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兀鹫——能吃骨头的鸟儿胡兀鹫也许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鹫类猛禽了,它分布于中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高山地区。它有一个“鸟中鬣狗”的别号。我们知道生活于非洲的鬣狗是一种食肉动物,常常尾随于狮子后面,与它们分享猎物,有时甚至群起而攻之,将凶猛的狮子赶跑独占人家的猎物。有时鬣狗也结伙攻击角马、羚羊,并且总是百战百胜。鬣狗的形象让人生厌:前腿长,后退短,跑起来踉踉跄跄的。但鬣狗有一副极其锐利的牙齿和非常有力结实的咬肌,咬起坚硬的骨头咯嘣嘣像嚼糖块一样。有意思的是,胡兀鹫也嗜食骨头,虽然它并没有鬣狗那一副锐利的牙齿和结实…  相似文献   

2.
猛禽之最:鹫 中国有五种鹫(音jiu)类猛禽,分布在西藏的就有三种:胡兀鹫、喜马拉雅兀鹫和秃鹫。 鹫是猛禽中的巨人,体大翅阔,体重有 10公斤左右。然而,它们并不凶猛善搏;它们以死尸为食,用不着捕获猎物。因此,爪大大地退化了,变得十分柔弱,失去了应有的锐利,而那张钩嘴却因经常用于撕扯变得坚利了,可以毫不费力地撕破动物的厚皮,拖出沉重的内脏。鹫的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变成短短的绒羽,或者干脆裸露无羽毛,可以方便地把头伸进死尸腹腔之内,而不至于弄得污秽沾羽;颈基部还长了一圈较长的羽毛构成领襟,起着餐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兀鹫的脸竟然化了妆?这种在鸟类中极其罕见的现象被称作"着色粉饰"。埃及兀鹫通常情况下是一张黄脸,周围环绕着一圈白毛。但在加那利群岛的富埃特文图拉岛上,却有很多兀鹫顶着略微泛红的脑袋和脖子。原来,这些兀鹫把它们的头贴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家通常认为,环境被污染和过度捕猎是野生动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但是野生动物物种灭绝真正的罪魁祸首却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病毒传染愈演愈烈格里芬兀鹫会在印度绝迹,这是让人很难想象的。因为自远古起,它们就在印度城乡各地潜伏着,窥视抢夺食物,不请自到,从天而降,简直是无处不在。仅仅依靠垃圾和屠场里的废弃物就可以养活5000只格里芬兀鹫。一群格里芬兀鹫只要用20分钟就可以将一头水牛的尸体吃得一干二净。这种现象现在却不复存在了。仅仅在几年之间,曾经普遍存在的格里芬兀鹫就突然从印度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了格里芬兀鹫…  相似文献   

5.
营救兀鹰     
森林在燃烧,8只稀有的兀鹰面临险境。乔伊·伯尼特率领人员投入了营救它们的行动。一位兀鹰迷加利福尼亚兀鹰(兀鹫)拥有一对隆起的肩部,头部光秃,布满皱纹,很少被人们从近距离观察到。当它展翅飞翔时,就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喜马拉雅块状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高温高压实验-T = 770-1028℃, P = 1.0-1.4 GPa, 无外加自由水), 初步研究了脱水熔融过程和熔体结构; 模拟了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形成. 实验结果表明: (1) 即便在初熔状态下-熔融程度<5%), 熔体也主要以熔体薄膜的形式分布于矿物的相边界上, 熔体的连通性不仅取决于熔体结构, 还受到熔融程度的控制; (2) “脱水熔融” 实际包含了亚固相脱水作用、流体迁移、含水和缺水熔融等一系列子过程; (3) 实验产生出过铝的花岗质熔体, 其成分与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成分相似, 残留相矿物组合为Pl + Qz + Gat + Bio + Opx ± Cpx + Ilm(Rut) ± (Kfs), 化学成分为中偏基性, 可与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麻粒岩对比. 实验证实黑云斜长片麻岩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源岩之一, 脱水熔融是形成高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和下地壳麻粒岩的重要方式, 并为确定源区的温压条件提供了实验约束.  相似文献   

