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除名制是中国古代政权对罪吏的官爵进行免夺,并在一定期限后仍可听其叙官的一种刑罚制度。这种刑罚起于先秦时期,"除名"之称却始于汉。历魏晋南北朝,除名制始终是各朝对罪吏的常用处罚手段。隋朝除名制具有运用次数多、适用范围广、打击对象广、受专制皇权影响大等特征。除名制对隋朝政治、经济、军事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叙事组诗《三吏》中的一首.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三月。这首诗通过“有吏夜捉人”反映了“安史之乱”唐军溃败.官吏为保大唐江山任意抓人补充兵员给人民带来苦难,酿成无数悲剧的现实;从“妇啼一何苦”的悲剧中,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对真的、善的、美的毁灭,表达了诗人对饱经战乱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3.
<安世房中歌>17章最早记录于<汉书·礼乐志>,题为唐山夫人所作.清代以来争议不断.<安世房中歌>应包括"房中燕乐"和"房中祠乐"两部分,"房中燕乐"即周汉以来通称的"房中乐",包括"大海荡荡"等4首杂言体的楚声作品,为唐山夫人所作;其他13首"房中祠乐"是四言体的雅诗作品,为叔孙通所作之宗庙乐章.高祖驾崩以后,叔孙通采用古礼及秦仪制作宗庙乐章即"安世乐",诗中的"祖庙"即高庙,诗篇盛陈高祖功德.<安世房中歌>组诗本为祭祀高庙而作,吸收了高祖唐山夫人的四首楚声作品,在缅怀高祖文治武功的同时,施教申申,强调孝德,对参与祭祀的公卿、宗室、受封诸侯们施以教训,是庙祀组诗中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4.
荀子认为,"和谐"意味着要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和各得其所,这是宇宙的一个基本法则。要使社会和谐,统治者就必须遵循天道,据此制定完备的礼义制度,"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由此即可确保社会有条不紊地运行。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人民并非是官吏的奴仆.他指出的"受命于生人之意"、"吏为民役"、"民利"与"民自利"、"官为民役"与"民可黜罚"等民本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闪烁看思想的光芒,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为吏之道》中,"鬼"和"畏"字讹混,并且"畏"可以训读为"威"字,表示令人生畏的威严。又《法律答问》简一五八和简一中的"败"字,都应为表示受惊吓的意思。《仓律》六十一简中的"粼"字可用为"邻",表示同伍中的其余四家的人家。关沮秦简中的"(秣)"应用为本字,表示喂养牛马的谷物或者饲料。  相似文献   

7.
“三吏”“三别”是杜诗中现实主义的名篇。这六首诗的基本思想和诗中的妇女形象,众说纷纭,很不一致。举其要者,大致如下:一说“这六首诗也有一个总的基本思想,这就是爱国主义。”①一说“这一组诗所以动人,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艺术地发挥了爱人民的思想。”②还有一说,认为“‘劝其死王命’,这就是杜甫的基本态度,也就是这《三吏》和《三别》的基本精神。”③以上三种意见可用“爱国”“爱民”和“忠君”六字概括。论及诗中的妇女形象,特别是对《石壕吏》中老妪的分析和评价,历来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以吏为师”是泰国暴政的手段之一,这种畸形教育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尊皋法家反对儒家是导致“以吏为师”的根本原因,分封与郡县制之争导致了“焚书坑儒”与“以吏为师”,“坑儒”事故使“以吏为师”的畸形制度进一步巩固。究其实质,“以吏为师”在于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破坏了秦朝的文化教育,对先秦时期行之有效的“官”、“私”学之教育制度,也是一次致命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何谓"三元"     
"三元"之说,源于道教。道教把天、地、水称之为"三地",所信奉的神亦即天官、地官、水官。《唐六典》称:"道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中的韵母和声调正在向普通话靠拢,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是"音类的类推替换",而非寻找"相似的音值"。不同的声母、韵母变异时间和特点都各不相同,韵母的变异明显先于声调,"调转韵必已转",外来音类和原有的音类在不同的层面构成叠置现象,变异的模式都属于普通话与方言两个不同的语音系统竞争之下的音类的突变。观察其演变的方向和规律对研究中原官话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史官"和"使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分别对"史""使"二字的本义做一介绍,从而发现"史官"与"使官"命名之由来。另外,还从文化史角度对这两种官职中的主要称谓进行了阐述与辨析。  相似文献   

