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GIS的雅安市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国产MAPGIS6.0软件为平台,对雅安市1:25万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数字化叠加处理,生成16032个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单元,应用“机制法”计算土地生产潜力.研究表明:(1)雅安市大部分处于我国东部三等光温四级气候生产潜力西区,土地每年自然生产潜力在7843-17335kg/(hm^2)之间;(2)全市土地自然生产力水平为中等偏上,中低产田土占71.28%;(3)全市土地增产潜力平均为23.53%.区域潜在生产力差异的制约因素主要为土壤,次为水分;土壤限制因素为有机质、全氮,其次为速效磷和土壤质地.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漳州市的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林、牧、渔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根据福建省漳州市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运用桑斯维特纪念模型和迈阿密模型,对漳州市土地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并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GIS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出土地气候生产潜力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高低变化的地域分异特征,其结果所反映的漳州市土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趋势与当地的农业生态气候的地域分布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甘肃省作物生产潜力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肃省作物生产潜力进行了分级、分类和分区,并对不同作物潜力区的潜力系数与潜力差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3种作物土地潜力都是河西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平川高于山区,由于作物生理特性的不同,在河西川区喜温作物生产潜力大于喜凉作物,山区相反;在聚类分析和主因子分析对作物潜力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依据分类结果和潜力特征值把甘肃省作物生产潜力划分为6个潜力区和12个亚区.用潜力系数和潜力差值分别作为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衡量作物潜力与现实生产力的关系,6个潜力分区中玉米潜力系数最高,马铃薯潜力差值最大.3种作物相应指标平均得到的粮食潜力系数排序是:Ⅱ>Ⅰ>Ⅲ>Ⅳ>Ⅴ>Ⅵ,潜力差值是:Ⅰ区最大,Ⅲ区次之,Ⅱ,Ⅳ,Ⅴ,Ⅵ相当.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对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分析中的空间数据插值方法从广义的角度分为点的插值和面的插值进行了论述,讨论了点与面的各种插值方法的理论基础、算法以及应用方式,并对空间插值的应用与推广及相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在运用空间插值方法时,要得到理想的空间插值效果,必须针对不同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对实测数据样本点进行充分分析,反复试验比较,以选择最佳的方法,并在运用一般插值方法的基础上,依据自身需要及学科的特点,对插值方法进行改进,进而提出适合各学科研究的更优的空间插值方法.  相似文献   

5.
影响闽东南农业生产潜力发挥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闽东南农业气候资源具有的太阳辐射强、热量丰富、越冬条件好,以及蒸发力大、水分分布不均且略显不足的特点。探讨了影响闽东南农业生产潜力发挥的光、热、水和局地气候等环境因素,据此提出利用 农业生产潜力,发展农业的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山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河北省山区土地资源利用水平,2007年3月在河北省37个山区县进行土壤和玉米采样,运用机制法的逐步订正模型分别对河北省坝上水资源生态保护区、燕山水资源生态保护区、冀西北水资源生态保护区、太行山水资源生态保护区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定量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山区粮食生产水平还很低,可挖掘的潜力还相当大,优化光热水肥的组合方式,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根本;水分条件是影响河北省山区农业生产潜力的最关键因素;土壤中氮、磷含量低,是山区玉米产量的另一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芜湖市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计算了芜湖市气候生产潜力和主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并与种植制度生产潜力和主要作物实际单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制度生产潜力只相当于气候生产潜力的47%-70%,主要作物实际单产只相当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31%-62%,说明芜湖市农作物增产潜力很大;建议对种植制度进行优化调整,在土肥、育种等环节上加以改善,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8.
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土地生产潜力的概念,探讨了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文中指出;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机制法-从土地生产潜力形成机制出发,估算不同条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一是经济法-通过对历史资料分析,归纳出经验公式估算不同条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甘肃省气温空间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提供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了甘肃省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冬季(1月份)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气温的空间分布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随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地域分异规律;夏季(7月份)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高,绝大部分地区高于20℃.经检验,用反距离加权法(IDW)模拟气温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 ,从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入手 ,对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旱作和灌溉条件下的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湖北省县域农业投资环境评估与分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系统观点为指导,以GIS技术和应用建模为手段,通过定性、定量与定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空间性和非空间性两方面影响因素,对湖北省县域农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区,分析了政府农业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并对各分区的投资方向与投资重点作了简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在高原区的耕地地力评价方法,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的方法来划分评价单元,采用特尔斐法选立地条件、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的10个因子建立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就其影响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原条件下,由于土壤单元比较零散,相邻地块的高程变化有可能很大,评价单元的插值方法非常关键,分土类用反距离加权法插值精度最高,是在山地条件下的单元图土壤养分赋值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将初次评价结果进行检验,进而对评价因子做出修正,然后再次评价是提高评价准确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空间演变特征的分析是研究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多维度综合评估、GIS技术空间分析的方法,选取人口、产业、用地、教育、居民服务5个指标,探讨辽宁省城镇化空间演变特点,以及5个指标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辽宁省的实证研究发现,人口、产业、教育、用地、居民服务的城镇化指标值在空间演变方面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及其周边城市,而辽西北地区各项指标值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城镇化地区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严重;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各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增多,指标间表现不协调.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GIS的辽宁省气象灾害与保险风险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宁省气象灾害特点和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于GIS建立辽宁省气象灾害与保险风险管理系统.系统以Mapinf07.0为基础平台、ArcGIS9.2为高级操作平台,采用内置属性表和外部关系型数据库SQLServer2000,2种方式共同存储管理数据,模型数据主要是气象灾害的灾害危险度模型、保险风险评估,具有灾害危险度分析、灾害保险风险评估、灾害和保险风险管理等主要功能,可为相关部门的防灾减灾、灾情评估分区以及保险企业防灾定损与保险费率的厘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依据新疆高等级公路筑路材料的资源现状,采用叠置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选线方法,研制开发了新疆高等级公路筑路材料GIS管理系统。将筑路材料资源信息及相关的地理背景信息按其数据特性的不同分为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两种,并以矢量数据及格栅数据两种结构形式进行表达;利用VB编程语言,基于OLE自动化技术对MapInfo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Accsee数据与MapInfo数据的连接和GPS数据的输入。  相似文献   

17.
选取了8个影响春小麦生长的因子,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手段,分别建立了区域地形气候、土壤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标准评价方法,得到中国春小麦潜在适宜种植区的空间分布和适宜等级.结果表明:春小麦在中国的潜在适宜种植区主要自东北到西南呈带状分布,少许分布在新疆等地区,其中吉林省中部和西南部、黑龙江省的南部、内蒙古东部的一些地区为最适宜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积温(≥0℃)、日照时数、降水量为影响春小麦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校园GIS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校校园数据的特点,叙述了校园GIS建设的数据组织、功能设计与实现.指出了校园GIS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校园GIS建设与GIS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构想,探索一条既可建立一套适合校情的GIS又能锻炼GIS实践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GIS的干旱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信息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资料,通过干旱监测模型及高程(DEM)数据,在GIS的平台上建立干旱监测信息系统。在监测不同灾害时,能根据监测区的特性将监测区设置成不同的分区,并针对每一分区确定监测指标,快速、准确地实现监测区内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及等级划分。并以2004年6月份辽宁省干旱监测为例,进行了干旱等级划分及面积监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