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丙烯酸(AA)与丙烯酸-β-羟基乙酯(HEA)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出了二丙烯酸乙二醇酯(EGDA)。以EGDA得率为考核指标,对催化剂种类及用量、阻聚剂种类及用量等合成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与优化,发现对于该反应,环己烷是比苯更优的带水剂,反应宜采用减压降温的方法抑制聚合的发生。对比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制备EGDA的得率比直接酯化法、酯交换法更高,且产品的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AA)与乙二醇(EG)为原料,经直接酯化制备二丙烯酸乙二醇酯(EGDA)的反应。通过实验与检测修正,找出了反应中实际分水量与酯化率的关系,绘制出了酯化率计算工作曲线,研究了反应条件变化对此测算方法的影响。实验证明,此方法可实时、快捷地计算出反应中的酯化率,误差较小,利于对反应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固体超强酸(SO42-/TiO2)、杂多酸(H3PW12O40)、阳离子交换树脂(D001cc)、HZSM-5沸石等为催化剂,合成出了二丙烯酸乙二醇酯(EGDA)。比较了这4种催化剂在丙烯酸与乙二醇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以及催化剂用量、重复使用次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该酯化反应结果的影响。对4种催化剂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对比分析,并得出了较适宜于该酯化反应的温度、压力等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十八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和十八醇为原料 ,由酯化反应合成丙烯酸十八酯。研究了丙烯酸与十八醇的摩尔比、催化剂和阻聚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由实验得出的最佳合成条件是 :丙烯酸与十八醇的摩尔比为 1.2 ,对甲苯磺酸、对苯二酚的用量 (质量分数 )分别为 1.0 %和 0 .8% ,反应温度为 12 0℃ ,反应时间为 8h。在此反应条件下 ,酯化产率可达 98%。其酯化产物的熔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分析证明所得产物为丙烯酸十八酯  相似文献   

5.
以1,6-己二醇、丙烯酸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与亚磷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CuSO4/NaHSO4为复合阻聚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酸值测定和FT-IR分析.探讨了催化剂、带水剂、阻聚剂、反应时间和温度以及酸醇比(丙烯酸/1,6-己二醇,物质的量之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酯化反应条件为:丙烯酸/1,6-己二醇为2.5,催化剂用量(占原料总质量,%)为1.5%,阻聚剂用量(占丙烯酸用量,%)为8.5%,带水剂用量(占原料总质量,%)为65%,反应时间为90 min,反应温度为80~90℃.在此条件下,产物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收率可达93.25%.  相似文献   

6.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和对苯二酚为阻聚剂,丙烯酸和十六酯通过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丙烯酸十六酯.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丙烯酸与十六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对甲苯磺酸的用量为0.6%,对苯二酚的用量为0.4%,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5 h.在此反应条件下,丙烯酸十六酯的产率可以达到98%,产品经IR光谱和^1HNMR光谱证实.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十八酯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和十八醇为原料,由酯化反应合成丙烯酸十八酯。研究了丙烯酸与十八醇的摩尔比、催化剂和阻聚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由实验得出最佳合成条件是:丙烯酸与十八醇的摩尔比为1.2对甲苯磺酸、对苯二酚的用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0%和0.8%,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8h。在此反应条件下,酯化产率可达98%。其酯化产物的熔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分析证明所得产物为丙烯酸十八酯。  相似文献   

8.
过量的乙二醇与三氧化二锑在一定条件下直接酯化脱水,一步法合成了聚酯催化剂乙二醇锑.运用正交设计原理,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乙二醇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氧化二锑与乙二醇的摩尔配比为1:45,反应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150 min,产品收率达81.12%,所得乙二醇锑中锑含量优于现行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为基础树脂,丙烯酸单体(AA)为改性剂,合成了溶剂型环氧丙烯酸树脂(EA),探讨合成工艺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加入量对丙烯酸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95 ℃,反应时间4 h,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加入量与E-44量之比分别为1.0%和0.075%(wt%)时,丙烯酸单体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在此基础上,通过顺丁烯二酸酐(MA) 与环氧丙烯酸树脂(EA)上的羟基反应,在EA上引入了羧基亲水性基团,制备了水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EB)。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中间产物EA和目的产物EB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证实了AA与E-44开环酯化反应生成了EA,以及MA与EA上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EB。  相似文献   

10.
固体超强酸催化制备丙烯酸十八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酸和十八碳醇为原料,采用固体超强酸SO42-/TiO2为催化剂及直接酯化法制备丙烯酸十八酯.研究了丙烯酸与十八醇的摩尔比、催化剂和阻聚剂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由实验得出的最佳合成条件是:丙烯酸与十八醇的摩尔比为1.2:1,固体超强酸及对苯二酚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0.8%,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3 h,在此反应条件下,酯的产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11.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环己酮与乙二醇经缩合反应合成了环己酮-乙二醇缩酮,产率可达70%。最佳反应条件为:n(酮)n∶(醇)n∶(对甲苯磺酸)=1∶1.5∶0.058,回流反应时间为1.0h。  相似文献   

12.
2—甲基吡嗪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二胺和1,2-丙二醇为原料,在Zn-Cr/活性炭催化剂上,研究了合成2-甲基吡嗪的反应温度,原料浓度,原料气空速,还原条件等因素,确定了最佳条件,反应产物经色质联机检测,分析了乙二胺和1,2-丙二醇制备2-甲基吡嗪的反应机理,在最佳反应条件下,2-甲基吡嗪的收率可达86.7%。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二级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了以乙二醇和冰乙酸为原料,合成乙二醇醋酸酯的反应动力学.通过反应动力学实验,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计算机软件程序,将实验数据回归拟合,确定反应动力学参数,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讨论了不同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乙二醇与醋酸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速率常数k的影响,求得酯化反应活化能E为159.32kJ/mol.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乙二醇与醋酸酯化反应,反应级数为准2级.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射下硫酸铜催化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无水硫酸铜作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催化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系统考察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波输出功率为600 W,辐射时间为12 min,苯甲醛用量为0.075 mol,乙二醇用量为0.112 5 mol,无水硫酸铜用量为1.2 g,带水剂环己烷用量为12 mL时,产率可达77.9%.  相似文献   

15.
杨占强  何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6):4023-4025,4029
以乙二醇单丁醚为溶剂,己内酰胺为封闭剂对TDI进行封闭,得到单组份固化剂。通过红外测试、热失重测试对得到的单组份固化剂进行表征,探讨了在不同条件下—NCO的封闭率,进而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为n(活泼H)∶n(—NCO)为1.2,封闭反应温度控制在90℃左右为宜,反应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甲醛和乙二醇为原料,以负载磷钨酸为催化剂,合成了苯甲醛乙二醇缩醛,考察了醛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带水剂环己烷用量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磷钨酸催化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最优反应条件为:苯甲醛0.2mol,n(苯甲醛)∶n(乙二醇)=1.0∶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6.2%,带水剂环己烷用量为10ml,90~105℃下回流反应30min,苯甲醛乙二醇缩醛产率可达84%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乙二醇和卤代烷为原料,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了7种乙二醇单烷基醚,均获得较高产率,讨论了乙二醇单烷基醚合成的反应历程.并对其物理常数、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起泡性能、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