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ST公司在脱离困境后的长期绩效如何是投资者、债权人和证券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以ST后第一年即摘帽的35个公司为样本,选取这些公司摘帽前一年、摘帽当年和摘帽后第一年至第三年共五年的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考察它们的长期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这些ST公司虽然从盈利能力上看经过重组达到了摘帽的要求,摘掉了ST的帽子,但实际上在重组摘帽后资金严重不足,没有持续发展能力,从长期看其业绩并没有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2.
分析师跟进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以2004-2013年发生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事件作为样本,主要探讨证券分析师跟进目标公司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并购经济后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存在分析师跟进目标公司以及当目标公司的分析师跟进人数较多时,并购公司的短期并购绩效会降低,目标公司的短期并购绩效会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目标公司分析师跟进对并购公司的长期财务绩效和长期市场表现均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并购损益之谜"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以2003~2007年度被特别处理,而且截至2009年底撤销特别处理(摘帽)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短期事件研究法和长期事件研究法,详细分析了重组摘帽的股价效应情况。从短期事件研究法分析结果可知,投资者无论对整体样本还是对于按照年度、行业、交易所进行划分的各细分样本均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从长期事件研究法分析结果可知,摘帽当月长期持有超额收益为正(3.86%),且在1%水平显著,摘帽后的三年内股东财富水平下降了2.32%(均值),因此,从长期来看摘帽并没有给股东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4.
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一直都是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依据,从企业发展的动态角度探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熟期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最高,衰退期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最低;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成长期内部控制质量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成熟期和衰退期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绩效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从相关系数来看,衰退阶段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绩效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现有文献对非效率投资(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效率投资的原因上,一方面从代理理论研究非效率投资,另一方面则考虑制度环境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关注非效率投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考虑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公司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在指出了现有文献利用Richardson模型测算非效率投资中的不足后,提出了几种更加稳健的确认非效率投资的方法。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0-2011年大样本数据,研究了非效率投资(包括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且考虑市场竞争因素的作用。实证结果发现: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不考虑市场竞争因素,投资不足与公司绩效呈反向关系,投资不足导致公司绩效的下降;考虑市场竞争,在行业净营业收入利润率高于0.13时,投资不足则促进了公司绩效的提高,在行业净营业收入利润率低于0.13时,投资不足则降低了公司绩效。而对于投资过度,并不能得出稳健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测评指标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结构测评指标是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重要因素。采用我国上市公司748个样本公司的统计数据,利用变异系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公司绩效的股权结构因素,给出了公司绩效和股权结构的衡量标准。通过筛选与公司绩效具有较大相关关系的股权结构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状况的测评指标进行了有效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年报披露事件的公司治理信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信息观的事件研究方法来研究公司治理信息含量.样本为2003~2005年经过筛选的198家、195家和17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样本与控制样本公司年报披露市场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在公司治理状况整体较好的年份,研究样本的市场反应程度大而且显著,而在公司治理整体较差的年份,控制样本的市场反应程度大而且显著;市场效率方面,我国资本市场没有达到半强势有效.  相似文献   

8.
竞争的激烈化、顾客需求的多样化迫使企业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企业过程.企业过程重组(BPR)的原则之一是横向集成活动,但是横向集成活动究竟有没有提高企业的绩效,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运用排队论的数学模型,研究活动合并对企业流程绩效之一--成本的影响.详细探讨了活动的成本要素,比较了合并前后流程成本的差异,还结合一个案例来具体说明流程中的成本,总结了成本之所以变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任安 《系统工程》2007,25(11):114-119
现代西方并购理论和很大一部分实证研究结果都支持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作用,可以作为外部机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我们对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间控制权转移前后公司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给交易双方均带来绩效改善,而且对收购公司的影响尤为显著;控制权转移确实可以改善交易双方公司的绩效,从而证明了中国的控制权市场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公司层次信息技术投资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公司将大量资金投入信息技术,研究人员和企业界对于信息技术投资价值问题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信息技术投资并未导致公司绩效的提高,存在所谓的信息技术投资"生产率悖论"问题.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研究了信息技术投入对公司主营收入和净利润等产出的贡献;搜集了200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时间从1999~2004年;建立了三要素的经典生产函数,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回归方程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公司的信息技术投资,对主营收入、净利润等绩效指标具有积极的影响.信息技术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对产出具有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非理性的投资者情绪以及管理层对股市的过度“呵护”扭曲了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投资结构,影响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使用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投资者情绪和股权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A股上市公司存在较为明显的迎合投资现象,投资者情绪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抑制作用,即当市场情绪低落时,创新效率的损失对投资者情绪十分敏感;当市场情绪高涨时,创新效率的增速则对投资者情绪变得迟钝。另外,本文得出的3个结论应获得足够的关注:① 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迎合投资的创新效率要高于民营上市公司,政府应积极利用市场情绪推动国有上市公司混改,利用非公资本改良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DNA”,实现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创新基因表达。② 积极打造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关产业的资本风口,鼓励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高科技领域等创新效率较高的实体产业。③ 大力推动上市公司“两权分离”,提高管理团队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的持续性,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2.
