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常会出现一些让人捉摸不透的现象,由于人类的认知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对这些现象往往难以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于是一个个科学之谜就产生了。所谓"UFO(不明飞行物)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本刊编辑部不时收到读者来信,或者希望、或者不希望刊登有关 UFO的文章,其理由都相同:这类题材的文章太多、太滥, 许多伪科学成分充斥其间,令人真假莫辨。鉴于此,本刊特约国内有关专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全面剖析UFO问题,同时推出中央电视台记者撰写的对发生在我国的一起著名"外星人劫持地球人事件"的真相调查报告。我们也真诚希望感兴趣的读者来信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2.
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开创了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纪元,也留下了不少超越先贤、启迪后学的文字。今天重温这些文字仍是颇受教益的。本刊特从中选择少量重新发表,作为迎接创刊百年献给读者的礼物。本期重新发表的是任鸿隽的《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原发表在《科学》创刊号上。任鸿隽是《科学》和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他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学术界多称为"李约瑟问题",并时有讨论。由于任氏的这篇文章用文言写成,这次特别配发了文言的译文。还请译者专门撰文对这篇文字进行了解说.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学人探讨"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这一问题的脉络。任氏撰文时恐怕没有想到,后人会对"李约瑟问题"展开争论并把它叫做"难题",他自己的答案其实是清楚的。他行文时。也没有在"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上着墨太多。在创刊号上,他这篇文字最想表达的,是他们为什么要创办《科学》的心声。所以,他着重说了科学是什么,以及在中国传播科学最要紧的事是什么,并在最后强调:"要之科学之本质不在物质,而在方法","不然,虽尽贩他人之所有,亦所谓邯郸学步,终身为人厮隶,安能有独立进步之日耶"!不难发现,作者所说的"方法",不只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更多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联系到作者后来所撰的《科学精神论》,以及《科学》前辈作者的其他有关论述.他们当时用"方法"、"科学精神"、"科学种子"等字眼所指称的,其实就是"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科学思维方式"。抓住了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育,就抓住了在中国发展科学的"种子"和传播普及科学的"渔"。不然尽贩他人之"鱼".怎么会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进步!关于"科学思维方式",本刊近年来正组织思维方式: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科学思维方式:结构和生成》、《科学哲学视野中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中的本体论预设》等系列文章进行论述。读者可以参阅。  相似文献   

3.
继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后,人类对空间探测计划,尤其对地球临近的行星探测活动热情日益高涨.近年来,美欧科学家对火星的科学探测取得了巨大进展,这是前所未有的,但也存在不少未解之谜.本刊特选登一组有关火星的文章,使读者从中了解火星探测的新近动态.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通报》本期出版了题为"起航三维基因组学研究"的综述文章,将这个国际上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给国内的读者.为了能够更多地了解该研究领域的相关情况,本刊对该文的主要作者——华中农业大学"千人计划"专家阮一骏教授进行了访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人类基因组百科全书计划"(ENCODE),阮一骏教授在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带领的研究团队参与了此项工作.他们于2007~2009  相似文献   

5.
编者     
正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狗年伊始,先给大家拜年了!《大自然探索》自2000年改版以来,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18年来,我们始终秉承"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宗旨,力求把体现新、奇、特的科普文章奉献给读者朋友。18年来,我们得到了广大读者朋友的厚爱、鼓励和支持,常常收到读者朋友热情洋溢的来信(欢迎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写信邮寄到本刊编辑部)。这些来信,让我  相似文献   

6.
<正>我急切地、几近贪婪地期待着每周《自然》和《科学》这类杂志的到来,并且马上翻阅物理科学——不是生物和医学——的文章,而后者或许是我应该先读的。物理科学让我在孩提时代第一次体会到了魅力。在最近的一期《自然》杂志上,有一篇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写的令人兴奋的文章,介绍了  相似文献   

7.
张剑 《科学》2011,63(5)
求知求真是人类漫长的追索之路,追索的成果铸成不同历史形态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本刊自本期起连载张剑的文章,以人类科学文化中心从古希腊,历经意大利城邦、英国、法国、德国直到美国的转移过程为线索,通过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地域特征的人物和故事,演绎人类求知求真的生动历程。同时,也介绍同时代中国的相关状况,给出中外科学文化发展的不同历史场景,为读者理解科学文化的历史发展提供一个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正>9月18日至21日,2014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刊派出强劲阵容参加了这次国家级、国际性文化博览会。《科学24小时》以"让科学精彩起来"作为宣传主题,一亮相就受到了读者的热捧,有十来岁的小学生,有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有充满好奇心的上班族,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些读者在展位前反复询问,久久不肯离去。  相似文献   

9.
我译海底世界廖耀忠(上海新兴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科学之友》编辑部: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一期必看。你们开辟的“双语课堂”由于取材广泛,很适合于一般读者的口味。因为我的英语水平非常低,常想通过阅读这类文章来提高自已及增加知识面。我在学习中发现贵刊今年第9期“海底世界”的中文译文不够准确,如第一段对“discover”一字译为“发现及  相似文献   

