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提高时变负载大惯量随动系统的响应速度以及控制精度,将解析模型预测控制运用到负载系统的控制策略中.建立了大惯量随动系统负载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系统性能指标、能量输入功率和制动功率等约束条件,通过双无迹卡尔曼观测器对负载惯量扰动进行实时观测,实现了大惯量随动系统的解析模型预测控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包含了约束条件的解析模型预测控制,减小了大惯量随动系统的响应时间,提高了控制精度,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搭建了挤压油膜阻尼器(SFD)动力特性识别试验台,对试验台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阐述,分析试验台的动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可行的油膜动力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测量了试验台的系统刚度和阻尼,研究了进动频率对挤压油膜阻尼器阻尼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发现,油膜的阻尼系数不随涡动频率变化.该结果与经典短轴承假设相符,证明该试验台在识别挤压油膜阻尼器动力特性系数方面是高度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薄壁型材定长切割随动系统的特点,分析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针对系统的不同工作状态,采取了多种控制算法的组合进行控制.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控制算法能使定长切割随动系统具有快速、高精度特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薄壁型材定长切割随动系统的特点,分析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针对系统的不同工作状态,采取了多种控制算法的组合进行控制。实践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控制算法能使定长切割随动系统具有快速、高精度特性。  相似文献   

5.
在车辆制动系统中制动器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制动系统的性能优劣.为了配合新型磁流变制动器的研制,研发了专用测量分析磁流变制动器性能的试验台.试验台整体分为测量模块和施加负载模块,其中测量模块是在虚拟软件LabVIEW平台上开发,它包括转速转矩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以及虚拟仪器.最后,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该试验台能够完成对磁流变制动器的综合性能测试分析,验证了试验台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多支承轴承-转子系统振动监测和机械设备故障诊断,设计研制了一台模拟大型旋转机械动力特性的多支承轴承-转子试验台。采用有限元算法,经过系统动力学设计计算和理论分析,表明本试验台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特性和足够的稳定性裕度,能够进行多种转子动力学实验研究,具备机组机械振动监测、故障模拟、轴承负荷在线监测等多项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国防和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系统中,为了使执行机构按控制讯号工作,往往引入随动系统。近十年来,可控硅元件的出现,为随动系统的功率放大提供了一种经济而有效的部件,但是由于可控硅是一非线性元件,它作为随动系统的一个环节,其传输函数一般较为复杂,这组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带来了不少困难。我们小组结合文冲船厂的Z-W 数控自动气割机的研制工作,对电流间断可控硅随动系统进行了一些探讨。本文拟从理论上分析和讨论Z-W 数控气割机的随动系统。先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在电机负载下电流间断的可控硅的输出特性,特别考虑在某种条件下如何将可控硅传输函数线性化,然后讨论系统的建立,从而分析系统的特性,并研究双T 型校正回路和复合控制原理在本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列车轴承故障诊断中,常因负载变化、转速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振动频谱频带发生整体迁移的情况,从而产生频谱混叠.针对这一问题,从频带变化类列车轴承故障的动力学特性出发,通过分析列车轴承故障冲击信号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结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对调频和调幅以及调幅调频混合故障的特点和动力学特性加以研究.分析了频带变化类列车轴承故...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玉米收获机脱粒装置设计中试验复杂、研发周期长等问题,以及更好地评价其动力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玉米收获机脱粒装置设计方法.对脱粒装置进行方案设计,确定脱粒滚筒、传动元件等关键部件的相关参数;基于SolidWorks和ADAMS平台创建脱粒装置的虚拟样机模型,根据实际工况添加驱动和负载函数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重型燃气轮机通常采用拉杆转子结构,此类转子-支撑系统的临界转速的分析计算与整体结构转子不同.以Riccati传递矩阵法为框架,对某燃气轮机中心拉杆转子结构进行分析并离散,考虑轴承支撑以及端面齿啮合对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转子 支撑系统的动力学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临界转速以及相应的振型进行计算,并通过与试验台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和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可应用于类似结构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汽车制动硬管随机振动环境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汽车制动硬管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振动下的载荷特征,进行完全模拟道路试验的室内台架振动可靠性试验.