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提出用有限元计算应力模拟光弹性等差条纹图像的方法,介绍了由计算应力计算图像显示点应力的算法.通过主应力差与光弹性等差条纹的关系获得了模拟条纹图.模拟条纹图的灰度值可由数字图像卡快速全场显示,实现了计算应力的光弹性应力等差条纹图的模拟.所提出的新思路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全场定量比较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有限元计算应力模拟实验光弹性等差条纹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用有限元计算应力模拟光弹性等差条纹图像的方法,介绍了由计算应力计算图像显示点应力的算法。通过主应力差与光弹性等差条纹的关系获得了模拟条纹图。模拟条纹图的灰度值可由数字图像卡快速全场显示,实现了计算应力的光弹性应力等差条纹图的模拟。所提出的新思路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全场定量比较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光弹性法在工业界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验前都要测量材料的条纹值,为后续的应力-光学定律中用于求解主应力差值。为了测定光弹性材料条纹系数,利用数字光弹仪分别对梁试件、圆盘试件分别进行了实验测试,得到了暗场的光弹性条纹图,利用采集的条纹图和相应的理论公式进行了条纹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圆盘试件所加载荷条纹级次多,所测结果较为精确,并且加载简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图像调制原理,即用一族密条纹调制另一幅条纹图,使其适于光学处理,称为光载波,并介绍了它在条纹图倍增中的应用。这是一个对光测力学中各种干涉条纹都适用的普遍方法。  相似文献   

5.
动光弹等差条纹的分析与判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动光弹的基本原理,并从理论上回答了动光弹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如应力光学定律的适用范围,惯性力可否忽略等。同时,在总结回顾动光弹等差条纹级次判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应力波理论与等差条纹分析判读相结合的方法,不仅使条纹判读的概念更清晰,而且可提高条纹分析和级次判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动光弹原理及其在爆破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动光弹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实验装置,阐述动光弹应用于爆破理论研究的手段,总结出主应力分离的几种方法。综述目前国内动光弹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探讨光电复合法测载的精度问题,论述四种非整数级光弹性条纹级数n读取的方法,提出准确地获取光弹性条纹级数n是提高分析精度的一种重要手段,并用一个典型实验对光电复合法测载进行了精度论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光测力学教材中关于零级条纹的判别,等倾线与各向同性点,三维光弹性实验中的次主应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的光弹性应力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BP神经网络对函数进行逼近的特性,对条纹插值进行了探讨,并以此基础,提出了一种光弹性应自动化处理方法,实例表明,本方法具有高效,可靠的特点,对于条纹稀疏或低应力区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移技术,实现光弹性等差线和等倾线参数的全自动判读,从而实现模型内部应力的全自动化分析.首先,在正交平面偏振光场下获得4幅等倾线图像,经相移技术处理后得到主应力方向的位相图,利用主应力迹线跟踪方法,可全场获得第一主应力方向;然后,借鉴Tardy补偿法,沿8个离散方向对等差线进行相移,并通过第一主应力方位角合成等差线全场的位相图像,经去包裹处理后得到全场主应力差的参数;最后,基于以上参数,用剪应力差法进行应力的计算,给出对径受压圆盘实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此光弹性应力自动分析技术能准确、快速地分析光弹性应力,突破了传统光弹性数据处理周期长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利用岩石声发射Kaiser效应测试地应力的原理、方法以及测试技术,根据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岩体测点处地应力方程.按6个特殊方向对所取岩样进行制取,并对岩样进行声发射测试,由此结果计算出单向正应力值和3个主应力的大小及方向.其实验研究结果可为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弥散SiC颗粒增韧氧化铝陶瓷内部残余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烧结原理,建立了弥散颗粒分布模型及残余应力计算模型,并进行了一维方向上的残余应力计算,从理论上探讨了弥散SiC颗粒增韧氧化铝陶瓷的相应机理,通过应力计算分析了影响残余应力大小的基本因素,为合理选取弥散颗粒的加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光测弹性力学的方法测出内压圆环带二条径向裂纹时的应力场.根据裂纹尖端附近的等差线条纹,计算了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并提供一种实现圆环内壁受压的新方法,即在圆环内侧放一过盈芯棒.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四向调整拱梁分载法对拱坝应力进行了研究与公式推导,并编制了FORTRAN语言计算程序。该程序分别在VAX-8350计算机和IBM-XT微型计算机上进行了调试与计算,根据几个工程实例的计算比较,其成果符合一般规律。为节省计算机内存和提高计算速度,文中利用拱端反力系为基本未知量,从两岸逐梁递推,得出以拱端反力系线性表示的各条梁结点处拱的力学参数,然后在拱冠梁结点建立内力平衡和变位协调方程,从而可解出拱端反力系和拱冠梁结点处拱的分配荷载,再回代计算拱坝所有结点处拱的力学参数,最后用材料力学方法计算应力。  相似文献   

