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陕西西安潏河南岸的马类化石.方法 运用经典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方法,包括地层分析,化石解剖,系统描述,形态对比等.结果 化石埋藏于一级阶地下部砂砾石层中,其下颌支冠状突明显后倾,上颊齿马刺弱,下颊齿内谷呈宽阔的U形,外谷长,深入双叶颈内等特征与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一致;同时,它的下后附尖窄长,下前附尖尖窄等又与家马Equus caballus 的某些特征类似.结论 化石层的年龄为距今一万年左右,化石的主要特征与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 一致,有些特征又与家马Equus caballus类似,定为似普氏野马Equus cf.przewalskii.  相似文献   

2.
马的进化及普氏野马的重发现(普氏野马及其家族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是以俄国军队中波兰籍军官普热瓦尔斯基名字命名的野马,又称蒙古野马、亚洲野马,曾经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的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普氏野马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动物纲、奇蹄目、马科、马属。与普氏野马同为马属动物的还有其它一些物种,即,山  相似文献   

3.
普氏野马     
曹杰 《科学世界》2007,(6):29-29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又称“蒙古野马”,“亚洲野马”,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关国际组织将它列为甲级濒危物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的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种群庞大,是这一区域草原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普氏野马颊齿冠面的形态结构,并与亚洲野驴(9例)和斑马(3例)的牙齿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普氏野马在上颌第一颊齿的原尖上,在马刺及褶的数目等方面都具有特点。  相似文献   

5.
迎归野马     
为了挽救稀世之宝-普氏野马,恢复其野生种群的特性和繁殖能力,我国林业部于去年八月分别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英国共引进11匹野马,运抵乌鲁木齐. 一普氏野马原产我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因此又称作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1879年俄国“探险家”普锡华尔斯基在新疆获得野马标本,1881年定名曰普氏马.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1989,(4)
野马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又称普氏野马(以普热瓦尔斯基命名)或蒙古野马.全身大部分为棕黄色,鬃毛短、逆生直立,额发短或缺,颈脖粗短,头短钝,口鼻不尖削,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脊线,尾基部毛短,尾巴细长.一般肩高1.20米以上,体长2.20米以上.这些特征与家马有显著区别.野马是历史上很多野马演化过程中,唯一生存下来的一个种类,科学价值极高.我国新疆准噶尔东部是野马的故乡,100多年以前,外国人曾从这里猎走多匹,近年来有  相似文献   

7.
陕西洛南中晚更新世根田鼠化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洛南张坪洞穴群中发现的根田鼠化石M icccrotus oeconomus。方法运用经典古生物学方法,包括化石解剖、系统描述、形态对比、统计归纳。结果M3舌侧3褶沟4褶角;m1有4个封闭的三角,第5个与前帽贯通,后环位于齿列纵轴上;m3唇侧3褶角;M3和m1的长度、宽度从第6层洞到第1层洞逐渐变大,第6齿峡(Is6)的宽度变小。结论化石的主要特征可与周口店第1地点的M.epiratticeps相对比,主要测量值在现生种的变异范围之内,确定为中更新世以来不同时段的根田鼠化石,其颊齿趋于增大,第6齿峡趋于变窄。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蒙古国作为普氏野马的原产地,都希望这个珍稀且有着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物种重返故里,重续普氏野马野外灭绝近50年后的、再度繁衍生息的历史。两国政府和民众不仅将普氏野马的回归视为国家的光荣,也视为社会各界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象征。国际社会同样有此愿望,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圈养野马的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动物园有限的空间难以支撑越来越多的圈养种群;其二,长期生活于人工条件下的野马,野性逐代丧失。长此以往,难以保持野马固有的生物学特征。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对野马的保种问题,成立了野马保护管理组织。全球野马管理计划的两个…  相似文献   

9.
马是奇蹄目马科马属,是家马和野马的通称。化石证据表明,马科动物在6000万年以前起源于北美。最早的马祖先化石是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始新世地层中发现的,称为始祖马,被认为是马科动物的祖先。考古发现证实马成为驯养动物的时间比较晚,但人类何时、何地开始驯养野马的,科学界至今仍无定论,并存在争议。起初马的驯化是为人类提供奶、肉、皮革和挽畜等,随着马在古代战争中显示了速度上的优势,其身价倍增。马被选做古代运输和信息传递的主要工具后,马的大量驯养和广泛的使用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成为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承载者。经过了人类几千年…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2019,(5)
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又到了普氏野马恋爱成家、生儿育女的时节。它们在寒冷冬季"冬眠"了的野性,如从天山上下来的春洪般泛滥起来,让这个春天也充满了野性。2019年4月,南回的燕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野马中心)的马舍里筑起巢来,杜鹃鸟也开始"布谷、布谷"地鸣唱,空气里充满了新萌青草的浓郁气息,戈壁荒漠焕发出一派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内唯一的一例普氏野马头骨与亚洲野驴、斑马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春节开始,农历进入甲午马年。马,很早就成为人类的朋友,为耕地、运输、战争、游猎、畜牧、娱乐、体育等服务驯化野马由挖出的化石证明,5000万年油前马的大小与现在的狗差不多,可以在灌木丛中钻来钻去。后来,马离开了森林,来  相似文献   

13.
为放归野马开辟安全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2001年秋季实施普氏野马野化放归计划以来,迄今已逾6年。这期间野马遭遇了干旱、严冬、畜群干扰等诸多不利因素,尤其是2007年8月至10月间相继发生的5匹野马被车撞死事件,是野马  相似文献   

