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中抽象情感是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日常语言中用“火”词语来表达情感在英汉两种语言相当普遍,探究其意义产生和拓展的理据是揭示两种语言情感概念系统异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熟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熟语的结构稳定,意义丰富,其内涵意义通常不能从字面意义推测.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在语言和认知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熟语.汉英熟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给语言学习和翻译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通过分析汉英熟语的隐喻认知机制和认知本质,阐述熟语意义的理据性,提出了基于传统翻译策略的汉英熟语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两个学派对概念隐喻的微观研究以及它们的源头语法及认知隐喻进行功能和机制上的对比认为,虽然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两种理论各自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基本思想,二者在运作机制上的差异恰恰是对各自隐喻研究的互补。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帮助人类更好、更清晰地了解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工具。在英、汉语言中,采用隐喻、特别是概念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比比皆是。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是由人类相同的身体、相似的物质经验以及英、汉文化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于小妮 《科技信息》2007,(36):153-153,176
本文通过汉语中由"狗"字组成的相关短语和句子的归纳,对有关"狗"的隐喻加以简单分析,从认知角度分析其隐喻义的成因,从而对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概念做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6.
重和heavy在隐喻化过程中存在高度一致性,这是源于人们共同的原型体验和认知框架。但在两种语言系统中,投射域并非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投射域,其投射范围与投射意义也并非完全一致。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本身规约性作用的差异,主要从句子构式的差异来探讨重和heavy隐喻化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英汉语言中共有的修辞手段,也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同时,由于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就使得英汉隐喻在共性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本文旨在揭示英汉隐喻在文化认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牛的形容词意义是本身固有的,其衍化是人类在对牛性状的认知中经历了隐喻及转喻的过程,使其原型性状在各主体间经历了抽象与泛化,而且,人类对原型性状的这种认知及词义的转换方式是很多名词衍化成兼类形容词所共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认为,方位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方位隐喻才得以构建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了"LOW"/"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映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与"LOW"/"低"有关的方位隐喻映射主要集中在情感域、数量域、社会地位域、声音域、社会评价域和时间域,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同异并存、同大于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汉语和英语中酸、甜、苦、辣、咸五种基本味道词语的二者分析比较的同时,进一步讨论这些基本味道称谓的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并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角度来考察,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两个特征:在意义表达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可以体现意义的主观性;在心理扫描模式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是对事件的顺序扫描.从功能角度来考察,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两个特征:在句法构式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特定的语法功能;在语篇表意方面,英语动词化语法隐喻具有语篇简洁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的角度对中英爱情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以发现中英爱情隐喻性表达之间所存在的不同之处及造成的原因。文化背景不同是造成中英两民族具有不同隐喻性爱情表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英汉民族"马"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理解英汉语"马"概念隐喻奠定了认知基础。通过隐喻认知,"马"实现了从特定的具体概念向多个抽象概念的转变。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英汉语中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共享大多数"马"概念隐喻投射,但是英汉语各自特有的"马"概念隐喻投射分布不均衡。进而也证明了认知的重合性决定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偶合;认知的差异性导致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失配;认知的趋同性推动了英汉语"马"概念隐喻的交融。  相似文献   

16.
余雍 《科技资讯》2006,(16):217-218
英汉语中情感概念隐喻描述的是由生理反应和身体经验来映射某一情感的过程。本文收集了英汉语中表达悲伤和恐惧的情感隐喻表达式,主要从方位隐喻和本位隐喻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语中情感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和生成特点,进一步证明了情感概念隐喻既建立在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生理反应的基础上,其认知构建和生成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从而使英汉语在选择具体由哪种隐喻表达式来表达情感和心理时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线形,隐喻性语言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的基础上。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从隐喻的认知特点来看,翻译就是将一种文化中的语言所表现的认知方式用目的语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的过程。汉语隐喻的翻译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同时,汉语隐喻的翻译要注重选用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红月 《科技信息》2011,(14):145-14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这个新视角对隐喻进行更加新颖、更加深刻的阐释,他们视隐喻为一种认知现象和认知方式,并认为隐喻无所不在,对人类认知、思维和行为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本文拟从认知视角介绍隐喻理论,探讨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培养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隐喻修辞仅仅强调语句的修辞作用,忽略了其文化认知内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隐喻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的认知是密切联系的,人类活动中语言的使用不仅是符号特征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具体反应。认知隐喻修辞的研究是揭开这种关系的最好佐证。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与文化密不可分,隐喻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基本体现,也是语言中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而文化借助隐喻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得到传播,并且制约隐喻思维。二人转生长在一个语言十分丰富的文化土壤里,对于二人转中隐喻的理解离不开文化语境。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生动、朴实、俏皮的东北语言及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对二人转隐喻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