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80岁及以上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1例(高龄组)和同期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47例(中年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患病危险因素、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近期效果和主要并发症,并提出护理要点.结果高龄组与中年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病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完全再血管化率、植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TIMIⅢ级血流、急性或亚急性血栓、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PCI治疗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无差异,整体护理是保证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秦静 《甘肃科技》2007,23(6):208-20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阿司匹林对其影响。方法:CHD患者20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84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69例(UAP组)稳定心绞痛55例(SAP组)。正常对照者30例(NCHD组)。观察4组的CRP浓度以及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CRP浓度的影响。结果:CHD患者的CRP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UAP组与AMI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CHD患者的CPR浓度(P<0.05)。结论:CRP浓度可作为评价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改善左室重构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效果.方法312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治疗组65例,延迟PCI治疗组81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74例,药物保守治疗组92例.全部患者随访6~36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和超声心动图变化及利用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1)延迟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1±11.7)d,显著少于静脉溶栓(20.5±8.4)d和内科药物治疗组(19.2±9.4)d(P<0.05);而与直接PCI组的住院时间相同(P>0.05).2)延迟PCI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静脉溶栓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本组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1.5±4.6)个月时.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和内科药物治疗组(P<0.05).4)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延迟组.5)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0.376±0.138)显著大于内科药物治疗组(0.173±0.094)(P<0.05),而与直接PCI组(0.413±0.169)和溶栓组(0.289±0.177)相似.结论延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改善患者的左室重构,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再灌注治疗的特点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4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接受静脉药物溶栓、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补救性冠状动脉成形术、常规治疗,比较接受不同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再灌注治疗时间,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死亡率有显著差异,再发心绞痛无显著差异,直接和补救性PCI组血管开通率明显高于药物溶栓治疗.结论:对急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不同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直接冠脉成形术血运重建率高,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收展膏外敷治疗对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规范治疗加用安慰药膏;观察组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收展膏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心绞痛发作、心电图(ECG)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发作频率与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收展膏贴敷治疗可显著增强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效果确切,值得强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观察补阳还五汤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在兰州市中医院就诊并接受有关治疗的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均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补阳还五汤。评价疗效,对比心绞痛发作情况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观察预后情况。①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均减少(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再住院患者共有13例,占比30.95%,研究组再住院患者共有5例,占比11.9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5,P=0.033)。对照组出现急性心血管意外患者共有4例,占比9.52%,研究组出现急性心血管意外患者共有1例,占比2.38%,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14,P=0.167)。增加补阳还五汤行辅助治疗,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减轻心绞痛发作情况,合理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改善预后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不同年龄段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附属医院呼吸科344例加重住院的哮喘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6-64岁)和老年组(大于65岁),对发作诱因、发作严重程度、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哮喘78例,中年组156例,老年组110例。中、老年组发作诱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诱因,与青年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应用方面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哮喘发作轻中度无年龄差别(P>0.05),重度、危重发作中老年高于青年组(P<0.05)。中、老年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各年龄段发作诱因均以呼吸道感染和花粉及刺激性气体为主要诱因,中老年组中度以上发作增多,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增加,老年组重症病例多,常合并基础疾病,易发生并发症,治疗敏感性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绞痛患者经PCI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PCI的129例心绞痛患者,根据血清TBIL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行PCI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并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指标(血糖、Scr、Hb、LDL-C、HDL-C、AST)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靶病变部位、慢性闭塞病变及LVEF≤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入支架长度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者所占比例、置入支架数和置入支架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24.1%,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结论心绞痛患者PCI后血清TBIL水平越低其预后越差;血清TBIL水平是心绞痛患者PCI后MACE的保护因素,置入支架长度则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剂量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d)40例,B组(口服辛伐他汀片40 mg/d)40例,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心绞痛缓解有效率及调节血脂效果差异。结果:(1)A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2.5%)高于B组(86.7%)(P<0.05)。(2)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A组患者TC和LDL-C值分别较B组降低(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迟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预后的影响.方法 563例STE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157例、延迟PCI组124例、溶栓组131例和药物组151例.随访4~88个月,平均随访(45±27)个月;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及QRS计分评估梗死范围的变化.结果延迟PCI组MACE发生率显著少于溶栓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与直接PCI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PCI组的LVEF显著高于非PCI治疗组(P0.05),而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组;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回缩率显著大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延迟PCI可减少MACE发生率,并改善左室功能,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7例冠心病患者及2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血清CRP水平,并比较16例行PCI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清CRP水平变化。血清CRP在急性心肌梗死组(15.74±1.62)mg/L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1.35±2.52)mg/L,且两者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4.68±2.61)mg/L和正常对照组(2.68±1.16)mg/L,(P<0.01)。同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CRP水平与ACS的临床类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ACS预后的指标;PCI能导致冠心病患者的内皮损伤,加重炎症反应,可能是引起管腔内再狭窄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半乳糖凝集素-3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瑞舒伐他汀对半乳糖凝集素-3的影响.方法将15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或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另设4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每组Gal-3,c Tn I,BNP,TC,TG,LDL-C,HDL-C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3组的Gal-3,c Tn I,BNP水平均升高(P0.05);UAP/NSTEMI组Gal-3,c Tn I,BNP水平高于SA组(P0.05),STEMI组的Gal-3,c Tn I,BNP水平高于UAP/NSTEMI组(P0.05);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Gal-3,TC,TG,LDL-C水平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Gal-3水平与其斑块的稳定性及危险分层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心肌损伤标志进行检测;瑞舒伐他汀在调脂治疗的同时也可降低Gal-3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心绞痛(UA)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分子肝索组心脏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加用低分子肝素,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应用降纤酶对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心电图、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变化.结果显示:显效1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3.3%;心电图ST段明显好转;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变化治疗后明显改善;且在治疗过程无明显毒副作用,所以认为降纤酶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是较安全、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80—2012年1457个站点小时降雨数据,研究我国中东部地区5—9月降雨集聚指数(PCI)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PCI与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小时降雨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影响PCI变化的降雨特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PCI在0.56~0.78之间,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沿海PCI高于西北内陆,在东北、华北及四川盆地形成3个高值中心,并在海拔差异较大的地区发生突变。线性趋势分析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近33年PCI呈上升趋势。PCI与极端降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降雨量的减少,相关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肝素抗凝冶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采用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尿激酶 肝素治疗50例与单纯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32例进行对照,结果临床症状、心电图的显效率、无效率、恶化率,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肝素抗凝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安全、有效、临床缓解期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稳定型心绞痛(SAP)3组;冠脉造影排除CHD的4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两者与斑块不稳定性、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水平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IMT、冠脉Gensini积分之间正相关(r=0.506,P<0.05;r=0.345,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两者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