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5.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明天,是祖国的未来。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怎样对孩子进行家庭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由上海犹太研究中心潘光、王健两位学者推出的《犹太人与中国:近代以来两个古老文明的交往和友谊》一书,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近代以来犹太人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7.
刚在黑板上写好“I love China.”,一个声音响起来:“China,瓷器。”我一看,是班上的“机灵鬼”丁浩。“我们在社会书上学过。”见我看着他,丁浩补充着。“是吗?大家把社会书拿出来看一看吧。”学生们纷纷拿出社会书,找着,看着,我则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China和一个china。过了一会儿,我说:“请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两个词,哪个是瓷器的意思呢?” 相似文献
8.
9.
正如果领导人有足够的影响力并受大众欢迎,不论是领导人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甚至是领导人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生意。因为一位意外来客,已有60多年历史的京城小吃连锁店庆丰包子铺火了。当习主席点了二两葱肉馅包子、一份炒肝、一份芥菜,亲自排队取餐、吃饭的照片被传上网之后,他所就餐的月坛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迎来了越来越多的顾客。甚至有客人专程坐高铁从武汉、天津等地赶来,只为点一份主席套餐。中国最高领导人带来的好生意能量有多大?看看下面一组数据就知道了:据介绍,月坛店现在每天葱肉馅销量比以往翻番,中午时候,等待取餐的有近500人。2013年12月30日这一天,单店营业额创下历史最高。庆丰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徐林在接受采访时称,整个连锁企业的猪肉大葱馅包子销售量增长了4成多。全市 相似文献
10.
董立勃的系列小说完成了“讲一个好故事”的使命,如何实现更高的艺术追求,即“讲好一个故事”?首先应该通过“卫星”事件充盈“核心”事件、增加故事的自由度和可塑性的方式使基本故事结构丰富、生动;其次,改变故事语境对读者的疏离,消弱传奇性,增加日常生活性。 相似文献
11.
顾希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撵城隍型”故事是城隍信仰的衍生物 ,在我国民间流播极广 ,充分表达出底层民众对神鬼世界的大胆怀疑和对封建社会官吏的强烈不满。本文通过古代典籍文本和当代采风记录文本的梳理和比较 ,大致勾勒出该类型故事群的流变轨迹 ,并简要分析了故事形成的文化背景及其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故事化”现象的出现和发展,是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新闻改革探索和成果的反映。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媒体、业内人士在实践着怎样讲好“故事”,有的媒体还把“故事”作为品牌来经营。理论界也把新闻“故事化”的产生、发展、概念、方法、及价值取向等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无论我们怎样看待新闻“故事化”,都无法阻止它实实在在为广大媒体所采用,尽管媒体之间所表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所区别,新闻“故事化”还存在诸多有待探讨和改进的问题,但它已受到很多观众的关注,这是一个现实。 相似文献
13.
吕周聚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18(4):78-81
戈麦是新时期以来自杀的青年诗人之一。理想与现实的剧烈冲突,是戈麦走向自杀的主要动力:与“现实”的疏离使他成为一个“厌世者”,他生活在语言的鸟托邦之中,颠倒了现实与梦幻的关系,孤独、焦虑、幻想、封闭成为其精神状态;他的内心深处具有一种浓郁的死亡意识,死亡对他来说成了一种挡不住的诱惑,成为他获得“新生”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顾希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0-76
自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了古代朝鲜半岛上的民间故事《旁也》以来,在中韩两国民间的口头叙事领域一直流传着一大批“旁也”故事的异文。对这些故事作比较研究,从中寻找其传承、发展、变异的轨迹,可以探讨故事类型学方面的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任何一起国宾接待,无论准备得如何充分都不为过。认真细致检查每项活动安排,以保证万无一失。人民大会堂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神圣殿堂。它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耍场所,也是中国党政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人民大会堂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它是一座建筑面积超过故宫的雄伟、令人向往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18.
水鬼渔夫型故事是中国民间故事的一种重要类型,"水鬼"与"渔夫"是这类故事的两个主角,因此被命名为"水鬼渔夫"型。事实上,在有的故事中,渔夫被铁匠所代替,形成一种与"水鬼渔夫"型相似的"水鬼铁匠型"故事,"水鬼铁匠"故事不但丰富了"水鬼渔夫"故事,而且对此类故事的命名也有一定的帮助,"水鬼铁匠"型故事还与中外鬼怕冷的故事相符。《生绡剪》中的"水鬼铁匠型"故事当是现在已知最早的"水鬼成城隍"类故事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们联系并采访了数十位离开大城市回到家乡发展的年轻人,其中四位的经历最具代表性。他们的情况并不能证明某种趋势或必然,但总有些东西与他人共通。 相似文献
20.
《科技导报(北京)》2009,(8)
本刊“读者来信”栏目着力反映研究开发人员的声音,特别是您身边发生的吸引人的故事。热忱欢迎您就一件事、一个经历,以300~500的文字写信给我们。本刊将努力把它办成大家的园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