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的政治格局使得汉代士人(或士大夫)有着矛盾的文化心态与复杂的身份,他们在与君权为核心的政治权力的紧张关系中从事着精神文化活动,他们的身份也因此出现多维度的情形.“文人”是汉代士人多重身份中的一种,这种身份的形成体现着士人阶层对精神生活之独立性的吁求.“文人”身份的形成对汉代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晚明士人群体的实践模式逾越"得君行道"的儒家传统,以"去政治化"特征的日常空间从伦理政治空间中分化生成.以计成的《园冶》为例,士人群体通过对园林设计的布置和园林生活的经营,建构了兼具摆脱名位争夺和寄寓精神情致功能的日常生活空间.通过《园冶》的方法论"借景"展现士人群体对日常空间的审美建构,这是一个以闲适和纵欲为特征的生活空间.由此隐含了治统的权威下降的历史转向,构成了间接性的文化抵抗思潮.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是士人独立意识的形成阶段。魏晋南北朝士人意识原本是作为一种整合社会的力量而出现的;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士人意识同时体现了某种创造维度与斗争维度的僭越功能。魏晋南北朝士人意识的僭越功能不总是革命性和颠覆性,其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定型、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确定、中国士人阶层的定位等方面都彰显出了某种二律背反的旨趣。  相似文献   

4.
汉初贾谊以其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进取心,以一种锐进的姿态展开了中国士阶层的突破。从春秋战国时期可以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的"士"发展到汉初维护大一统政权的"士",贾谊使士从个人利益的维护者变为真正的"社会的良心";在处理"道"与"势"二者的关系上,贾谊为实现其政治理想而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为后世士人提供了借鉴,并由此引发后世士人对自身去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汉族士人对于北魏国家的政治统治和制度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政权当中的士人群体并不是浑然无别。由于门第政治的推行,汉族士人群体结构呈现出层级化的特点。这一结构特点与门第意识有关,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政治发展。造成这种群体结构特征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对门第政治的制度化,另一方面也是士人之间深厚的门第区分意识。  相似文献   

6.
龙的系列性图像,反映着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家族式统治,以及中国民间习俗的祥瑞、辟邪观念。清王朝的腐败、西方的入侵,促成了孙中山等革命志士发动的"辛亥革命"。与此相适应,出现了改换标识的"易帜"浪潮。清王朝的"黄龙旗"被废除,一度代之以"五色旗",而后则出现了国民党、共产党两党的党旗、国旗。在原始部族时期,龙主要代表北方和中原地区的"龙蛇图腾","凤"则代表东方沿海地区的"鸟日图腾"。鸟日文化在上古时期已称"凤皇",秦汉时期延伸、转化为道家文化"四灵"中的朱雀。作为祥瑞之兽,凤凰象征光明、美丽、吉祥、幸福。民俗称"龙凤相谐",不仅比喻帝后、帝妃相处和谐,更寓示"四方相处"与"男女"和谐的理想愿望。  相似文献   

