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运用EBA(极值边界分析)模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合选择了10个条件因素对我国FDI区位分布条件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劳动力质量、对外开放程度、FDI存量、产业结构和集聚程度6个变量对于吸引FDI具有抗干扰的"稳健性"显著影响,而研发能力、基础设施、市场化程度与信息成本4个变量对于吸引FDI并没有"稳健性"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以来,河南省吸引FDI规模迅速提高并持续稳定增长,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FDI在河南省内的区位分布却很不均衡,这对河南省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利影响。本文选取了代表五个方面的9个变量来研究FDI在河南省内进行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以2015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因素、政府调控能力因素、生产集聚因素是影响FDI在河南省内进行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最后针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并没有完全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发生,而是出现了产业转移粘性现象。导致产业转移粘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劳动力自由流动、产业转移成本过高、西部制度环境不佳、东部产业集群的存在以及区域能力结构差异等若干方面。皖江示范区要培育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合理引导要素流动,增加本地市场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能力提升,加强软环境建设,以便更好地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个由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企业所构成的寡头垄断的产量竞争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成本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东道国的投资区位选择与撤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受聚集经济和成本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聚集经济效应相同时,成本因素将显著地影响FDI的区位选择:成本优势越大的地区,对FDI的吸引力越大,FDI的可能聚集规模也越大;当区位成本提高时,对成本变化敏感的FDI将从其聚集地撤资.当前中国应尽快在中西部地区建立承接中心,使外资撤减变为外资在我国境内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分析FDI与劳动力需求弹性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0—2008年间中国外资企业省级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就FDI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FDI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即改变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资本与中间产品)的替代效应来对劳动力需求弹性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雇佣关系、就业风险和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韶关市产业升级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揭示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态势与基本特征。运用More值、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产业结构超前系数、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对韶关市时序序列产业结构数据进行了特征研判,并以More值为被解释变量,从要素禀赋条件、产业基础、集群(聚)状况、创新能力和价值链链接等5个方面构建了28个影响因子,对2000—2010年韶关市产业升级影响因素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韶关市三产结构总体上表现为向高级化升级的发展趋势,并呈现出以资源加工型、传统型制造行业为主要升级方向的基本特征。劳动力、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因子,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能耗也与产业升级速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因素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结构与配置既是衡量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关键指标,又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文章针对劳动力和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从劳动力的结构效应和知识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劳动力因素对产业演进的影响,提出了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对现阶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皖江城市带承接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整体经济效益良好.其中一些子行业已成为该地区各省市的绝对支柱产业。为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促进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节约紧缺的劳动力资源和压缩成本。该区域部分地方正在将装备制造业中的一部分产业转移出去.为相关企业以及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皖江城市带可以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其他比较优势,承接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9.
FDI投入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吸引FDI金额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FDI的分布不均衡问题。山东省FDI在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日趋明显,FDI来源国(或地区)的投资金额也存在巨大差距。研究山东省FDI分布现状并探究其形成原因对于本省进一步引进国际投资、省内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平衡发展以及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其他省份外资引进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6~2011年中西部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模型,对影响跨区内资在中西部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集聚效应因素、地区创新能力和内资流入规模正相关,劳动力成本和内资流入规模负相关.就中部而言,创新能力因素对跨区内资的区域分布有显著正向作用,对西部来说,集聚效应因素、地区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府效率因素对引入内资规模均有较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体育产业集群是国际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共有特征和必经形式.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体育产业集群成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皖江城市带发展体育产业集群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采用态势(SWOT)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体育产业集群展开全面分析,发现:面临国家政策扶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以及长三角产业转移辐射等重大机遇;自身产业集群程度低、产业市场不成熟、长三角强大产业冲击带来的挑战;具备地域、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及外部政策助推等优势;存在产业集群规模小、资源整合有限、缺乏自主品牌、专业化人才不足等.建议: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协调区域联动发展;加大资金注入和政策助推,招商引资;培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育群众体育消费意识.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之后,在外需萎缩和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加快了向内地迁移的步伐。中西部地区面临承接转移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承接到适宜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将关系到中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走势。从成本因素、市场化程度、产业设施配套能力、经济外向度、技术创新能力、环境承载能力6个方面构建了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指数。此外,利用该指数分析了产业承接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承接能力每提高1%,则导致经济增长0.843%。因此,产业承接能力的提高对于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培育产业承接能力。有利于中西部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产业同构和行业分工测评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相似系数和专业化系数对皖江城市带产业整体及工业行业相似程度、专业化程度进行评价,明确皖江各市优势产业及相关行业,提出皖江城市带产业协调发展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4.
跨界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府际合作对于跨界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极为关键. 以安徽省重点发展区域———皖江城市带为案例地,探究了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深入分析了跨界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府际纵向和横向合作两个维度,提出跨界生态环境治理,在宏观层面上政府间应加强环境管制系统的顶层设计、理顺环境治理的制度安排以及整合合作治理的组织架构,在微观层面上政府之间应加强建立互动的合作机制、有效的工作机制、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和切实生态补偿机制等,进而实现皖江城市带跨界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5.
承接产业转移对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完善十分重要.分析了郑州市三次产业增长情况、劳动力分布比例,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7-2012年郑州市经济总体发展迅速,三次产业的增加值逐年稳步上升,且劳动力分布更加合理;郑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呈现出加快对外贸易合作资金转移,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业,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等特点.针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关的投资支持政策、绿色承接政策、发展区域特色的产业聚集政策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自1979年开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不论在数量、规模和发展速度上均增长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沈阳和大连在产业升级、新技术吸收及结构调整中表现突出。与此同时,辽宁省在引进和利用FDI中,也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其对辽宁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辽宁的发展现状,与2014年中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前三名江苏、广东、上海对比,探讨了辽宁利用FDI的特点。目前,辽宁省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引进和合理利用FDI,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共赢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区域品牌的构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产业集群、区域环境、品牌集聚、政府和行业协会作用等因素入手,构建了区域品牌形成机理的模型。在宁波区域品牌发展现状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宁波市政府发展区域品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产业集聚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性质,总结出影响FDI集聚的相关因素,建立了分析的理论框架.结合实际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变量,设立线性回归方程,分析东亚对福建直接投资的集聚情况.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东亚对福建的直接投资存在着集聚效应,但是投资主要流向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外销倾向明显.  相似文献   

19.
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它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同质竞争,构建芜湖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城市既要发展产业集群,也要开发沿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