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长江上游生态脆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从城市开发建设角度探讨了城市开发建设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要阐明了二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2.
3.
在分析水土流失对洪水、河道影响与洪灾形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与实地考察,阐述了四川省域水土保持在长江上游生态建设中的地位。指出了长江上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并就治理对策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5.
湖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自然灾害、地理利用、资源、人口、环境等7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从强化管理、认真执法、实施重点工程、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等8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湖北省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四川地区生态屏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四川地区物产丰富,在西邵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由于经济开发过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横行,并由此引发若干环境问题。在此情况下,采取措施保护四川地区的生态平衡迫在眉睫。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现状,分析了四川地区环境恶化的成因,并从哲学、环境学、经济学以及法学的基础上阐述了保护四川生态,以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必要性。进而研究建立生态屏障的途径和策略,从经济、社会和法学的角度提出了建立生态屏障的若干措施,以期对我国立法以及环保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建设就是构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体系,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以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叠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DEM高程数据,提取森林、灌丛、农田、湿地、草地、城镇、裸地7种生态类型为一级生态系统,依据不同生态系统构成及占有率,划分了森林、农业、湖泊湿地3种生态资源类型的6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生态屏障区,并针对不同生态资源类型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地加深,我国利用外资量不断增加。外资的涌现对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系统,我国提出建设生态屏障。生态屏障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实践中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整体的系统工程。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以生态屏障建设与投资环境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探求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鼎湖山旅游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东省鼎湖山旅游业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大气和水的污染、水土保持能力的降低、生物资源严重的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建立良好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制定旅游环保机制、寓生态环境教育于旅游、发展生态旅游等调控旅游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已不再满足纯创收的价值取向,而更注重于对生活质素的完美追求,更关心自身生活环境的变化,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也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历史早已烙上“先发展,后治理”的伤痕,注定了矛盾的解决决非一路坦途,以汕头市潮南区为例,如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及保护已成为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的理论与方法,对汾河上游流域1987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测算结果表明:1)本地区生态承载力呈减少趋势;2)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3)1987-2007年生态压力指数从0.77增长为1.64,增长幅度为0.87,增长幅度较大;4)汾河上游流域已经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概念,阐述了汾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利条件,分析了水资源合理配置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提出了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下游河道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需水的特点,将研究重点放在中下游河道,选择黄河中下游及部分支流的主要控制断面研究黄河流域河道内生态需水。以河流水体存在(不断流或干涸)、水生生物完整性以及河流系统的水沙平衡为保护目标,分别计算河道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和洪水期生态流量,将不同生态流量耦合时间特征计算了全过程生态需水。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河道适宜生态流量、洪水期生态流量和最小生态流量的相对值分别为18%~29%、156%~187%、9%~15%,对应于汛前期(4-6月)、汛期(7-8月)和汛后枯水期(9-3月)的河道生态需水,据此算得黄河中下游流域年生态需水总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35%~43%。从河流生态需水时间特征出发提出的全过程生态需水计算成果,将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合理调度和管理,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及治理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复合生态系统出发,选用多指标对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地域类型进行划分,将全区分为良好、较好和差3种类型,以此基础,分析了生态环境的地域差异,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神经环境,以及综合环境的区域差异,并提出了不同生态环境的治理重点。  相似文献   

15.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西部生态环境的现状急切呼唤着人们树立良好、健全的法制观念,良好的法治观念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的认识基础,同时法治观念为西部生态环境的有序建设提供着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温室效应不仅是许多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而且对人类健康有危害,还给人类经济发展造成了障碍,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依据汉中区域的地理特点,系统分析了汉江上游的大气环境污染情况,论证了汉江上游局部环境污染对汉中区域温室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指导力量不够、社团管理不健全、自身建设有待改善、场地和经费受到限制、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严重影响社团应有作用的发挥。为促进社团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社团的领导,加大对社团的指导和扶持,创新社团的管理模式,完善社团的规章制度,加强社团学生干部队伍培训,树立品牌意识、提升社团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蒙山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蒙山风景区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洪灾密切相关的环境特征,揭示了环境对洪灾的影响规律,指出气候、地形地貌和土壤等是诱发洪灾的自然因素;森林对防洪减灾有巨大作用;水土流失加剧了洪灾发生频率和潜在威胁。最后,对生态环境建设中质量问题、退田还湖、三峡水库的防洪减灾作用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黑河中下游绿洲生态安全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黑河中下游5个绿洲1980s中期和2000s近期的状况开展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各个绿洲及流域的生态安全变化分析。无论是1980s中期还是近期,绿洲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的结果均由中游向下游依次降低,而近期的生态安全状况又比1980s中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的幅度也是由中游向下游依次增大。在支持区域生态安全总系统的3个分系统中,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水安全和土地安全水平均明显下降,社会经济安全有所上升。在宏观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游绿洲耕地的增加和绿洲面积的扩大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并对下游绿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是导致下游绿洲萎缩,整个流域绿洲系统面积缩小、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调配和流域的综合管理,才能实现黑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