10.
新年伊始,各大科学媒体纷纷为读者呈献未来展望的新篇章。在本刊连续两期推介的一系列新科学图景中,除了宇宙暴涨新证据和ISON彗星掠日太空秀,以及多国科学家南极冰下湖探秘新生命值得期待以外,气候变化和医学健康的有关话题也将备受关注。而欧盟的FutureCT、英国的高能效计算和美国的数据解决方案使信息技术继续成为看点,还不断彰显出科学和未来研究的"大数据"色彩。"大数据"一词原本出自天文学和基因研究等科学领域,像斯隆数字巡天计划就获得了200万个天体的光谱数据,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出了人类  相似文献   

11.
<正>开栏语:过去的两年,本刊在曾以大篇幅连载著名发明家张开逊教授的文章《回望人类发明之路》。我们看到,古代的中国曾经有过非常璀璨的文明。但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诺贝尔科学奖是全球的科技界最高奖项。从1901年设立至今已经有113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已经有8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还没有一位中国本土的科学家问鼎。既然诺贝尔奖对人类有重  相似文献   

12.
本期杂志生活版块特别做了几码关于夫妻AA制的文字,一本旨在普及科学的杂志,怎么关心起了这类话题?其实,社会上林林总总、花花哨哨的各件物事,都当然地由科学这个大钟罩着,盖莫能外,因此做这类文章,也是本刊题中应有之事。  相似文献   

13.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常会出现一些让人捉摸不透的现象,由于人类的认知能力还非常有限,所以对这些现象往往难以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于是一个个科学之谜就产生了。所谓“UFO(不明飞行物)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本刊编辑部不时收到读者来信,或者希望、或者不希望刊登有关 UFO的文章,其理由都相同:这类题材的文章太多、太滥, 许多伪科学成分充斥其间,令人真假莫辨。鉴于此,本刊特约国内有关专家,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全面剖析UFO问题,同时推出中央电视台记者撰写的对发生在我国的一起著名“外星人劫持地球人事件”的真相调查报告。我们也真诚希望感兴趣的读者来信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科普类报纸担负着向青少年开展科普宣传,提高他们科学素质的重任,但目前全国这类报纸的编辑内容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4点:一是偏离编辑方针,有完全变为教辅类报纸的倾向;二是报纸版面设计与报道内容的采编缺乏个性特色;三是每块版面追求"小而全"什么内容都有,结果却产生不了广泛影响;四是办报死板,缺少互动,致使报纸生命力不强.以<科学导报·少年科学>周刊成功的编辑策划为实证.重点从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办好青少年科普类报纸:一是报纸定位一定要准确、明晰,具有独特性,这是首要前提;二是报道内容一定要有特质、价值,具有可读性,这是形成个性特色的重要环节;三是读者参与一定要真实、持久,具有互动性,这是增强生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我刊"幻想与发明"专栏创办多年来,发表了大量的小发明、小制作和幻想类的新奇构怒,成为深交广大读者吞尘的栏目之一。很多读者在阅读本专栏文幸后,按每不住发明创过之激情,不断寄来稿件.之后又走上了发明创过之路,不少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刊。二于为了更好地引导读者参与发明创过二本刊1994年"幻怒与发明"专栏饮为"博士段堂",其中再分科学杨怒、发明天地、科学实脸、逻向新纪元等若干栏目。欢迎广大,热心于发明创造的读者,踊获踌稿. 博士段堂:引发您发明创造的灵感,伴随您谬登科学的高峰.今天的诱者,明天的博士.  相似文献   

16.
读者朋友:为了促进我们与您的相互了解,加强您对我们的监督,深化我们与读者之间的编读往来,《科学之友》欢迎每一位作者、读者来信来函,多提宝贵意见与建议,多作批评与指导,我们将不定期在"读者信箱"中刊发。"读者信箱"期待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早晨,上班的男女员工刚进入工作室,领班经理就打开了特定的草莓味空调,人们的"超脑"一"闻"到草莓的香味,马上从有点"昏睡"的状态中活跃起来…… 这是科幻小说吗?其实,每一个时代的人类都有自己的幻想,很多幻想都已经成为现实.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类在最近10年的科学发现超过了过去的5 000年.科学的进步为人类提供了乐观的理由:很多"超脑"的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首篇关于人类生殖细胞CRISPR-Cas9工程技术论文的发表,我们是否面临一个新的阿西洛马*时刻?今年3月,《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谨慎看待基因组工程和生殖细胞基因修饰技术"的文章,文章的作者表示,目前亟需建立一个对使用crispr-cas9技术改造人类基因组的开放讨论框架。他们认为,无论是治疗遗传病还是重塑生物圈,这都是一项无与伦比的创新技术。但同时警告说,随之而来的,还有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未知风险。  相似文献   

19.
郑云  吕仕儒 《科学之友》2008,(10):120-121
文章结合人类的感觉特征分析了想象在科学理论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陆科学钻探与中国科学深钻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采 《科学》2002,54(2):22-25
人类在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已经历了无数个春秋.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对地球进行探测,但是,由于坚硬地壳岩石的阻隔,迄今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仍然所知甚少.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开辟了通往宇宙星际的大门,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入地"计划应运而生,这就是直接观测地球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作为"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大陆科学深钻是当代地球科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科学工程,也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资源、灾害、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