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计算介质谐振器与微带线之间耦合系数的简单解析方法。利用本文中的公式计算介质谐振器谐振频率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及其它文献所发表的结果一致性很好,计算所得的介质谐振器与微带线之间的耦合系数的精度可以满足一般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定向耦合器在微波系统中应用广泛,而关于前向耦合器的研究甚少.介绍了一种中心频点在2.45GHz的微带线前向耦合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两条耦合平行线和不对称延迟线,既提高了耦合平坦度和隔离度,也避免了传统设计中因渐变线的引入而导致结构尺寸变大的缺陷.同时,基于该前向耦合器设计加工了一种探测流动溶液微弱介电特性改变的多端口射频电路,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耦合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矢量有限元方法对填充左右手材料的多种矩形屏蔽微带线的主模截止波长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包括矩形单金属对称和不对称屏蔽微带线,两金属对称、两金属位置不对称、两金属宽度不对称及两金属高度不对称屏蔽微带线等情况。讨论了这些屏蔽微带线的主模截止波长随填充材料以及模型尺寸的变化而引起的改变,其数值计算结果将有助于矩形屏蔽微带线和左手材料在新型微波器件中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介质埋藏贴片对称振子天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新型介质埋藏八木天线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运用微带线技术、天线原理和微带贴片天线理论,研究出了一种介质埋藏式贴片对称振子天线的结构形式. 该结构形式是在变形的微带线正面,无缝隙覆盖一层与基片相同的介质而形成的,它将天线的金属部分完全埋藏于介质中,除了具有与微带振子天线性能相似的特点外,还明显地缩短了天线的长度. 数值仿真决定了其结构,得出了其性能参数,并进行实物天线的实验测试. 测试结果证明了此种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传输线模型结合微带线和波导缝隙间的耦合机制 ,结合对有效介电常数的计算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孔耦合微带天线以及微机械微带天线工程设计使用的计算方法 ,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小孔耦合微带天线的输入阻抗以及微机械结构微带天线的输入阻抗 ,并将其反射损失和其它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 ,比较结果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性能和小型化宽带滤波器设计问题,利用微带线和共面波导之间的大面积重合以及介质基板所导致的强耦合效应,设计了一款CPW/微带线结构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分析了所设计带通滤波器的等效模型,讨论了耦合区域长度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CST软件仿真的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滤波器满足超宽带滤波器的设计指标,与其他同类滤波器相比,具有设计更简单、结构更紧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量微波介质基板的复介电常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带线测量的方法。通过使用微带线相关理论模型和电磁场仿真软件计算微带线辐射损耗,编写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测得微波介质基板的复介电常数。在测量中,通过使用除长度外其他参数均相同的2条微带线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减弱了由于实际测量中引入同轴接头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对多种常见的微波介质基板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与标称值相比,介电常数实部误差为1%左右,损耗角正切误差为10%左右,该测量方法切实可行和精确性高。  相似文献   

8.
电热耦合引起的微带传输线无源互调计算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传统微带点源模型中计算变量单一、缺乏物理机理分析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热耦合效应的微带非线性传输线模型。首先在传统的传输线方程中引入3阶非线性电阻系数,确立了微带线中3阶无源互调(PIM)功率的计算方法;然后考虑电热耦合效应,给出了非线性电阻系数的数学关系式,结合电流密度的变化,得出了PIM功率随微带线宽度和频率的计算结果;最后通过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比较吻合。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非线性点源模型,结合电热耦合效应的非线性传输线模型对互调的计算分析更加完善,在微带线长度之外给出了微带线宽度、频率、输入功率等变量与微带线PIM功率的相对关系,能够更全面地预测微带线上无源互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传输线模型结合微带线和波导缝隙间的耦合机制,结合对有效介电常数的计算,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孔耦合微带天线以及微机械微带天线工程设计使用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小孔耦合微带天线的输入阻抗以及微机械结构微带天线的输入阻抗,并将其反射损失和其它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刘永勤 《河南科学》2010,28(5):592-595
在高速互连设计电路中,耦合微带线间的串扰是影响电路性能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了降低线间串扰,添加有接地过孔的防护线对减小串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维持3条线(防护线和两条微带线)中两两之间的中心距不变的情况下,加大防护线的宽度,可有效减小线间的远端和近端串扰.利用FDTD方法对该结构进行模拟,给出了接地孔的有效放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