征为单峰型,一般在下午3点出现一天中的最大值,PM2.5的日变化呈现出不太明显的“W”型,两个谷值一般出现在凌晨和傍晚;③臭氧超标情况下的PM2.5浓度远远大于不超标情况下的PM2.5浓度,表明O3可以通过增强大气氧化性造成PM2.5质量浓度升高,两种情况下O3和PM2.5的相关系数的不同也进一步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乌鲁木齐市2016年12月~2017年11月臭氧(O_3)小时浓度数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近地面O_3浓度变化特征以及PM_(2.5)和气象要素对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乌鲁木齐市近地面O_3浓度均值为43.74μg·m~(-3),O_3-8 h浓度第90百分位数为119.98μg·m~(-3)。O_3日变化呈"单峰型",09:00为低谷,16:00达到峰值。臭氧浓度在5~9月相对较高,季节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O_3浓度与PM_(2.5)浓度负相关,高温低湿时二者相关性较高。O_3浓度与相对湿度负相关,与气温、日照时数、风速正相关。在低PM_(2.5)、高温、低湿、长日照时数及风速大于3 m·s~(-1)的气象条件下易发生O_3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初步调查南宁市大气中颗粒物PMl0、PM2.5的污染水平 ,于2002年春、夏、秋、冬4季在南宁市的5个典型城市功能区 ,采集了85个样品.结果表明 ,南宁市PMl0、PM2.5 的污染很严重 ,超标率为82.5 %、92.5% ,而且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 占PM10 的大部分 ,约为63.5 % ,且重污染区PM2.5 浓度超过轻污染区近一倍 ,应引起公众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