根据随机振动理论分析相关陪试件的频域特性,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台架振动环境模拟方案.基于该方案进行台架试验,通过自功率谱密度和累积能量分布两方面的对比分析,证明该简化方案在保证台架试验准确性的基础上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室内试验.最后总结相关陪试件对制动硬管振动特性的影响,并对室内台架振动模拟试验进行可靠性评价,为结构特殊的零部件搭建振动试验台架提供工程经验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汽车加速工况的仿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加速工况仿真实验系统由发动机-测功机实验台架、模拟驾驶实验台和计算机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组成。模拟实验时,系统交地采集到的发动机,测功机的转速、扭矩信号变化,以及模拟驾驶实验台上踏板、变速杆等模拟车辆运行的状态参数的变化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并由计算机实时地计算出模拟车辆的各个运行状态参数,发出控制信号,通过接口电路输出到测功机,控制测功机加载扭矩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发动机的负荷控制,能够在发动机台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装备试验考核提供技术参考,研究前起落架收放系统在飞机起降过程中的动态特性,本文以某型飞机前起落架收放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起落架虚拟样机三维仿真模型;通过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收放系统在气动载荷、重力以及作动筒载荷耦合作用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起落架收放系统的各个铰接点受力合理,其强度、刚度、模态频率以及稳定性满足相关指标。通过对起落架的仿真分析,为后续武器装备的考核提供了切入点和重点关注点,也为起落架收放系统性能评估及参数鉴定和优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电动汽车结构呈现多样化,且研发周期越来越短。传统的测试台架已无法满足其测试需求。结合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实际测试需求,为了在实验室环境下对动力总成各部件性能进行整车级集成测试,提出了整车仿真测试与试验台架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将虚拟现实驾驶模拟系统和台架动态加载控制系统集成,最大限度地模拟实车运行状况,检验关键部件的协调工作,以提升台架测试效率和产品开发周期。最后,以EM-CVT台架测试为例,验证了该台架测控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拥有良好性能的伺服液压缸在液压行业的应用日趋广泛,探索液压缸性能的检测方法有着实用意义。针对某大型钢厂的液压压下伺服系统进行无负载测试,开发了研究伺服液压缸闭环频域响应特性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实践证明此测试方法操作简单,测试结果准确,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改变偏转板伺服阀劈尖高度和V形槽下端喷口的导流长度等结构参数,建立新的偏转板前置级模型,利用ICEM和FLUENT软件对前置级流场进行静态特性分析;对前置级流量曲线进行二次拟合,建立伺服阀系统数学模型,利用SIMULINK仿真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偏转板伺服阀系统的动态特性,从而优化偏转板伺服阀前置级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偏转板伺服阀劈尖高度,保持劈尖宽度不变,可增大偏转板伺服阀前置级的流量增益和提升伺服阀的响应频率;增加V形槽喷口的导流长度,会减小偏转板伺服阀前置级流量增益和降低伺服阀的响应频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负载敏感泵控系统流量控制特性,建立了负载敏感泵控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及动态仿真模型,并对模型的正确性开展了台架试验验证.以动态模型为依据,着重分析了变量机构关键配合参数对负载敏感泵控系统流量控制精度及变量机构能耗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适当的负载敏感阀及压力切断阀径向配合间隙和负载敏感阀口负遮盖量,不仅有利于提高负载敏感泵控系统的流量控制精度,而且能将变量机构节流损耗控制在较低水平.过大的间隙和负遮盖量设计,不仅会导致变量机构节流损耗大幅增加,而且会导致负载敏感泵控系统的流量控制精度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8.
运用非线性性分析方法对一试验用电液伺服系统进行理论建模和仿真研究。引入了一 个非线性状态方程来描述电液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际系统的响应相比较,验证了理论建模是准确的。在理论建模与仿真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自校正PID控制器,并且对其控制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用于三相六状态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的锁相伺服系统。文中重点介绍由D触发器和与或非门等组成的鉴频鉴相器工作原理和布尔代数模型、功率控制网络的简化模型。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找出了部分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并将仿真结果与样机试验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0.
气动位置伺服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气动位置同服系统各组成元件进行特性分析,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并用Matlab的Simulink模块建立系统仿真模型.通过PID控制实验与PID控制仿真数据的对比,证明该数学模型较为精确.基于该数学模型的Simulink仿真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的特性,实现了气动位置伺服系统较高精度的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