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文钦是永城市芒山镇的一位农民。1983年3月的一天深夜,他驾驶一辆三轮车路过刘邦斩蛇碑时,三轮车突然莫名其妙地熄火。收拾了半天才弄好,他启动车辆准备继续前行时,前方一个神秘的魅影  相似文献   

2.
小丹 《青年科学》2008,(1):46-46
"丰碑"古时不是碑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栓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设轳辘以绳被其  相似文献   

3.
晓天  鹤松 《小学科技》2014,(2):26-27
正在纷纭复杂的动物世界里,有许多令人不解的现象,比如动物间的"冤冤相报"。老鼠与蛇蛇是捕鼠的能手,是老鼠的天敌,但这只是在蛇具有活动能力时是这样。蛇是变温动物,天气一冷,身体发僵,行动不灵活。当蛇冬眠以后,它就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这时,老鼠报复蛇的时机就到了。它们掘洞寻找休眠的蛇。于是,蛇就成了老鼠的高级"点心",任凭老鼠啃咬,蛇却无能为力。这种现象,正如老百姓所说的那样:"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  相似文献   

4.
朱弼成 《大自然》2014,(6):58-59
<正>蛇的名声一直都不好,事实果真如此吗?蛇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般冷血、可怕吗?还是让我们一起看看非洲岩蟒妈妈温情感人的故事吧。我们常用"冷血动物"一词来形容没有人性、没有情感的人,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就是蛇。由于蛇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通常情况下都低于人类体温,因此被称作冷血动物。蛇的名声一直都不好,从"蛇蝎心肠"和"毒蛇猛兽"等成语可见一斑。巨大的蟒蛇更是人们心头的噩梦,想到它们将猎物迅速绞死并整个吞  相似文献   

5.
《筭数书》的"斩都"与《九章筭术》的"刍甍"的求积公式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形状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关于"斩都"形体及造术是学术界关于《筭数书》的争论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筭数书》给出的条件,探讨了"斩都"的形体,绘出了它的图形,并根据刘徽《九章筭术注》所提示的《九章筭术》时代的棋验法,考察了用棋验法推导"斩都"求积公式的方法,指出关于"斩都"的棋验法中不仅使用了正方体、堑堵、阳马这三品棋,而且很可能还使用了鳖腝棋.  相似文献   

6.
4月6日,福银高速公路江西临川东馆路段,一只受伤的蛇雕突然撞上一辆奔驰的汽车,受伤倒地。后经南城县热心市民救助,抚州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精心呵护,受伤的蛇雕得以康复并被重新放回大自然。蛇雕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我国古人称之为"鸩"。  相似文献   

7.
能杀蛇的蛙     
人们知道,青蛙是蛇的食物,但可能不知道,也有能够致蛇于死地的蛙。在我国湖南省的武陵山区,有一种岩棒蛙,个儿大,腿粗,皮上长有肉刺。当遭到蛇的袭击时,岩棒蛙便猛地一跃,用两只前脚死死箍住蛇的要害处——"七寸"部  相似文献   

8.
蛇年说蛇     
胡龙成 《科技潮》2001,(2):74-77
生活中所说的"小龙"、"长虫"指的是蛇.在现存的生物物种里,蛇是资格比较古老的一种动物,它们的祖先早在白垩纪初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细细算来,蛇子蛇孙们已经在地球上度过了1亿2千多万个春秋.1亿2千多万年的沧桑变迁,不知有多少物种被淘汰出局,蛇之所以没有步恐龙、剑齿象等古生物的后尘,是因为它们有一套独特的生理构造和高度适应环境的本领.  相似文献   

9.
蛇年话蛇     
李瑞端 《大自然》1989,(2):41-43
按照我国农历,今年是"蛇年".然而蛇在人的心目中似乎并非美好的象征,人们对蛇的态度也不怎么亲善,许多人,其尤是妇女、儿童,都很怕蛇,一提到蛇,他们就毛骨悚然,甚至在"十二生肖"中,也不取其正名,而以"小龙"代之.这主要是因为蛇的长相特别:它那阴森凝视的目光、古怪的花纹、细长而分叉的舌头、没有四肢而能行动自如的神奇动力,以及少数毒蛇干下的害人的恶劣行径,给人留下了种种坏印象.与此相反,由于文化和宗教  相似文献   

10.
活蛇按摩师     
对蛇的恐惧也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如果有这样一条凉飕飕的爬行动物在人体身上游来绕去,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吓破胆。然而,最近,在以色列却有人别出心裁,将原本令人恐怖的蛇"聘"为"按摩专家"。  相似文献   