7.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几代科学家对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仅限于我国境内,而对青藏高原与邻国接壤部分,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研究却几近空白。2006年秋天,由中国、尼泊尔、印度、不丹等国科学家联合组成的喜马拉雅国际综合科学考察队,首次对喜马拉雅山脉南北两坡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考察。本刊特邀这次考察活动的首席科学家、著名冰川学家张文敬教授,给我们讲述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南坡的考察经历。  相似文献   

8.
《知识就是力量》2008,(7):F0003-F0003
羚牛有四个亚种(秦岭、四川、高黎贡、不丹),大部分生活在中国,是国内外的稀有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它独特的形态.在牛科动物系统演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中的是四川亚种.它们分布在四川的岷山山系.邛崃山系、相岭山系.凉山山系等地.甘肃南部也有部分分布。它们主要栖息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亚高山森林、灌丛或草甸。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挑战     
关于中国崛起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议论,往往主要把它作为一个数量大小的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中国拥有超过13亿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还有十分参差不一的地质地貌,从东部的黄河平原到西部的喜马拉雅高原.在科技方面,中国现在的出版物数量超过除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它授予的博士学位数列世界第三.你很容易在中国找到世界之最.除中国外,还有哪些国家会通过改变1000多公里长的大河的流向来重新配置水资源的呢?  相似文献   

10.
中新世中期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体制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马拉雅造山过程中存在多期构造体制转换,理清各期构造转换的时代和地球动力学成因对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藏南吉隆地区大喜马拉雅发育一复杂变形的淡色花岗岩脉,其现今形态呈轴面北倾的不对称褶皱分布于围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中,构造恢复显示其记录了两期不同构造体制下的变形作用——早期上盘向北的伸展和后期向南的逆冲缩短,暗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由南北向伸展向南北向挤压的构造体制转换.锆石La-ICP-MS测年结果显示,淡色花岗岩侵位于21.03~18.7Ma,结合构造分析,吉隆地区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转换发生于18.7Ma之后.吉隆及其他地区藏南拆离系(STDS)和南北向裂谷(NSTR)的测年数据表明,喜马拉雅造山带在19~13Ma处于构造体制转换时期,其构造体制由南北向伸展转换为南北向挤压;该构造体制转换可能受印度-欧亚板块的汇聚速率控制,汇聚速率较快时,发生南北向挤压,表现为逆冲、褶皱和NSTR的发育;汇聚速率较慢时,发生南北向伸展,表现为STDS的伸展滑脱.  相似文献   

11.
青海是中国的内陆大省,东西长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 从地质构造上,青海由北至南分成五大块:祁连褶皱系、柴达木地块、昆仑褶皱系、巴颜喀拉褶皱系、唐古拉褶皱系。由于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青海地势不断抬高,形成高山、丘陵、平滩、盆地、高原、谷地交错分布的格局。全省平均海拔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震活动和地震地质主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欧亚板块东南部。它不仅是西太平洋地震系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系的汇合地区,而且也是世界板块内部地震活动最强的地区之一。境内地震活动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依据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和构造应力场等特征,将我国划分为10个地震区(图1),地震区內还分出了地震亚区和地震带。  相似文献   

13.
藏獒是藏族人民饲养的护卫犬,它的品种极为古老,可以追溯到200多万年前喜马拉雅巨型古犬的后代,藏语称藏獒为"切"。这种藏獒曾是横行青藏高原的野兽,以后被驯化,与人类相伴已有6000多年了。我国关于藏獒的最早历史记载,出版于西周的《尚书》。  相似文献   

