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它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据调查,机器人从1981年到2000年间给美国创造了6000亿美元的财富,预计到2005年,全世界的机器人将超过百万。机器人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翰·菲尼克斯惊呼:“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机器人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份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入’的功劳!”向人类“进化”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萨佩克写了一个名为《洛桑万能机器人公司》的剧本,“机器人”的名字正式产生。1959年美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机器人大致…  相似文献   

2.
我们所谓的“机器人”,在英语里被称为"robot”。事实上这个词本来泛指一切“人造人”,因此在西方科幻小说中“robot”一词除了指钢铁型的机器人(mechanical men)之外,还包括所谓的“生物机器人”等用生化方式“制造”出来的“robot”。而事实上现代科技所研究的机器人,大多属于“自动机”(automaton)一类,它们的智力还远未达到科幻作品中机器人的那种水平。  相似文献   

3.
阿碧 《世界科学》2005,(3):28-28
在最近召开的第191届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科学家向外界展示了三个仿照人类步行方式直立行走的机器人(见封图),它们分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步者”机器人、康奈尔大学的“康奈尔”机器人、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的“丹尼斯”机器人。“学步者”机器人是3个机器人中最矮的一个,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就像刚开始学步的儿童。“学步者”机器人只有2.74公斤重、高43厘米。而“康奈尔”机器人重约13公斤、高度约1米。“丹尼斯”机器人重8公斤、高1.5米。  相似文献   

4.
《科学24小时》2010,(4):52-52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航天局(NASA)和通用汽车公司正在通力合作,利用汽车和航空工业技术,加速完成下一代机器人的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特殊的商品当今世界,也许没有一种商品会像机器人那样具有多种身份。目前,全世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人类将真正进入全方位、多领域普及机器人的时代,人类创造的每一美元财富都将包含着机器人的功劳,请看── “机器人”[Robot,音译为“罗伯特”]一词来源于捷克语。这个词在1924年的含义是“人造工人”。但实际上人们将机器人视为一种能自己干活的自动化机器,以后因西方国家出现了“白领”和“蓝领”员工之分,所以又将机器人称为“钢领”。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关于机器人的三条规则并引起了轰动。这三条规则是:一、机器人不能对人构成伤害;二、机器人必须服从指令(除非有关指令违反第一条规则);三…  相似文献   

7.
自从机器人面世以来,日本的机器人研发技术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日本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每年都会评出一些有创意的机器人设计给予奖励。最近,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2006年度机器人大奖的获奖名单,并在位于东京的日本机械产业纪念馆举行了颁奖仪式。获得“机器人年度大奖”的是楼宇保洁机器人,获得“中小企业特别奖”是面向业余爱好者和机器人普及教育的双足步行机器人,获得“评审委员会特别奖”的是饮食辅助机器人,另外有7件作品获得优秀奖。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定义众说纷纭 现在,人们经常能从电视、电影或展览会中见到机器人的身影。但是,要回答“什么是机器人”这样的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也许有人会说:“机器人不就是拥有粗胳膊、短腿、大眼睛和方脑袋的铁家伙吗?”可能有人补充一句:“机器人不就是机器吗?它能一刻不停地工作,它就是一种自动机器。”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机器人的定义争论不休。但在日本机器人的定义却是十分清楚的。机器人将很快进入矿井,开发海底,代替人在核反应堆中工作。总之,比过去从事更多的危险性的工作。日本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义雄安藤把机器人喻为“解放人类的工具”。毫无疑问,英国的工业界人士会表示赞同,但又对“机器人”的定义持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桑洋 《自然与人》2010,(1):22-25
烹饪机器人和家政机器人 1921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创作了一个剧本《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剧中一个无生命的机器人被一位科学家赋予了情绪及感情。在剧中他将机器人称作“ROBOT”。从此。机器人就叫“ROBOT”。时隔不久,机器人成了耀眼的明星,深受人们的关注,也频频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电影文学作品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开始登上工业生产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召开的第27届机器人国际合作协调研讨会上,我国被“国际先进机器人计划”(IARP)接纳为正式成员,从此中国机器人成为世界机器人“联合国”中的重要成员。还有一件喜事,世界机器人足球联盟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洪柄熔说:“今年10月我国将举行首届机器人足球赛,届时将组建国家队,备战年底在巴西举行的第四届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这是我国首次参加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为世人注目。这些喜事是我国机器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的一席之地。机器人是一种拟人化的自动机械装置。一般机器人都由…  相似文献   