7.
唐代安史之乱之际,元载执掌唐朝权力中枢十五年之久,为肃宗、代宗二朝对时局有较大影响的大臣,他协助代宗铲除阉宦、维系中央财政体系支持平叛,建策抵御吐蕃、启用科举寒士、加强中央政权权威,展示了中唐科举士人卓越的政治才华。元载的政治生涯中对科举士人的提携和对门阀士人的排斥,肇端了中晚唐政治党争。元载贪腐致罪是社会个体的闹剧,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看,则是门阀士族围攻科举士人群体的悲剧。元载之死不但引发大历以后政局剧烈震荡,也引发了建中、贞元时期士人对此次重大政治事件的反思和文学摹写。元载本人的作品虽然泯没无闻,但其政治活动和人生经历深刻影响了大历以后的文学创作,元载、杨炎政治集团中的史学家、文学家沈既济的作品《任氏传》和《枕中记》即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晚明江南士人家居陈设出现审美化、时尚化、宜居化等新变化,对陶瓷艺术发展产生深刻变化。晚明江南士人家居陈设[1]"尚雅"思想促使陶瓷艺术朝文人化、写意化、古意化发展;晚明江南士人家居陈设[2]"尚奇"思想推动陶瓷艺术朝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晚明特殊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使士人在心性自由与经世致用之间展开激烈的论辩。在这两种思想的交锋中,西学悄然而至,对晚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晚明士人对西学持不同的态度,或接受,或排拒,并在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针锋相对。二者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们都针对晚明变革的社会环境,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着眼,发表自己不同的西学观点,体现了晚明士人面对异质文化时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权力与权利是一对孪生兄弟,也永远是政治的核心,更是政治学研究的关键。秦汉社会在专制王权的笼罩之下,士人努力在政治场中寻求与君王的“对话”,以话语权来获得支配权。对此,通过士人在王权政治舞台上的表现来尝试对士权与君权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韩愈作为一代英才,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他以他的胆识和品格,以强烈的主体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积极实践。他的自觉精神在士人心中成为楷模,从宋代士人学韩之主体精神并进一步发展,构建宋代士人独特的士人价值心态可以看出,韩愈对宋代士人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巨大的。宋代士人心态中具有帝师意识的继续张扬、以道自任精神的复活、人格理想的重塑、改革精神与会通化成等特征,这些无不受到韩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夏战争是北宋边患的主要矛盾,是北宋政治改革与文学变革的主要动因。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使得文人士大夫自我砥砺的人格精神重新确立,士人人格精神的变化导致文化心态发生转变,文学创作注重现实社会,改变晚唐五代柔弱绮靡文风。民族格局的变化,导致士人精神发生变化,相应的士人心态的变化在文学创作上表现为文学思想、审美情趣、表达技巧的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明代士人中,有些士人把儒家的道德绝对化,儒家道德伦理不仅成为他们行为的准则,而且也是处理政治问题的根本原则。但是,把儒家道德伦理绝对化和泛化并不能解决现实政治问题,因而,明代另外一些士人如王阳明、李贽等对这种政治思想进行了反思。公安派文人深受王阳明、李贽等人的影响,提倡无为而治,指出了如何对待小人的原则,表现出了重实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四神"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祥瑞动物。"四神"在全国各地发现的汉画像中多有表现,关于它的起源、方位以及宗教功能等问题,早已有专家学者进行过论述,但尚存在不少分歧和争议,本文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隐逸思想与传统的出仕思想相对,是士人阶层拥有的一种归隐心态、看法或倾向。隐逸与出仕在士人的思想中组成了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对隐逸思想的探查,是研究士人思想的重要途径。魏晋时期隐逸之风盛行,其中佼佼者当属"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嵇康兼容儒道两家思想,又深受魏晋玄学影响,形成了比较独特的隐逸之风,在他众多作品中均有体现。相比游仙诗中的超然洒脱,《与山巨源绝交书》更能体现他的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16.
魏晋之际复杂的政治环境,深刻影响了以阮籍为代表的一批知识精英.面临着特定的政治选择,士人的理性和批判精神不得不发生变化,士人向专制权力妥协、屈服甚或紧紧地为专制王权服务,成为一种历史必然.伴随着士人人格的臣仆化,学术也日益御用化,士人丧失了先前作为社会知识和道德信仰承担者以及社会理性主体的地位,转换成为整个封建社会官僚体系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士人的官员身份,决定了他们的诗社往往与政治密不可分。杨万里一生多有结社,其社友多具有共同的政治倾向,并在孝宗年间论定高宗庙号、高庙配享二事上表现出了诗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服饰具有蔽体御末、审美、职业、身份地位、教化等多种功能.士人作为中国古代等级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阶层,其服饰表现出更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士人的服饰强化了其身份认同,反映出士人对儒家道德伦理的尊崇以及对儒家等级制度的自觉维护.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士人的官员身份,决定了他们的诗社往往与政治密不可分.杨万里一生多有结社,其社友多具有共同的政治倾向,并在孝宗年间论定高宗庙号、高庙配享二事上表现出了诗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李志超先生曾撰文"射仪考",对"仪"字的字源及其用在射弩器具上的瞄准装置进行了文献梳理.这里借助出土实物和实践知识重新考证了作为瞄准意义上的"仪"字在古法射箭与射弩上的不同用法.并对"仪"字作为姓氏、礼节、祥瑞之意等进行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