涨跌幅限制与流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给出报价驱动机制下的股票流动性的计算方法,提出指令驱动机制下的股票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度量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研究了涨跌幅限制对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整个市场而言,涨跌幅限制不仅没有限制流动性,反而增加了流动性;对个股而言,涨跌幅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流动性;对ST股票而言,涨跌幅限制为5%时期的流动性大于涨跌幅限制为10%时期的流动性,说明过小的涨跌幅限制存在流动性干扰和过度反应现象。因此,在增加市场交易透明度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涨跌幅限制,特别是对小盘股、绩差股、信誉低的上市公司继续实行涨跌幅10%的限制,而对大盘股、绩优股、高市值股和信誉高的上市公司放宽或取消涨跌幅限制,有利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晏艳阳  胡俊 《系统工程》2006,24(8):63-69
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指标代表上市公司的业绩。上海综合指数和深圳成份指数作为股票价格表征,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对各序列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业绩两者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业绩变化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说明股票价格不反应上市公司业绩;②沪市指数和深市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沪市指数是深市指数的Granger成因;③沪市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深市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不论是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两者都呈同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整车销量不断上升,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为此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寻求并购机会,希望通过并购快速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本文以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福耀集团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事件分析法和基于因子分析的财务指标分析法从股价、财务绩效等多个维度分析了福耀集团三次典型的并购事件对其短期和中长期绩效的影响;其次结合Bai-Perron断点检验分析并购事件对于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该企业三次典型并购事件均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两年来我国沪深股市成份股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 ,分析了我国的买方市场中的价格战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等指标造成的危害 ,提出了建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动态系统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农业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科学地评价和分析农业上市公司的比较优势,首先从财务角度构建改制上市后整体比较优势分析指标体系,以所有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为基准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股本扩张能力等5个方面对农业上市公司进行整体经营比较优势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财务角度提出改善和提高农业上市公司比较优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排序和线性关系两方面考察了2001年化工行业36家上市公司的绩效数据。结果表明: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和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财务绩效排序两两正相关,且均与市场增加值排序没有关联。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财务绩效与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与净资产收益率、市场增加值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没有发现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财务绩效与经济增加值、市场增加值,市场增加值与净资产收益率存在线性关系的明显证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产业经济学增长率产业分类法来界定上市公司所处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将企业生命周期与智力资本相结合,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平均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上市公司2002-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存在差异,其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在各阶段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结构资本仅在成长阶段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在成熟和衰退阶段对企业绩效存在负面影响,但统计上不十分显著.分析结果也表明:当前中国上市公司在资源利用上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而对人力资本的利用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9.
公司并购是证券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并不是所有并购都是理性的.通过对经理人并购决策心理理论模型的建立,论证了"羊群行为"在解释非理性并购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股票市场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正如理论模型所揭示的那样,行业并购先例较少公司的并购绩效要显著优于行业并购先例较多的公司.研究结果还发现,在两期的并购决策中,所属行业从未发生并购活动的公司,其并购绩效并未显著优于所属行业曾经发生并购活动的公司,这表明在无法排除宏观环境波动影响的情况下,跨时期的并购绩效比较难以获得显著的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