15.
单管塔是一种新颖的通讯塔,它具有占地面积小、体积小、美观等特点,对单塔首先采用材料力学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应力、挠度计算,再用光弹性实验方法得到其最大应力值,并比较其结果,验证了其结构是合理的,工程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考虑充填采场上下盘倾角不等,以及围岩与充填体交界面处由于剪切摩擦作用力会发生主应力方向的偏转,在土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引入考虑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时的侧压力系数;同时考虑水平微分单元体的受力平衡,推导得出了充填体中的竖向应力解析表达式.研究表明:考虑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时的侧压力系数随采场高度发生变化;当充填采场下盘倾角相同时,上盘倾角越大,由围岩与充填体交界面处摩擦力引起的主应力方向偏转程度越小,成拱效应越不显著;充填体与围岩交界面处的摩擦角对充填体内部的成拱效应影响较大,而充填体的内聚力对成拱效应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认识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地层岩石力学及地应力特征,以室内力学试验结果及压裂分析结果为依据,采用点-线-面、体逐步递进的技术思路开展研究区岩石力学参数三维空间展布及三维地应力反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层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在分析区域西南角以及南部边缘相对较高,其余大部分区域相对较低.地层泊松比主要分布在区域西南角以及南部边缘泊松比相对较低,其余部分相对较高,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的分布规律相近,与泊松比分布规律相反.巴什基奇克组地层地应力状态以潜在走滑型为主,垂向主应力分布范围则为130.0~196.0 MPa,水平最大主应力分布范围为160.0~210.0 MPa,水平最小主应力平面分布范围则为110.0~175.0 MPa,断裂带附近主应力的大小变化较大,形成快速的应力变化带.断层下盘应力集中程度大,应力水平高,断层上盘呈现低应力水平,形成显著的低应力区.埋深对最大主应力影响显著,构造高点地应力水平相对较低.巴什基奇克组地层顶面地应力方位以近NS向为主,水平最大主应力方位范围为345°~25°.  相似文献   

18.
水力射孔对地层破裂压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力射孔辅助定向压裂可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压裂效率,明显改善压裂效果。建立了包含地层-水泥环-套管的水力射孔井的三维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弹性力学理论和岩石的破裂机理,分析了水力射孔参数对地层破裂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沿着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进行交错布孔、选择射孔密度为4m^-1、增加射孔深度可以有效降低地层破裂压力。研究结果可为水力射孔辅助定向压裂工艺提供参数优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鲍典  曹飞  张娟  王时林  喻宸  卢志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1):13254-13264
为了分析顺北5号断裂带南段应力场平面分布及其开发意义,选取一间房组为研究对象,在岩石力学实验基础上,通过ANSYS软件进行应力场数值模拟,结合地应力驱油理论,对应力场进行了平面分布预测。结果表明:顺北地区一间房组地应力受断裂带控制,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南西向为主,断裂带周围地应力方向变化快,断裂带内最大主应力方向趋向于与断层走向向平行。地应力分布与流体势分布具有一致性,断裂带对应低流体势分布区,为油气有利聚集带。结合一间房组储层发育类型,井轨优化方位根据储层的差异而变化,天然裂缝性储层、基质低渗透性薄储层油气藏水平井的钻井方位应平行于最小主应力方位,基质低渗透性厚储层水平井的钻井方位应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  相似文献   

20.
由于对川西彭州地区雷四段地应力分布规律认识不足,井壁失稳问题频发。基于地震解释成果建立了区域三维地质模型,采用室内实验和测井资料确定了模型的岩石力学参数,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研究区目的层地应力场。结果表明,最小水平主应力为87.30~136.43MPa,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22~190.57MPa;高应力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南部和背斜两翼,由于断层应力得到释放,应力最小,而断层周围因岩石变形但未破碎,表现为应力集中;断层区域的地应力方向发生了偏转,断层走向越接近地应力方向,应力方向偏转程度越小。以7-1D井为例,结合地应力预测结果,绘制了该井坍塌压力方位变化图,为井壁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研究成果能为川西彭州地区雷四段地层的井壁失稳防治和施工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