12.
王襞认为,"心"具有通变神应之功效。心为主宰,人的一切行为皆由心之所发。他认为,真机不容己,良知体用乃心之官也。"心"体"虚明",才能容纳,才能拓展。所以一方面要发挥"心"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心"的修养。  相似文献   

13.
现代餐饮在跨入买方市场的今天,"主题特色"已越来越被经营者所看重."特色化"的主题宴会也是餐饮创立优势的武器.餐饮企业在实施主题销售战略时,可根据不同的顾客、消费行为、活动主题,选择相对应的主题,开设拥有个性特色的"主题宴会",以博取活动主持者、就餐消费者的欢心,满足顾客的特别心情,刺激顾客的购买.  相似文献   

14.
小易 《科技智囊》2014,(9):78-79
<正>这段话的原意是:上古用结绳记事以治理天下,后世圣人,改以契刻文字,百官藉以治理政事,万民藉以稽察国事,这大概取象于《夬》卦。逐字来看,"上古",黄帝、尧、舜以前的时代,即伏羲、神农时代。"结绳",用绳子打结。"治",治理、管理、统治,也有天下太平的意思。"后世圣人",即黄帝、尧、舜。"易",改变、更改、替代的意思。"书契",一指上古时代的文书。《尚书·序》说:"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故日书契也。"二是指契约之类的文书凭证。"百官",古指公卿以下的众官,后泛指各级官吏。"察",明察、知晓、分辨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袁甲三家族"以老死牖下为恥",力争以军功搏高位,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钦差大臣,袁保恒官至户部侍郎,袁保龄官至内阁学士,袁保庆官至盐法道,袁世敦官至候选知府,袁世凯官至总理、总统、皇帝,堪称显赫.后辈袁家骝在科技方面谋发展,是著名高能物理学家.该群体的表现及沿革,在中国近代社会史上,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肇始阶段,《诗经》便是成书于此时。《诗经》同时作为中华元典和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凝聚着先秦时期治国理政的智慧,也对历代的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中国古代社会早期的统治者往往将"天命"作为自身政权的合法性依据,《诗经》在注重"敬天"的同时也强调要"法祖",提出"天命无常,维德是予",拉开了由神治走向人治的历史序幕,并由此产生了"以德配天"的思想理念。其次,"使贤吏执良法"的认知与实践使得善法和良吏相结合,促进中国古代司法逐步走向文明。最后,《诗经》强调亲近民人而重视民生民命,以德化民而"行宽仁安靖之政",体现了先秦时期治国理政以"教化为本"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7.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高校工作全局,要全面正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内涵、基本要求、实现途径和根本方法,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做到"两个为本",牢固树立"三个观点",切实做到"四个着力",辩证处理"十大关系",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8.
《华东科技》2010,(6):46-47
在本届科技活动周上,"低碳"成为了最重要的关键词,各项活动围绕着"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题,贯穿"科技支撑发展?科技惠及民生"两条主线,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向人们诠释着该如何"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9.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被称之为"唯情派",《牡丹亭》是其代表作,"情"是该剧的主题和灵魂,作者又赋予它丰富的"至情"意蕴,"至情"不仅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自由之情,还是歌颂自然人性的欲望之情,同时还是反对封建礼法束缚的抗理之情。正是由于丰富的"至情"之美,才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明确提出,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内涵。在邓小平理论中,"实践主题"与"生产力问题"的相互提升与深化,最终标志着社会主义已经开始由最初的"理论设想型"和"经验主导型"向"科学实践型"的飞跃。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和谐社会主义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