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闻故事化做为流行的电视叙事模式,以收视奇迹占有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这说明了叙事策略已经成为电视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从叙事话语这个角度来分析新闻故事化,切实地解决新闻故事化的核心问题,实现新闻叙事话语的实质性变革。  相似文献   

2.
李颖 《科技信息》2012,(3):347-348
本文基于央视一套的访谈节目“toptalk’’为语料,以会话分析为理论框架,讨论电视访谈节目中的话语打断现象。通过对电视访谈打断的分析.着重从类型和功能的角度对访谈过程中的打断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打断是主持人控制话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电视旅游节目中的信息比较丰富,主持人口播、同期声、解说或配音这些有声语言是主要的信息传播手段。在闽台两岸的电视旅游节目中,有声语言各有优势与不足。闽台电视旅游节目的有声语言应从更加适应视听传播规律、增强主持人的语言吸引力、充分运用嘉宾与被访者的话语力量、从受众角度出发这几方面更好地进行创作,以提高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4.
谈话节目进行的过程就是主持人与嘉宾寻求关联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主持人与嘉宾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轮转换的模式。就以关联—顺应模式为理论框架。从机构性权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主持人与嘉宾在谈话节目话题的提出、展开及终结阶段话轮转换的特点,指出主持人与嘉宾都顺应了各自的机构性权力。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作家安·苏·拜厄特在她最成功的小说《占有》中,成功的使用了许多后现代叙述技巧来讲述故事。它通过短路突出了文本的虚构性质,通过戏仿和自我指涉的话语将文学创作和批评结合,通过拼凑法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通过分析展示后现代叙事手法在小说中的重要艺术价值,解读拜厄特作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对文学的思考及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作家安·苏·拜厄特在她最成功的小说<占有>中,成功的使用了许多后现代叙述技巧来讲述故事.它通过短路突出了文本的虚构性质,通过戏仿和自我指涉的话语将文学创作和批评结合,通过拼凑法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通过分析展示后现代叙事手法在小说中的重要艺术价值,解读拜厄特作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对文学的思考及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党史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蕴含着党回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经验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勇毅前行的无限宝藏,需要依靠叙事来挖掘汲取。总体上看,当前党员干部党史课程的叙事视角更加宏大,更关注完整地梳理历史事件的序列,重视学史明理,且突出问题导向和现实导向,但也存在着新形式的叙事碎片化、党史故事如何达成教育目标、概念使用的语境统一等问题。今后党员干部的党史教育,在叙事逻辑上应从大历史观出发,实现叙事的系统化,避免碎片化;在叙事技巧上,需要遵循教育心理规律,继续深入探索讲党史故事导向不同教育目标的叙事差别和叙事思路;同时,还应深入研究高频出现的抽象概念,寻找使其具体化、能够与历史事件接轨的叙事思路。  相似文献   

8.
电影《红色恋人》以佩恩为中心,综合运用纵横两种叙事结构及各种叙事方式、叙事角度,这种叙事是一种典型的“他者”话语,是在当代经济一体化的语境下对西方优势、话语霸权的认同,是集体无意识的反映,有其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9.
镜子     
在一个电视综艺节目中,主持人正在向嘉宾提问:"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着不怀好意的人。""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经过一再启发而仍没得到正确答案后,主持人终于说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和中美科技紧张的局势下,全球科技话语呈现竞争性格局,我国要构建一种有力的对外话语和战略叙事体系。立足于竞争性格局下的对外科技话语的实践定位,从对外内容的叙事短板、“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优势、官方多元叙事供给不足三方面对讲好中国科学文化故事的挑战进行分析,不难得出对策是建构以叙事符号、叙事结构、叙事语态“三位一体”的叙事体系,综合运用多种叙事策略,有理、有力、有节地讲好中国科学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11.
论《左传》的干预叙事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同时采用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2种效果不同的叙述者模式,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极力"隐身";而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叙述者又以"君子曰"、"仲尼曰"的身份频频露面。为了实现二者的统一,《左传》采取了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新潮小说家北村的小说颇具先锋意味,提供了小说形式分析与解读的标志性文本。第一人称叙述者的盛行,使叙述者在故事内外、当下与历史、主观与客观间自由穿梭,赋予作品以无数外在悬念,有效推动叙述的展开。叙述视角的自由切换又构建了重重迷宫,无数内在悬念由此产生。二者内外交织,借以顺叙、倒叙、插叙及预叙等手法的运用,共同构筑起北村小说独特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的《曾有过这样一位女王》这篇小说,运用了不可靠叙述者这一叙事技巧,讲述了沙多里斯家族三个女人的故事和各自不同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4.
以文学的视角审视《史记》的历史叙事,分析了《史记》历史叙事的文学品格,概括了《史记》历史叙事五个方面的文学性特点:故事性、虚饰性、抒情性、多层面性、通俗性。认为叙事是记述性作品写作必不可少的手法,但不同的作品其叙事又有着不同的品格,历史著作是历史品格的叙事,文学作品是文学品格的叙事。  相似文献   

15.
弗.司.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是形式导演成的一场“美国梦”幻灭的戏。小说的叙述者尼克被置于故事当中,且有他自己的故事。尼克的故事与盖茨比的故事的交叉与并列,构成了一个青年“美国梦”的梦幻世界。作者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如叙述时间,叙事情境及其转换,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经验自我视角与叙述自我视角交替使用。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突现一个美丽绝伦的“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16.
《木凸》运用叙事情境,出于表达意旨的需要,自觉、恰切地进行叙事视角的设置与转换;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灵活运用,更加明晰地讲述和展示故事的曲折与人物的个性;专注于“讲述”,又意识强烈地、慎重地“展示”人物的特有内涵。非常精练地体现故事的意旨,突出历史思考;特别注重惊奇和悬念的设置;悬念的解决蕴涵和流露于故事的变化之中,或留下耐人寻味的“谜”;运用排比和反复的叙事话语,强化人物的精神内涵,由此获得明显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是一位极富想象力和独创性的作家,他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通过分析其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的叙事手法,着重从意象与叙事的融合、独特的心理描写(叙述性分析、叙事性独白)两方面来探讨劳伦斯的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既探索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丰富了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叙述的所指——故事和情节,常被指称为叙述的核心,人们研究的重心也在此。而为了推动叙述,为了完善故事与情节,叙述的策略成为有技术才能的作家必选对象。周立波在建国后的作品中,将女性、景物、山茶花意象等作为文学叙事的必要概念,从话语和叙述的层面对叙述策略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一般而论,叙事是以时间为轴心,历时性展开故事流程。中国古代叙事诗则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它往往淡化故事流程的历时性展示而强化场景的共时性呈现,从而遏制了叙述性,加强了抒情意味的传达,呈现出“亚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20.
借助社会性别理论,结合文本叙述形态与叙述者的性别身份,主要对“霸王别姬“故事中虞姬的身份建构历程进行分析.通过对文本与历史--文化的互文指涉来分析虞姬身份建构及身份自我认同的根本原因,得出结论:虞姬的性别身份是特定文化制度下意识形态与话语实践之间共谋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