14.
1972年冬,在安徽省怀远县茨淮新河工地,发现了一具长8米、高4米多的体形巨大的象化石.从化石的骨缝和骨骺的愈合、门齿的"年轮"和臼齿磨蚀等情况来推算,它的年龄约在60岁以上,是一头老年公象.根据它的臼齿情况来看,是窄形臼齿,齿板19个,齿脊频率48,齿脊是长条形,中部扩大,形成菱形图案.同时,根据头骨、骨架等特征的研究,它属于诺氏古象的一个亚种.定名为"淮河古菱齿象"(简称淮河古象).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中梁山岩溶槽谷地区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岩溶洞穴,重庆师范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在2009—2010年对这些洞穴进行了系统调查。在太平洞、黄桷洞等地点,采集到中更新世晚期的东方剑齿象、大熊猫、水鹿、野猪等动物化石,同时获得非常丰富的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在小型哺乳动物化石中以鼯鼠科化石材料最为丰富,采集到的鼯鼠科化石主要包括4属4种,分别为矮飞鼠属优矮飞鼠(Petinomys electilis)、旧大陆飞鼠属小飞鼠(Petinomys volans)、巨飞鼠属灰鼯鼠(Petinomys xanthotis)、橙足鼯鼠属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优矮飞鼠化石材料中发现有1件左上颌,改变了此前中国只有该动物下颌骨化石材料的状况。灰鼯鼠的形体偏大,表现出该物种在演化上存在地区差异。中梁山复齿鼯鼠的P4最大,原尖粗壮,中附尖和前附脊发达;腭骨与上颌骨的分界线接近M2的中部,这些特征与中国所发现的复齿鼯鼠化石材料特点一致。中梁山鼯鼠科化石材料兼有北方种与南方印度马来亚种,前者如小飞鼠(Petinomys volans),后者如优矮飞鼠(Petinomys electilis)。这些不同生境的动物种类同时出现于中梁山地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当地曾经频繁的冷暖气候更迭有关,一方面也与该地川岭交错、岩溶地貌发育、地形复杂多样的地形环境有关。中梁山丰富的鼯鼠科化石,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鼯鼠演化与迁徙交流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欧亚大陆北方动物群与南方动物群重要交流通道。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中梁山岩溶槽谷地区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岩溶洞穴,重庆师范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在2009—2010年对这些洞穴进行了系统调查。在太平洞、黄桷洞等地点,采集到中更新世晚期的东方剑齿象、大熊猫、水鹿、野猪等动物化石,同时获得非常丰富的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在小型哺乳动物化石中以鼯鼠科化石材料最为丰富,采集到的鼯鼠科化石主要包括4属4种,分别为矮飞鼠属优矮飞鼠(Petinomys electilis)、旧大陆飞鼠属小飞鼠(Petinomys volans)、巨飞鼠属灰鼯鼠(Petinomys xanthotis)、橙足鼯鼠属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优矮飞鼠化石材料中发现有1件左上颌,改变了此前中国只有该动物下颌骨化石材料的状况。灰鼯鼠的形体偏大,表现出该物种在演化上存在地区差异。中梁山复齿鼯鼠的P4最大,原尖粗壮,中附尖和前附脊发达;腭骨与上颌骨的分界线接近M2的中部,这些特征与中国所发现的复齿鼯鼠化石材料特点一致。中梁山鼯鼠科化石材料兼有北方种与南方印度马来亚种,前者如小飞鼠(Petinomys volans),后者如优矮飞鼠(Petinomys electilis)。这些不同生境的动物种类同时出现于中梁山地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当地曾经频繁的冷暖气候更迭有关,一方面也与该地川岭交错、岩溶地貌发育、地形复杂多样的地形环境有关。中梁山丰富的鼯鼠科化石,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鼯鼠演化与迁徙交流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欧亚大陆北方动物群与南方动物群重要交流通道。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1991,(2)
一农历辛未年是羊年,固为人所共知,但若有人问,这羊年指的是什么羊?哪种羊?则恐怕没几个人考虑过这问题.也许会有人说:羊就是羊,正如虎就是虎,马就是马嘛.殊不知,虎只有一种(虽然包括几个亚种),马也只有家马、野马两种(早已绝灭的化石种不计).羊则不同.虽然它远不及猴(有上百种),更不及鼠(有上千种),但种类也颇不少.拿起兽类名录一看,属于羊类家族者,"直系"成员超过20个(种),"旁系"成员也不下10个(种).另外还有1个,虽在直系旁系之外,却也姓"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的是发现于山东泰安的古菱齿象臼齿化石,其特征接近于诺氏象。但该标本M_3齿型较宽,釉质层褶皱不强,磨蚀中后期呈长条行,定为诺氏古菱齿象相似种。根据含象化石地层中的孢粉分析资料,说明诺氏古菱齿象相似种生活在温湿的山地森林环境中;鲁中、鲁南地区更新世晚期的间冰期阶段,正是处于分布着成片森林的温暖潮湿的低山丘陵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介绍了圈养与放归的普氏野马进行寄生虫驱虫和监测的状况,对寄生虫的种类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寄生虫感染现状及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描述了一件产自辽西建昌九佛堂组的甲龙类化石,代表这一地区的首次记录。化石为一幼年个体骨架,体长约300 mm,以前颌齿发育、下颌关节窝低于齿列、末端尾椎前关节突拉长、指/趾爪背视呈三角形等为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将其归入辽宁龙。辽宁龙化石大量发现于义县和凌源等地区的义县组,之前仅有一例九佛堂组的化石报道。本次发现进一步表明辽宁龙在辽西地区可能具有更为广泛的古地理分布和时代延续。同时,辽宁龙成体化石的缺失和幼体化石的大量发现,暗示了以森林-湖泊为主的热河生态系统或许更适于幼年甲龙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