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拉萨市7~9岁藏族学生体格发育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及营养、卫生、保健、心理等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拉萨市拉鲁小学、城关区小学7~9岁藏族学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标准测量仪器,现场测量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四项指标。结果:拉萨市拉鲁小学藏族7~9岁学生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体质指标进行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得出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且均为男性大于女性。结论:拉萨市7~9岁藏族学生体格发育都表现为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符合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但与内地比较体格发育比较落后,建议加强饮食营养,提倡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拉萨市7~9岁藏族学生体格发育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及营养、卫生、保健、心理等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拉萨市拉鲁小学、城关区小学7~9岁藏族学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标准测量仪器,现场测量学生的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四项指标.结果:拉萨市拉鲁小学藏族7~9岁学生身高、坐高、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西藏拉萨市成年藏族居民体重指数(BMI)的研究,探讨BMI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对随机抽样的602名藏族居民的问卷以及身高、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拉萨市成年藏族居民BMI均值为24.37±4.15,其中男性的BMI为23.92±3.97,女性的BMI为24.64±4.23; BMI与年龄呈正相...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西藏拉萨市成年藏族居民体重指数(BMI)的研究,探讨BMI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对随机抽样的602名藏族居民的问卷以及身高、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拉萨市成年藏族居民BMI均值为24.37±4.15,其中男性的BMI为23.92±3.97,女性的BMI为24.64±4.23;BMI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拉萨市成年藏族居民的BMI均值高于全国成人BMI总体平均值,BMI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女性的BMI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递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09年苏州市小学生三个年龄段的身体形态机能、发育水平、身体素质等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特点是:身高、体重及力量素质呈增长发展趋势,但柔韧性和肺活量指标偏低.身体素质有所下降,尤其是爆发力和耐力素质。另外,市区组小学生除个别指标外,体质健康及身体素质多项指标高于民工子弟学校。  相似文献   

6.
对徐州市区部分小学7-12岁男女学生进行体质测试,以了解该市小学生的体质状况。结果表明:该市小学生形态发育良好,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心血管发育 水平不平衡,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发展良好;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学校体育,增加一些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项目,使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汉族7-19岁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进行研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身体形态发育呈现出相应的规律,结果发现1995-2000年期间学生形态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和胸围均有显著性突增,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也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并且具有明显地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1985年及2010年西藏自治区藏族学生的体质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藏族学生生长发育长期变化的趋势。旨在探讨藏族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发展基本状况,为改善藏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决策及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高如 《科技资讯》2010,(7):171-171
身体形态是人体结构的外在表现,与人体的机能、体能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2006~2008年江苏省中、小学生身高指标、体重指标及身高标准体重评价进行比较,分析三年来江苏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特点和趋势,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指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西北民族大学1200名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在校大学生,研究其身高、体重、BMI等身体形态指标,同时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ork Group on Obesity in China,WGOC)制定的中国人群体质指数(BMI)分类标准进行超重肥胖人数的筛查.结果:维吾尔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值高于汉族、藏族大学生;维吾尔族男生超重肥胖率高于汉族、藏族男生;维吾尔族女生超重率、超重肥胖率高于汉族、藏族女生.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质现况优于汉族、藏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生活在汉族聚居区域的汉族、朝鲜族女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调查,及其与朝鲜族聚居区域的朝鲜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对比研究,发现朝鲜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仍然保持着较明显的民族特征,如身材相对较矮、体格较粗壮等,同时发现汉族聚居区域的生活环境、地理状况、饮食结构以及文化教育等因素影响着生活区域内的朝鲜族学生身体形态的生长发育水平和速度,造成了与朝鲜族聚居区域的朝鲜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7-18岁学生身体形态与国民体质监测均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青海省2000年体质健康资料的数据从身体形态方面与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相比较,分析青海省儿童、青少年发育与全国平均发育水平差距的规律及趋向,结合青海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寻找青海省城镇儿童、青少年发育延缓的原因及对策,以求促进青海城镇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提高的渠道。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不同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比较,为高校改善少数民族学生体质提供理论依据.以西北地区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测量、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同一教育环境下三个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维吾尔族学生身体形态显著好于藏族和回族学生;藏族学生的身体机能明显高于回族与维吾尔族学生.从整体来看,回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好于藏族与维吾尔族学生.建议学校针对不同民族学生的体质制定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青海三所高校藏、汉族大学生120名,对他们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对比.结果表明,藏族男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好于汉族男大学生;汉族女大学生体质状况好于藏族女大学生.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按照藏、汉族大学生的体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有效增强藏汉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常德维吾尔族居民是新疆维吾尔族移民的后裔,其7~15岁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特点与常德汉族学生基本一致,发育曲线呈波浪形,女生9岁,男生12岁前后进入形态发育突增期,身高和体重的均数较新疆维吾尔族学生的大,男女学生的身高、体重发育曲线第一次交叉的年龄较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早. 研究结果提示,环境因素对移民后代的身体形态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东乡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省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东乡族6~18岁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进行了动态分析,并与同期汉族学生形态发育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东乡族学生形态发育水平较低,与汉族学生比较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移居藏族比定居藏族体力低下、身体活动量少、肺活量小、血压值低,为了更进一步探索生活形态对人的体质与健康的影响,我们对移民地区与定居地区的生活内容和生活习惯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饮食习惯、收入、电器产品、交通工具的使用和身体形态、生理机能之间的某些项目具有意差.由于定居J区的各项身体指标与生理指标均高于移居D区,尤其是血压值有很大的统计学差异,我们考察这与定居生活方式不无关联,因此可以推测,D区移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许对他们的体质变化具有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数据,建立了中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的回归方程,引入了身体形态发育度的概念,比较了各地区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群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对1985-1995年广西7-18岁城乡男女壮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形态生长发育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体格发育速度较快;肺活量水平有所提高;身体发育的匀称度有一定改善。在生长发育状况上城乡存在着明显差异。主要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胸围每10年平均增长值多数明显落后于全国同期水平,使原有的差距再拉大。  相似文献   

20.
依据1985年和1999年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客观地分析朝阳市学生十四年来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变化情况。1、方法:采用统计学的两大样本均数的t检验。2、结论: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身体素质能力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