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政治右倾化由来已久.而安倍晋三重新当选日本首相以来,竭力鼓吹推动修改和平宪法,推动日本政治社会全面转“右”.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妄图从军事上、经贸上和国家关系上牵制中国,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权,巩固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需要日本经济、军事上的鼎力支持,日本则借助美国的重返战略加速其右翼化进程.中国对此应有足够的警醒,积极做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打硬仗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3日开启了对日本、韩国、中国、越南、菲律宾的访问,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备受外界关注。观察家们期待的是,他如何在首次亚洲之行中阐明本届白宫的亚洲战略。5月初,美国五角大楼就曾透露,美国政府将支持一项在5年内向亚太地区投入近80亿美元的"亚太稳定计划"(Asia-Pacific Stability Initiative)。显然,奥巴马总统的"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肯定会被特朗普抛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强化了遏制中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日本面对亚太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军国主义抬头,整个社会走向右倾,积极拉拢泰国。日泰双方深化了政治、经济、安保方面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李晨阳 《世界知识》2014,(15):73-73
<正>目前中国国内对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存在较大分歧,有学者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针对中国的,近年来中日在钓鱼岛、中国和菲律宾与越南在南海争端的升级都弥漫着美国的影子。另有学者认为,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远非"遏制"那么简单,美国也无法像冷战期间对苏联那样来遏制中国。笔者试图通过美对缅关系来分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美国在缅甸有多少的经济和安全利益?缅甸虽然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董春岭 《世界知识》2014,(12):28-29
<正>奥巴马上任以来,在外交上的最大变化就是推动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一直强调"再平衡"出于多重目的,并非针对中国,竭力"美化"外交调整的战略动机,模糊其中遏制中国的意味。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近期奥巴马的亚太之旅、美国挑唆越南反华、哈格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发言已经彻底撕下了美国"再平衡"战略的面具,美国在华形象也一落千丈。目光狭隘的美国不仅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在一年前曾提出,在中国周边已经出现了新的"三个世界"架构:中美各为一极,其间存在许多"中间国家"。这些国家中虽有日本、新加坡、越南、菲律宾、韩国、印度等不同程度地利用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谋取私利的各种举动,损害甚至侵犯中国的利益,但它们自身的国家利益决定其基本立场终将仍是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一般不会或不会永远在中美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这与冷战时代有重要区别。为此,中国有必要从战略层面深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亚太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新现实主义与自由制度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新现实主义的实力政治为后盾,以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合作为手段,试图实现“霸权后合作”,以维持美国的霸权利益。从美国亚太战略理论和实践,可以看出制度学派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正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CENTRIALITY)成为亚太国家对东盟外交的"政治正确"。2007年后,这一词汇更是被陆续写入到东盟组织及国家的官方文件中。2017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了对话会,明确承诺中国将"坚定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2017年11月12日举行的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目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战争的战略要求是打败日本,确立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领导地位。战争一打响,美国同中国的关系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过去主要是通过有限的经济援助支持中国抗战,以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转而正式同中国结盟,共同对日作战。服从于美国的亚太战略,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追求着两大目标:一是“有效的军事盟  相似文献   

10.
冷战期间日本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冷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开始介入南海争端。新世纪,为维护其海上“生命线”安全的需要,保障其经济利益,争夺地区主导权并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牵制中国,日本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其战略措施有: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日美同盟,包括拉拢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日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战略关系;从军事战略上谋划介入南海地区。日本介入南海争端意图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阻遏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严重地威胁中国领海主权的完整。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日本因素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苏日娜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77-1480
自汉代以来,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先秦文化的诸家中只有儒、道两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由于儒道两家的思想存在差异,而其思想又都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是以儒、道互补为其基本格局,而这种儒、道互补在魏晋时期的玄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高连杰 《太原科技》2014,(10):22-23
阐述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并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和健全激励机制、大力推动人事管理改革是做好政治沟通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中既有表现友好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又有隐藏在背后的政治安全矛盾。中日矛盾主要责任在日本。不断巩固和扩大共同利益,减少矛盾对抗;以多边合作取代双边合作,加强战略对话构建安全制度框架;摆脱情感式的思维模式,代之以战略性的新思维是改善和发展中日战略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洪柳华 《科技信息》2010,(33):I0036-I0037
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理疏导”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具体工作者,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基础上,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并以此探讨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中国转型经济的制度特征,政府在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剖析了中国社会"关系"特征,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在华外资企业政治战略选择,得出了如下结论:①在华外资企业在确定政治战略目标时,应把获取信息、资源或优惠政策以及政治庇护作为主要目标;②在华外资企业为实现其政治战略目标,应通过组织学习和社会交往活动建立与政府良好的"公"、"私"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云南近百万"濮侬"和越南北部老街、河江省侬族文化认同、跨境婚姻和国家观念调查,可知中国壮族"濮侬"支系和越南侬族有极深的历史渊源。进入21世纪,"濮侬"和侬族仍然是语言相通,文化相同,仅国籍不同而已。如同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主席所说:"我们越中两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通,文化相同,历史上素称兄弟之邦。加上国土接境,地区毗连,更属唇齿相依,互为屏障。"[1](P1)"濮侬"和侬族在历史进程中,结下了深厚的"毕侬"亲情关系,研究、开发"毕侬效应",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有利于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中、韩、日三国受中国伟大的作家鲁迅的影响及现当代的韩、日两国的研究热点展开研究,分析并概括出韩、日两国不同政治及文化背景下鲁迅研究的不同特点。认为韩国从"殖民地斗士的思想与精神"和"反封建的领袖"两方面来研究鲁迅,表现出人类的情怀,东亚意识和人类意识,研究主题由"革命家鲁迅"转移到"文学家鲁迅",发展了研究纯粹文学的趋势;日本通过丰富的考证和资料奠定了研究鲁迅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新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巴西是拉美地区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资源体量以及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长期稳定的中巴经济合作关系是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两国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巴西是中国全面实施拉美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是中国产品及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目标市场,也是重构国际经济秩序及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支持力量,与巴西在农产品、资源及能源领域合作对中国未来增长尤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中国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发展与巴西的经贸合作关系。继续巩固和加强中巴经贸合作关系是中巴两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内生需求。  相似文献   

19.
在"后小泉时代",日本鹰派领导人继续对华强势,两国政治摩擦可能增多升级,首脑互访可能再次中断.历史问题、台湾问题将继续成为两国政治交恶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一态势,中国方面应继续坚持"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的方针,加强与日本沟通与协调,敦促日本政府和国民进行深刻反省,运用法律等有效手段合理、理性处理两国的政治争端和摩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