12.
美国海军正在研发一款新型灭火机器人,该机器人身高约1.78米,重约65千克。在“海军未来军备科学与技术展”上的模拟火灾场景中,它展示了穿越复杂地形、借助热成像技术识别过热设备并使用软水管浇灭小型火灾的能力。这款机器人的正式名称是“船舶自动灭火机器人”(SAFFiR)。该项目的负责人、美国海军“类人机器人互动与识别神经科学项目组”主管托马斯·麦克坎纳指出,这款灭火机器人目前只能从海员和防火控制员那里远程接受指令,他希望在未来该机器人可以更加紧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餐厅     
山东济南日前开设一家“机器人餐厅”,这家餐厅主要供应自助火锅.餐厅内的送餐服务全部由6台“送餐机器人”负责。它们可同时为餐厅内的21张餐桌的顾客提供服务。其他还包括4名迎宾机器人和一台表演机器人,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厨房配餐及机器人的管理、解说工作。  相似文献   

14.
几个世纪以来 ,一种名为“鼻涕虫”的害虫一直对全球的蔬菜种植业构成极大威胁 ,并造成农业减产。现在 ,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一种名为“SlugBot”的专用于捕捉“鼻涕虫”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每小时可以捕获 1 0 0只甚至更多的“鼻涕虫”。它每天在黄昏之后开始工作 ,因为那时是“鼻涕虫”最为活跃的时期。“SlugBot”的研制人员称 ,之所以选择“鼻涕虫”作为机器人的打击对象是因为“鼻涕虫”数量庞大 ,体积也较大 ,便于机器人搜寻 ,而且“鼻涕虫”自身可以发电 ,并可将捕获到的“鼻涕虫”转化为电能。这一高 2…  相似文献   

15.
鲜花机器人     
《科学之友》2008,(10):160-160
韩国国立全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研制出了一种外形模仿普通开化植物的新型机器人。这种“鲜花机器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够自动分析室内空气的质量,在必要时还会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释放氧气,甚至还能产生香味。另外“鲜花机器人”也能够生长和开花。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机器人的外形模仿了传统的观赏植物,其高度为130cm,最大直径40cm。从结构上说,“鲜花机器人”主要由花盆、5朵“鲜花”和其他一些技术构件组成。  相似文献   

16.
沈志珍 《科学之友》2005,(12):28-29
尽管世界各国科学家纷纷研制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机器人,然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笨拙的机器”,很少像真人;然而,美国得克萨斯州丹顿市一名叫做克里斯·威利斯的机器人发明家正在全力打造一种可以以假乱真的“美女机器人”。她的外型就像真正的酷美人一样,不过,这个“美人”  相似文献   

17.
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概念 “机器人”一词在欧美并不仅仅指区别于“蓝领”和“白领”之外的“钢领”工人,而是泛指一切由人工技术制造出的智能形式,其中也包括了由生物复制和化学合成的“人工人”。事实上由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创作的、出版于1818年的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就是一部有关“人造人”的故事。玛丽·雪莱的“人造人”是利用死人器官拼凑而成的,最后施以电击使之复活。 不过率先使用“机器人”一词的则是捷克作家卡列尔·恰佩克,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写出的讽刺作品《洛桑的万能机器人公司》《R.U.R》)中,第一次使用了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科学》2009,(3):F0004-F0004
日前,《机器人总动员》毫无悬念地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动画片中的机器人“瓦力”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个外形可爱、致力于地球上垃圾清理的机器人。但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曾研制出多种机器人,它们一直默默无闻地为地球环保事业做着贡献,而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以下是6种现实版的机器人“瓦力”,让我们了解一下它们是怎样“拯救”这个星球的。  相似文献   

19.
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终结者》中的想象即将成为现实。美国五角大楼宣布,美国政府将在2007年举行首次有地面和飞行机器人参与的军事演习。“天蝎45”:深海救援让人类“下岗”2005年8月7日,本来少有人知的英国“天蝎45”机器人一下子名震全球。它在抢救俄罗斯海军AS-28型小型潜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革命     
一场机器人之战将围绕谁将开发出能够驱动真正的、完全自动化的机器人软件,从而成为机器人革命的“微软”而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