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杨 《科技信息》2011,(8):I0168-I0168
在日语和汉语中都有很多与动物有关的谚语。这些谚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文字上叙述的意思都是通过隐喻表现来连接的。隐喻是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为基础转义而成的。而这种相似关系又可以分为几类。本文将对这几种相似关系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吕楠楠 《科技信息》2012,(32):I0089-I0089
谚语作为语言中特殊的部分,是各民族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而谚语中借用动物的形象特征描述人类行为的动物谚语又屡见不鲜,动物谚语的形成与人们对动物的认知过程密不可分,是人类隐喻心理过程的体现。本文选择具有隐喻性的动物谚语,分析日语谚语中动物形象的隐喻义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维英动物谚语比较中,有些动物词语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动物词语,而且在两种文化中呈现明显差异,这初步说明不同的民族在动物词语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的偏好,并且有的动物词语具有一些特殊的象征含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在大多数人眼中意味着晦涩、深奥,作为中学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学校学生必修的一个内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深奥的理论,让哲学思想更贴近生活,文章尝试从中国民间谚语的角度入手,把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常用俗语、谚语与哲学思想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哲学概念,把哲学真正融进生活,让德育回归生活、指导生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运用含义分析法和语义差异比较法,从维语和汉语词汇中有关"头"的谚语比较分析入手,剖析两种语言在人体词汇构造概念上的异同,从而进一步了解维汉人民认知世界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方法。这对我们深入理解民族文化,促进相互交流和民族教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佳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4):107-108
2007年,日本文化审议会国语分科会颁布的《日语的指针》中对敬语结构提出了新的“五分法”。通过对其与以往的敬语“三分法”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日语敬语已从以往的“纯语法性”向“社会性”和“实用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张婷婷 《科技信息》2009,(28):I0155-I0156
翻译日汉语句子的时候,有很多中国的学生都会把汉语的“你”、“您”译成日语的“ぁなた”“きみ”“ぉまえ”。但是在现实的日语使用状况当中,日语“ぁなた”“きみ”“ぉまえ”却远远没有汉语“你”、“您”出现的频率多。也就是说他们虽然中日的意思对应,但是在实际应用时的使用状况却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现在中国正普遍使用的日语教材《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中,经过调查结果显示,在24篇课文当中仅仅只有两处使用到“ぁなた”。它们分别是: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的反映,对于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照中日两国关于"金钱"方面的谚语,诠释中日两国在文化上的异同,特别是通过与信仰有关的谚语的列举,从宗教的视角探析中日两国谚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汉、日语言中的“反义词”是相当丰富的,其属性多种多样,既有名词,又有动词、形容词等,它们在语言表述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言中运用“反义词”,可以突出事物矛盾,起对比、烘托的作用,在说话、写作中善于运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更加鲜明,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在强烈的对比中,使读者获得极为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季庆芝 《科技信息》2010,(18):164-164,166
世界是多彩的,色彩语言对所有的国家或民族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色彩语言有着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含义,能够反映该民族特有的色彩意识及其文化传统。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色彩意识。而日本为其一衣带水的邻邦,其文化的形成及发展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点已毋庸赘言。但是日本在与大陆文化保持了一致的基础上,由于本民族自身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审美观念的差异,又形成了与大陆有所差异的独特文化传统。日本自古以来就有以"青、红、白、黑"来代指"春、夏、秋、冬"的习惯,并且把"红、白、青"作为色彩的基础。因此,本文以"红、白、青"三种颜色为例,对中日两国色彩中的文化含义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1.
邹小忆 《科技信息》2012,(2):196-197
德语和汉语中都包含大量动物熟语,本文欲以狗和马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熟语所折射出的不同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伟兴  韩媛媛 《科技信息》2012,(30):31+33-31,33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牛"为例,对比和分析了汉英语中指称人的动物隐喻。分析结果显示,汉英两种语言共享了"牛"概念的大部分隐喻投射,而少部分投射则为汉英语所各自独有,反映了两个民族在思维层面上存在的同一性及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担负着世界各民族交际和文化传播的桥梁作用,等效的语用翻译是异民族人们成功交往的必要前提。谚语作为语言的精髓,承载着浓重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语言的翻译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代表性。本文以俄罗斯谚语的汉译为基点,通过仔细研究,深入思考,从命题形象和示言外之力两个方面对谚语的翻译给出了恰当的方法和策略,用以揭示异民族文化背景下翻译的语用等效性策略,期望能够对规避文化冲突,促进世界和谐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沈石溪和金曾豪是两位持不同动物表现观的代表作家,却都对写狼情有独钟,为中国当代动物形象画廊增添了全新的狼形象,且都赢得了好评和赞誉.这类全新狼形象的创作是颇具价值的.揭示了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创作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常见的汉语动物范畴词汇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发现汉语动物词汇的隐喻凸显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动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动物自身的特征;三是民族经济、文化、习俗、心理等。通过分析影响词汇隐喻凸显的因素,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汉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规律,进一步加深对汉语词汇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汉语和西班牙语中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汇。由于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动物词汇除了本身具有的字面意义外,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比汉语和西班牙语中的动物词汇发现,一些动物词汇在两种不同文化中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象征意义;一些动物词汇在两种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还有一些动物词汇在一种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任何象征意义。探究动物词汇象征意义异同背后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和母语为西班牙语的秘鲁两国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雪梅 《科技信息》2011,(7):210-210
为什么日语中除了形容词还有形容动词,以及形容词与形容动词的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长期以来成了日语界的讨论的焦点。关于这个问题,本文从形容动词和形容词的形态出发来剖析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汉、日语言中的“反义词”是相当丰富的,其属性多种多样,既有名词,又有动词、形容词等,它们在语言表述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言中运用“反义词”,可以突出事物矛盾,起对比、烘托的作用,在说话、写作中善于运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更加鲜明,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在强烈的对比中,使读者获得极为鲜明、深刻的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日语中常常被称为“拟声词”、“拟态词”,即“才ノマトベ(onomatope)”是极其丰富的一门语言,日语文章及会话中大量使用。学界从各个领域对“才ノマトベ”进行研究,但对在“拟态词”的下级分类中出现的“感觉拟情词(gijyougo)”和“感情拟情词(gijyougo)”为中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むかむか”作为具体实例,通过对“拟声拟态词词典”、日语语言文字数据库及日本明治以后的文学作品里出现的部分例句的使用实态的分析,记述了单一的“才ノマトベ”是如何实现其范畴间的转换和意义上的扩展。  相似文献   

20.
甘梅 《科学世界》2012,(3):92-92
巩膜俗称眼白,是眼睛最外层的纤维膜。巩膜位于眼球壁的最外一层,是由致密的胶原和弹力纤维构成的坚硬外壳。其结构坚韧,不透明,质地坚硬,呈磁白色(眼白),主要就是保护眼球。然而,眼睛构造中与巩膜关系紧密的虹膜,也有其独特的特征。在结构上,巩膜和虹膜通常分界明显。虹膜有色素也是有颜色的,一般呈蓝色和深黑褐色,也有呈茶褐色的,其他颜色都是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