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中的韵母和声调正在向普通话靠拢,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是"音类的类推替换",而非寻找"相似的音值"。不同的声母、韵母变异时间和特点都各不相同,韵母的变异明显先于声调,"调转韵必已转",外来音类和原有的音类在不同的层面构成叠置现象,变异的模式都属于普通话与方言两个不同的语音系统竞争之下的音类的突变。观察其演变的方向和规律对研究中原官话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白异读是指同一个词在书面上有一种读音,在日常口语中另有一种读音,前者称为文读音,又叫读书音,后者称为白读音。文白异读是方言语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读音是方言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创造出来的方言语音“洋泾浜”,通过研究文读音,可以看到方言语音与共同语语音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白读音则是方言自身固有的,历史比较悠久,有的保存了一些中古甚至上古音,通过研究白读音,可以看到方言语音的特色及其与周边方言和共同语语音的差异之处。咸宁方言存在比较突出的文白异读现象,有的涉及到声母或韵母;有的既涉及到声母,又涉及到韵母;还有的涉及到声调。通过研究咸宁方言的文白异读,可以清楚地看到咸宁方言语音系统与共同语语音系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陕北晋语入声韵的读音类型和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古入声韵在今方言中保留的情况,陕北晋语所有方言点可分以下三种类型:一组入声韵母型、两组入声韵母型、三组入声韵母型。通过对入声韵三种类型考察,发现陕北晋语入声韵的演变表现出如下规律和趋势:低元音入声韵先舒化;较高元音[]组入声韵比较稳定;三组入声韵母型方言中,古入声韵今读中前元音[e]组韵母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汉语修辞学研究的重点在共同语,尤其是共同语中的辞格。方言修辞的研究,包括方言语音的修辞研究几乎为零?本文以不少方言中普遍存在的入声为例,提出纠正这一研究偏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查并构拟出新圩方言的语音系统:声母、韵母、声调、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声母和韵母等呼的配合关系。本文还将新圩方言音系与中古音及现代北京话语音进行比较,说明新圩方言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及其与现代北京语音的异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调查并构拟出新圩方言的语音系统:声母、韵母、声调、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声母和韵母等呼的配合关系。本文还将新圩方言音系与中古音及现代北京话语语音进行比较,说明新圩方言语音的历史演变规律及其与现代北京语音的异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入声是江淮官话最重要的语音特征。以往的入声研究缺少这样单点方言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六安话入声字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揭示江淮官话入声演变途径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南昌县(塘南)方言语音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县(塘南)方青是南昌方言的一种次方言[1].塘南方言的语音系统,由19个声母、62个韵母、7个声调构成.本文从声母、韵母、声调角度探究及展现出塘南方言独特的语音特征.同时,塘南方言与南昌方言城里话在语音方面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明显差异.文章显现出塘南方言的独特个性,构建了塘南方言语音系统,丰富了南昌方言语音的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9.
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追溯表明: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调值及入声的归并上.屯堡方言阴平调值是中平调33,是明代汉移民语音的底层;周边方言的高平调55,是清代汉移民语音叠置覆盖的结果;其余方言的次高平调44,则大多是中平调受到高平调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过渡状态.入声归并上,屯堡方言全浊入声归阳平是填补舒声空位的结果,这与周边方言显示出很强的一致性;而其次浊声母和清声母入声字归阴平,这属于明代汉移民语音中的底层成分;周边方言乃至西南官话中这些字归阳平,则是清代汉移民语言对该方言进行重叠覆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成都西部郊县大邑方言语音系统的现状进行描写和分析.大邑方言是岷江上游典型的入声方言,对研究长江上游各地入声系统方言有着重要意义,并通过它与北京语音的对比揭示其语音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赣语水北话的声韵调系统进行了考察研究,归纳了其主要音韵特点,并着重讨论了水北话古入声字的今读现状。  相似文献   

12.
泰安话语音系统的结构与普通话大致相同,主要差别包括中古清声母入声的分派、零声母和韵母的等呼。参照中古音,泰安话和普通话同源异流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说明。音值方面修正了以前的论著对拼合口呼的[ts]和八个前鼻尾韵母的记音。  相似文献   

13.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写剖析彬县新民镇(张家村)方言的语音特点。具体包括:从共时角度翔实地记录描写彬县方言的语音系统,通过与《切韵》音系的比较,从历时角度分析其古今演变,总结彬县方言的文白异读和连读变调规律,并作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白异读的分析研究对于考察地方方言的语音特点和方言语音发展演变的历史层次有着重要的意义。广南方言有着丰富的文白异读现象,且极具地方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主要从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描写广南方言的文白异读系统类型,同时对文白异读所透露出来的语音演变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分析《华音启蒙》、《华音启蒙谚解》、《你呢贵姓》、《学清》四种朝鲜汉语文献的语音系统,就其韵母而论,考证其反映出来的清代汉语东北方言的语音特征。表现为:入声韵消失;闭口尾韵消失;存在儿化韵和轻声等。  相似文献   

16.
湖南东安土话分为花桥片、中田片、井头圩片和高峰片四片。文章对高峰片土话的语音特点作了一个概略介绍,包括声韵调以及中古声韵调在高峰土话中的一些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17.
彭怡玢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110-113,123
古城话与长汀话均属客家方言,不过两者之间,无论是声母、韵母还是声调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在古城话调查的基础上,与长汀话的声、韵、调进行比较,展现不同的语音面貌,对客家方言研究和汉语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