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霜帝国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大月氏人在中亚建立的国家。贵霜帝国统治时期,古代丝绸之路东西贯通,大乘佛教兴盛并向外传播,犍陀罗艺术兴盛一时,它与当时的罗马、汉朝、安息并称为四大帝国。由于贵霜帝国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历史上的突出贡献,近代以来,学界对贵霜帝国的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在对贵霜帝国的考古和考证基础上,试图将贵霜帝国的历史轮廓进行详实和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汉、唐两代,中国势力不同程度地深入中亚地区,该地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大量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提高了中亚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汉唐两代,唐文化对中亚的影响远远大于汉,唐朝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对中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佛教寺院源远流长,基础深厚,其文化特征大体可概括为“庙系天下”的政治色彩,庙会商业的世俗经济,园林景观的休闲场,这三大特征相互包容,渗透,在不同时代各有侧重,形成这种文化特征的宗教内函在于佛教、包容合流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早期的文艺思想是一个很少触及的领域。文章从考古发现、古籍记载、文字起源、早期文学作品几方面分析,阐述了我国文艺思想产生初期的三个阶段及其重要特点:文艺与获得生活资料的功用目的相结合;文艺与达到宗教迷信的功用目的相结合;文艺和突出社会政治方面的功用目的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汉、唐两代,中国势力不同程度地深入中亚地区,该地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大量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提高了中亚地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汉唐两代,唐文化对中亚的影响远远大于汉,唐朝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而且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对中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大理祥云的水目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大理历史上是佛教胜地。学界时大理佛教的传播有诸多说法,本文从水 目山的部分古碑刻记载进行考释,提出了佛教于中唐传入大理,早先传入的是汉地密宗等论点。  相似文献   

7.
臣民观念在中国人民思想中根深蒂固,由此而形成的臣民文化对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具有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内生型的臣民文化无形中指导着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过程;臣民心理阻碍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臣民文化中的"忍"性作为润滑剂缓冲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矛盾。  相似文献   

8.
晓棠 《世界博览》2013,(23):74-75
在这样一座满城充满着佛香的古城里,那些虔诚的布施者跪坐在地铺上,一手拿出米饭、糖果.投入和尚手里的银钵,一手侧举放在脸颊旁,如祈祷般,嘴里还喃喃白语。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在世纪之交的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经济主权被动化、科技发展“南北”化、文化纷争特别是政治文化纷争尖锐化、政治效能的相对滞后性等诸多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的“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主题与和谐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北京奥运会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对进一步加快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意识形态,它是处于特定社会经济,政治形态中的人们在一定期历史时期对现实政治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态度,情感、价值标准和思想观念的总和。政治文化是政治稳定的社会心理纽带,它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政治系统的运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因果报应是佛教关于关系的基本理论。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是结合了中国固有思想文化,对因果报应做出了新论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因果报应论。本文从因果报应的根源、报应的主体、报应的方式、因果报应理论在中国佛教理论中的地位和影响等方面对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行为,自古以来即由三纲五常等传统化和哲理所左右,五四运动亦无法从根本上根除其祖传痼疾,加之又受解放后历次运动中极左思潮的影响,于是更加积重难返。欲使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行为适应历史发展,亟待与时俱进,卸却痼疾。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历代宰相籍贯分布的统计结果和系统分析,研究了宰相籍贯分布的时空变迁规律,指出中国宰相籍贯分布前期(秦汉~北宋)主要集中于北方黄河流域,后期(南宋~清代)转向南方长江流域尤其密集于江浙地区,并探讨了影响宰相籍贯分布的内在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刘诗贤 《科技信息》2010,(28):I0284-I0284
在西汉初的六十年间,"黄老思想"从经济、文化、政治方面对于新生的汉王朝都起到了指导作用,并且为庞大帝国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也因此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治世新局面。本文主要探讨黄老思想在汉初运用的、诸多的、必然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6.
晋祠古祠建筑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晋祠的环境与选址、晋祠的形成、空间布局与建筑组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晋祠的环境从历史形成、地理地质的角度进行深究;对晋祠的空间布局以祭祀的角度,从整体到个体,再到整体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晋祠古祠庙建筑的研究分析无疑是对祭祀文化和祭祀建筑的一次深入挖掘。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人们根据地形、风水、气候三个因素对环境进行选址;以山门-水镜台-献殿-正殿的空间序列进行对祖先的祭祀礼仪。力求从祭祀建筑中更深入地了解建筑所传递给人们的庄重、神圣的祭祀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陶瓷不但蕴藏着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广阔背景,而且包含着科学、工艺、美学的内涵,在中国文化史,特别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国四十多年的实践总结,也是农村十多年改革的一条成功经验。学习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正确分析市场机制对农民经济行为的影响,对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和指导农村工作很有必要,本文试图就此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和佛教之于中国,同为外来的宗教文化,它们在中国的传播又都有着漫长的历史,而二者在中国传播的命运却相去甚远;佛教融入中国文化,并与儒、道两家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基督教却一直未能彻底融入中国文化,至今仍处于中国文化的异已地位,究其原因,系由它们各自作为一种宗教文化所属的地域与中国有着不同的地缘关系,在中国采取的不同的传播策略,在中国传统的时机不同,以及它们不同的处世观所致。  相似文献   

20.
佛教和马克思主义在处理与中国本土文化关系上走过了不同的历史进程,具有各自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可以借鉴佛教在此问题上的利弊得失,结合自身特点和时代特色,全面认识中国本土文化的价值,支持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全方面深入研究,发挥中国本土文化的积极作用,限制中国本土文化的消极作用,尽力实现二者的融合,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体系融为一体,打造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