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损伤卵巢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GFP转基因小鼠MSCs。将健康的雌性ICR小鼠(6 w)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n=6)、MSCs移植组(B组,n=6)、MSCs治疗组(C组,n=6)、损伤组(D组,n=6)。B组腹腔移植MSCs,C、D组小鼠卵巢在无菌条件下,用体积分数为10%H2O2损伤卵巢建立损伤模型,24 h后C组腹腔移植MSCs,D组注射等体积的PBS。各组每周取卵巢,采用外观拍照、PCR检测GFP基因和病理切片观察MSCs是否对损伤卵巢有修复作用。结果:PCR结果表明MSCs经腹腔移植可到达正常卵巢,也可到达受损伤卵巢;C组移植MSCs后小鼠卵巢恢复的比D组快。结论:MSCs通过腹腔移植可到达卵巢,并可促进损伤卵巢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体外培养、鉴定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鼠神经干细胞,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分别在增殖与分化条件下对神经干细胞进行培养.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在增殖条件下能加快神经球内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使神经球解聚,对神经干细胞增殖没有影响;而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在分化条件下,能增加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降低向星型胶质细胞的分化能力,对向神经元分化能力没有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分化而加快神经损伤的修复的.  相似文献   

3.
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器官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分别对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进行了探索,渴望从中找出细胞移植领域的候选细胞,但是这些细胞大多面临着伦理、来源、免疫排斥等多方面的问题.然而,近年来发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凭借其多向分化潜能、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可移植性,成为细胞移植、基因治疗中重要的候选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器官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其特有的免疫调节作用,为解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后的免疫排斥问题带来希望。虽然近几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减少免疫排斥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主要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性及其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基因治疗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来研究认为进入循环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迁延到广泛的组织,当组织损伤时,还可以特异性迁延到靶组织参与修复。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延的机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分布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脊髓损伤能够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但是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有研究中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具有和母细胞相似的生理作用,将外泌体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中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疗效,而且移植外泌体后尚未发现在移植干细胞中出现的致瘤等副作用,因此外泌体将会是脊髓损伤治疗中一个很有前景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可以经过不可逆的终末分化过程产生子代细胞,其潜在的多向分化潜力以及可作为细胞治疗这一特点,极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本实验是对脊髓损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观察。方法抽取脊髓损伤患者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和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细胞形态。结果原代培养的BMMSCs最佳的贴壁时间为3d,生长性状不一,呈散在圆形细胞群、克隆圆形细胞群、散在梭形细胞群、花带状细胞群、旋涡状细胞群,而传代培养的细胞,增殖速度较快,性状一致,排列规则,呈饱满的梭行。结论体外非诱导培养的BM—MSCs方法可能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方法: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均可分化为心肌细胞.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心衰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理想细胞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噬菌体肽库技术,用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筛选噬菌体环七肽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挑选出亲和性强的克隆.测序分析相应的基因组成,推导多肽序列,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亲和性多肽,并合成FITC标记的亲和肽(FITC-CSTNPKVLC),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合成多肽对筛选细胞具有良好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疾病是眼科疾病研究中的难点,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疾病的共同结果是光感受器细胞或神经节细胞的变性坏死。当前对坏死的视神经细胞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因此,利用干细胞,尤其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诱导分化成为视网膜细胞;恢复和重建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有望成为视网膜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比较老人和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性状,为选择抗砷细胞的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取老人和胎儿骨髓MSCs,在α-MEM培养液中进行骨髓MSCs培养,测定生长曲线,细胞贴壁率及NaAsO2对骨髓MSCs的细胞毒作用。从老人和胎儿骨髓中可培养出骨髓MSCs,二者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等方面相似,胎儿骨髓MSCs的扩增潜能明显强于成人骨髓MSCs,胎儿骨髓MSCs对NaAsO2的耐受性比老人骨髓MSCs高。因此,从老人及胎儿骨髓中可分离培养出骨髓MSCs,在体外保持有效扩增能力。胎儿骨髓MSCs比老人骨髓MSCs更原始,具有更大的体外扩增潜能,可做为抗砷细胞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探讨脱细胞牛松质骨(Acellular Bovince Cancellous Bone,ABcB)生物衍生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缺损提供依据。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ABCB复合并体外培养,然后进行形态学、细胞增殖、蛋白质含量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贴附在ABCB孔隙内生长,细胞生长及蛋白合成功能不受ABCB的影响。ABCB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BMSCs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可获得性、可扩增性和可多向分化性,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用于构建工程组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障碍在于如何在体外模拟生理环境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此,研究并改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三维培养至关重要。对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培养方式、培养系统以及培养中的环境因素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标本制备在骨髓MSCs核型鉴定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对数生长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秋水仙素阻断细胞分裂中期,控制秋水仙素的终浓度和作用时间、低渗时间及胰酶消化显带时间,比较染色体标本制备效果。结果显示,秋水仙素的终浓度0.2μg/ml和作用时间6h,低渗时间35min及胰酶消化时间20s时可制备适合的染色体标本,经核型鉴定为正常二倍体细胞。从而探索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制备的适合条件,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培养和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及表型,用大鼠股骨抽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测定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能力,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不同融合度传代及不同生长基质对MsC的影响。免疫组化双标法检测增殖MSC的表型。结果Matrigel包被培养器皿,含10%胎牛血清、10ng/mLEGF的α-MEM培养基,50%融合时消化传代,是MSC保持低分化状态、体外大量扩增的较佳条件。绝大部分MSC表达CD44,部分MSC表达c-kit,MSC几乎不表达CD34。说明以上培养条件是MSC保持低分化状态又大量增殖的较好培养条件,为MSC用于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微重力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影响的潜在机制.用随机定位仪模拟微重力(SMG),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检测SMG对BMSCs增殖,细胞骨架,以及对细胞的黏附和增殖重要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SMG下,BMSCs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微丝结构和分布异常;细胞形态改变;黏着斑激酶(FAK)表达下降;细胞生长信号分子ERK1/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以及p85β表达下降.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的细胞骨架改变、细胞黏附性降低和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导致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其在体外生长增殖的生物特性。冲洗手术弃骨骨髓,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冷冻保存细胞复苏后的生长状况观察。结果显示,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细胞呈现梭形外观,具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细胞CD44,CD54抗原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是正常的人二倍体细胞。复苏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5、10和20μg/m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处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6h,通过CellTracker预染小鼠单核细胞,检测单核与bmMSCs之间的粘附率,研究ox-LDL对bmMSCs粘附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粘附分子VCAM-1和ICAM-1于ox-LDL处理后在bmMSCs内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mMSCs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标记分子CD44和CD90;ox-LDL可显著提高bmMSC与单核细胞之间的粘附(P<0.05),增强粘附分子VCAM-1和ICAM-1的表达(P<0.05),且具有剂量效应.以上结果表明,ox-LDL通过增强粘附分子VCAM-1和ICAM-1的表达进而增强bmMSCs对单核细胞的粘附,其或许可作为一种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粘附和提高干细胞移植后存活率的诱导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