14.
2015年4月25日,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区的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发生了尼泊尔MS 8.1级大地震.震前GPS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显示,喜马拉雅地震带整体表现为15.94±1.82 mm/a的压缩特征,同时还具有分段活动特征.此次地震发生在速度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分界带,该处最大主压应变率的量值在喜马拉雅地震带并非最大.GPS观测的同震位移场揭示了尼泊尔MS 8.1级地震引起的地壳变形特征,分别有9和6个测站观测到明显的水平向和垂向同震位移,其水平分量的运动方向整体表现为南向运动,位于震中东南侧的3个测站垂直分量表现为上升,其余测站为下降.中国境内距离震中最近的5个测站的垂向同震位移显示,此次地震造成珠穆朗玛峰的沉降量约为4mm.依据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场,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方法反演震源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反演结果表明最大滑动量为6.84 m,滑动量较大的区域分布在加德满都附近及其以北区域的下方,这可能是造成加德满都地区具有较大破坏的原因之一,该滑动分布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利用此滑动分布模型计算的地震矩为8.21×1020 N m,对应的矩震级为MW7.9.  相似文献   

15.
自1976年Schlanger和Jenkyns提出“大洋缺氧事件”(oceanic anoxic events)模式用于解释中白垩世全球性分布的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的成因以来,黑色页岩和大洋缺氧事件成为地学研究热点之一,并先后在许多地区得到广泛证实.但这次事件是否波及到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迄今一无所知,而且,缺氧事件形成的沉积物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烃源岩,随着青藏高原地区油气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也有必要进行黑色页岩及其成因的研究,以了解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的生烃潜力.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中白垩世Cenomanian-Turonian期主要发育一套泥质岩类.岗巴地区泥岩类表现出两种牲征的岩  相似文献   

16.
彐人?     
近百年来,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区不断传出使人将信将疑的消息,相传在那渺无人烟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高山悬崖间,生存着一种奇异的动物——“雪人”。当地舍巴人称它为“石人”。关于“雪人”的“形象”,最早出现于200年前一张描绘西藏高原野生动物的中国古画上。1832年,出现了第一个关于雪人的正式资料,是霍得格逊(B.H.Hodgson)发表的。此后大约又有40多人作了报道,报道最多的首先是有关雪人的传闻。各种传说不一,有的荒诞无稽,有的听起来却煞有介事。  相似文献   

17.
倭岩羊 在世界上更 是稀有少见, 是世界羊家族中最晚被命名的一种羊,也是世界最濒危动物之一,而且它只分布于我国的四川和西藏之间的金沙江两岸,是我国的特有动物。 1936年西方探险家在中国四川甘孜坐落在金沙江岸边的巴塘县首次获得7只标本,但直到1974年澳大利亚的动物学家才根据它的体  相似文献   

18.
藏南也拉香波穹隆早渐新世地壳深熔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藏南也拉香波穹隆位于近东西向展布的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NHGD)最东端, 主要由石榴角闪岩、石榴云母片麻岩、花岗岩和淡色花岗岩组成, 提供了限定NHGD形成和演化的重要机会. SHRIMP锆石U-Pb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该穹隆中的淡色花岗岩形成于(35.3±1.1) Ma, 明显老于位于该穹隆以西类似的淡色花岗岩. 淡色花岗岩的全岩Sr和Nd同位素组成揭示该花岗岩是石榴角闪岩和变泥质岩混熔的结果, 其中角闪岩部分熔融起主导作用. 在喜马拉雅造山带早期岩浆作用中, 角闪岩脱水部分熔融作用要强于泥质片麻岩, 是促使藏南拆离系开始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广角镜     
初步监测表明珠峰时区已被污染多年来,中国科学家在包括珠峰和喜马拉雅地区在内的青藏高原十进行了综合考察职早在1975年,中国科学院就曾组织了珠峰科学考察、在刘东生院士的指导下,高登义等获取了自珠峰顶到珠峰北麓4300米以及西南麓2300米之间不同高度的冰雪样、水样.土样、生物样品数百件,经过分析,得到了珠峰地区大量的环境本底值之后,高登义等科学家又先后于1980、1992、1994、1995和1997年在珠峰地区对大气和水环境进行观测研究他们发现,1990—1991年的中东油田燃烧事件.严重污染了…  相似文献   

20.
营救兀鹰     
森林在燃烧,8只稀有的兀鹰面临险境.乔伊·伯尼特率领人员投入了营救它们的行动. 一位兀鹰迷 加利福尼亚兀鹰(兀鹫)拥有一对隆起的肩部,头部光秃,布满皱纹,很少被人们从近距离观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