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公民的权利观从以下三个关系来分析: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及个体权利与集体权利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引入国外的公民社会权利理论,作为分析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学理基础,要求我们通过制度创新,给农民工以平等的国民待遇,落实公民的迁徙自由,扩展农民工的社会权利,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主要是一个与政治社会(国家)和经济社会(企业)相对应的概念,对于我国之于市场经济改革背景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本文着重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公民的"自然"管理状态到"自觉"管理的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以及对我国公民社会的影响和促进。  相似文献   

4.
公共权力的扩张,不仅侵害社会各个领域,而且也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制约公共权力的又一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社会权利是现代社会成员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拥有文明生活条件的权利,其实现是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重新分配的过程,必然要通过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物质条件来体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权利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权利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公民社会责任视角,剖析了和谐社会中的公民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并提出了知荣辱、有道德、重实践等增强公民社会责任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现代民间公益性组织开始出现,带有公民自治色彩的机构也少量存在,这表明一个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新的生活领域正在萌芽。这种正在变化的社会结构系统称为公民社会。当然,中国公民社会仅处于萌芽阶段,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同时需要社会文化的支撑,需要构建以自立平等、责任信任、协商参与和宽容和谐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的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民社会已经崛起,民间组织则是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合理地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实现公民社会,才能真正转变政府的职能,朝着服务型政府转变。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我党不断推进公民社会发展的生动体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新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概念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公民社会通常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的自然(或野蛮)状态。现代公民社会概念的出现是近代欧洲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相分离的反映,它包括了政治国家之外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它是由黑格尔在吸收了众多思想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由马克思予以完善的科学概念。当代公民社会理论认为经济领域已从公民社会中分离出去,主张采取公民社会-经济-国家的三分法,指出公民社会应该主要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当代西方公民社会概念可以说是古希腊罗马以及17、18世纪英国人和法国人代表的古典公民社会概念与黑格尔和马克思等人代表的现代公民社会概念在当代的融合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民社会建立的着力点在于公民身份,即社会成员以公民而不是百姓的身份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能否实现从百姓到公民的转变,关键在于公民意识的确立,而公民意识的核心又是权利意识,权利意识能否觉醒直接关系到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本文在分析中国权利意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培育成熟健全的权利意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日益形成,公民政治日益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公民社会的形成是以社会成员的公民化为重要标志的,社会成员的公民化也是公民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公民政治可以促进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完善,公民社会为公民政治提供社会保障,两者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全球公民社会的话语开始兴起。然而就何谓全球公民社会以及它的未来发展方向问题引来热议。在乐观派看来,全球公民社会不仅是复杂全球化历程中的必然现象,而且它将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以及制衡全球市场体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怀疑派或批评家那里,全球公民社会则是一纯粹的"乌托邦",或者是经过精心包装的词汇,实质是西方世界对非西方世界的新的殖民。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文化大致还是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主导的。这已经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如果要使其从法治化的阻止力变为法治化的内在驱动力,则必须进行创造性转化,而现代的公民法律文化应该以权利文化、权利制约文化、程序正义文化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从权利义务法理学近十年的推广和应用情况看 ,存在着功能性和结构性两大缺陷 ,已适应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由于社会权利分析理论更新了法理学的学科方法论 ,拓展了法理学研究的纵深 ,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 ,更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要求 ,因此 ,社会权利分析理论应当成为新的法理学选择的学科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按照洛克的公民社会思想,"自然状态"虽有美好的一面,但又有恶的、缺陷的一面,因而人们需要在自然法的指导下,走出自然状态,达成契约,构建公民社会,并实行权力分立而分割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和平衡,以实现"自然状态"中美好的一面,克服其不好的一面。公民社会(国家)因此可能成为人们协议的产物,人们在国家内享有各种权利。这样,就在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形成了一个以维护公民权利、自由和平等为目的的良性生态回路,使公民在放弃中实现了索取。  相似文献   

16.
公民社会这个概念是由"civilsociety"翻译而来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期,最初表示"城邦"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的理论日益成熟与完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公民社会本身所体现的以人为本、保障公民权利的思想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社会的主旨和内涵。公民社会作为一个时代产物和意识形态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这是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大报告、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都对规范、健全、培育、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着大段的论述,社会组织的建设成为构建公民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重大课题。理清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是建设社会组织的前提,二者的关系不应该局限在管理与被管理、附属与被附属、甚至相互对抗的层面,而应该在实践的推动下破冰,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在古希腊时期就是指人类政治社会,这一观念一直持续到近代,才逐渐形成了公民社会与政治分离的二分结构,典型代表就是黑格尔的观点。到当代,公民社会的结构逐渐又由二分法发展成为三分法,即政治—经济—公民社会,代表人物有葛兰西、哈贝马斯等。回顾公民社会结构的发展演变能够帮助我们弄清公民社会理论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起源于西方的公民社会理念,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渐入人心,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在把握公民社会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民社会理论的源流,对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公民参与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公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公民参与遭遇政治体制困境;公民与政府信息不对称等。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完善公民参与制度、协调专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化等是消解公民参与实践困境和建设法治社会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