11.
蛇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一谈到蛇,人们既感到恐惧,同时又充满好奇心,因为它们所具有的某些"特异功能"的确惊人。天堂树蛇:蛇类中的"滑翔健将"在东南亚地区生活着一种会"飞"的天堂树蛇,它能在密林中潇洒地穿梭滑翔,倏然之间,已在数丈  相似文献   

12.
漫游蛇博会     
沈芬 《少儿科技》2013,(2):15-16
蛇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呢?你见过白蛇吗?蛇年的一天,我在西湖边见到那条小白蛇。它先在湖里游,后来爬上了岸。它爬得很慢,像是把精力都用在了打量我上。我知道蛇是"近视眼"且看动不看静,于是坐在湖边的椅子上,一动不动地盯着它。我正看得出神,恍惚了一下,小白蛇不见了。我面前竟站着一位皮肤白皙、身穿白裙的  相似文献   

13.
趣味考古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学科。它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碑"原先是用来垂放棺木的"碑"原先是立在墓口上面的一个木桩或石桩,用来安置绞车、垂放棺木的。  相似文献   

14.
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隔代合写的奇碑: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00年后的唐朝文章!不少行家验看了碑上的每一字,确是王羲之的手笔;诵念碑文内容,也确是唐太宗为玄奘和尚撰写的《圣教序》。  相似文献   

15.
丁利 《大自然》2013,(5):34-35
地球上共生活着3000多种蛇,它们的体色有的色彩斑斓,有的朴素单调。但无论是长相相近的姊妹种,还是样貌迥异的远亲,很多蛇类都拥有两道深色的"眼眉"。当然,蛇体表无毛,这里说的"眼眉"指的是蛇头部两侧从眼眶伸向后方的深色条纹,其实是覆盖的一层角质鳞片。黑眉晨蛇就得名于其双眼后方那条明显的黑色条纹。  相似文献   

16.
笑鸟——在澳大利亚的山林中,有一种鸟叫笑驴鸟,它的叫声就像笑声。笑驴鸟是捕蛇能手,它有一个带钩且锋利的嘴,捕蛇时先用钩将蛇衔到树顶上,然后将其摔到地上直至死掉,再慢慢品尝,边吃边发出"哈哈"的笑声,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台湾钝头蛇-中国钝头蛇复合体"(Pareas formosensis-chinensis complex,后简称"复合体")分类的历史、现状及进展。【方法】主要依据最新文献资料及色斑、鳞被特征等形态学资料,对"复合体"的分类进行探讨。【结果】1)分子系统学研究恢复了中国钝头蛇(Pareas chinensis)的分类地位,它的分布范围可能仅局限于四川省及邻近省份;2)综合分类研究恢复了阿里山钝头蛇(Pareas komaii)的分类地位,并设立新种泰雅钝头蛇(Pareas atayal);3)根据形态特征,云南钝头蛇(Pareas yunnanensis)应为有效种;4)台湾钝头蛇(Pareas formosensis)、广东钝头蛇(Pareas kuangtungensis)、缅甸钝头蛇(Pareas hamptoni)可能是亚种关系。【结论】"复合体"并非1个种,最少应包含5个种。综合分类学方法为解决本类群的的分类争议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明嘉靖时期,古代文学面对时代转型,谋求新的发展出路。杨慎谪居云南,考释了华夏文化源头之作———《禹王碑》全文,并自觉实作了功标史林的三通《禹王碑》立于云南各地。在引证《禹王碑》的基础上,杨慎创作《禹碑歌》并刊刻立石,提出华夏文学的起源应在殷商文学之前的学术观点,主张复兴华夏文学应从《禹王碑》溯源,进一步阐释《禹王碑》所孕包"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哲学思想为复兴华夏文学的思想基础,无疑具有深刻的跨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代舟曲的《善后条规之碑》是西北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反映地方官府"善后"工作的碑刻。通过对碑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该碑刊刻的历史背景,较为清楚地认识到清代后期地方官府在"善后"事宜中所采取的措施及起到的效果。碑刻还记载了舟曲地区书院、义学的恢复和发展情况,这一文献记载可以补充地方史志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安晚轩记》之碑刻立于元惠宗元统三年(1335)六月.原石现存杭州孔庙(杭州碑林),陈列于"宗教碑"碑廊(见右上小图).是碑圆首,篆额"安晚轩记"4字,额之左右仿汉画像碑,刻有麟、凤二像.原座已佚,碑石高152.5cm,宽78.5cm,厚20.5cm.碑文楷书,并题、署凡21行,记文界格书写,满行35字.杜正贤主编《杭州孔庙》一书收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