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步分析RMCH型净化槽生物硝化反应中出现NO2 -N积累的原因 ,以及影响亚硝酸积累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 ,进水高浓度氨氮是产生不完全硝化和NO2 -N积累的重要原因 ;DO的不足是另一个主要因素 ;进水的C/N比与NO2 -N积累以及积累量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好氧槽中水力停留时间的减少和容积负荷的增加也影响了NO2 -N积累。本文还提出了厌氧槽中出现氨氮厌氧氧化的可能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上覆水不同C/N比条件对沉积物中反硝化(nirS、nirK)及氨氧化功能基因(古菌AOA-amoA、细菌AOB-amoA)丰度的影响,实验设计硝氮水平为2.0和5.0mg·L-1,C/N为0.5、2、4、6、10、14.结果表明,所有实验组样品在60天的培养周期中,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与本底值相比有所上升,但对C/N比变化响应不显著;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对C/N比的变化有响应,当C/N比大于一定比值时,其丰度由初期的显著上升变化为显著下降.其中,氨氧化古菌(AOA-amoA)丰度对C/N比变化响应更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系统中硝酸盐氮浓度与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呈显著相关(r2=0.551,P0.05),当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较高时,来源于沉积物中氨氮的硝化产物使得系统中硝酸盐氮趋于累积.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碳源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耦合好氧氨氧化菌(AOB)以及ANAMMOX菌耦合短程反硝化菌脱氮性能的影响,在进水NH_4~+-N与NO_2~--N质量浓度比为1.0∶0.6和KHCO3质量浓度为1.25~2.50 g/L的条件下运行系列ANAMMOX耦合AOB血清瓶。研究结果表明:当KHCO_3质量浓度分别为2.00 g/L和2.50 g/L时NH_4~+-N去除率为100%,可积累NO_2~--N质量浓度达12.0 mg/L以上。在进水质量浓度ρ(NH_4~+-N)/ρ(NO_3~--N)为1∶1的条件下运行ANAMMOX耦合短程反硝化序批式反应器(ASBR),第80 min时NH_4~+-N去除率为100%;当进水质量浓度ρ(NH_4~+-N)/ρ(NO_3~--N)为1∶2,COD质量浓度为405.1 mg/L时,最高可积累NO_2~--N质量浓度达82.2 mg/L,第120 min时NH_4~+-N去除率为100%;当ASBR中过量通入NO_3~--N时,可使NO_2~--N的积累时间延长,此时颗粒污泥形态较完整。ANAMMOX耦合短程反硝化菌可利用葡萄糖作为电子供体进行短程反硝化,经过葡萄糖驯化后,NH_4~+-N去除率提高到43.8%。  相似文献   

4.
从某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获得了一组高效的自养氨氧化混合菌群.通过批式培养,结果表明,其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 ℃和7.0~7.5;溶解氧浓度对氨氧化影响较小;0~1.0 %的盐度对氨氧化速率无影响,盐度超过1.0 %时,氨氧化速率迅速下降;磷含量在20~900 mg/L时对氨氧化无影响;氨氮浓度在0~1000 mg/L时菌群生长正常,氨氧化速率最高可达150 mg·L-1·d,氧化终产物主要为亚硝酸盐,残留氨浓度低至0~3 mg/L.通过PCR-DGGE检出5株氨氧化菌,初步确定均为亚硝化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5.
生物反硝化法是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有效方法。鉴于生物反硝化过程中有机碳源不足的问题,选择甲醇、乙醇、葡萄糖作为反硝化碳源,研究它们对反硝化的促进作用;同时研究C/N比以及温度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甲醇、乙醇和葡萄糖作为反硝化碳源时,均可获得较高的硝酸盐氮去除率。以乙醇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进行的最快,硝酸盐氮去除率高,中间副产物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积累少,是最优的反硝化碳源;C/N比对反硝化过程影响显著,C/N比越高,脱氮速率越快;另外温度对反硝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25℃、35℃时的脱氮效果远好于10℃时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厌氧氨氧化菌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利用培养成熟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进行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了温度、pH值、COD、进水基质(NH_4~+-N和NO_2~--N)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菌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范围为7.0~8.0;COD质量浓度低于100mg/L时,对厌氧氨氧化菌无明显抑制作用,COD质量浓度高于100mg/L时,反硝化菌生长占据优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进水基质NH_4~+-N和NO_2~--N在质量浓度分别低于1 540mg/L和140mg/L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没有受到严重抑制。控制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最适生长条件,有利于厌氧氨氧化菌的快速生长,进而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筛选和分离的7株脱氮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随即在好氧反硝化茵的作用下还原为氮气排放.将上述菌株固定在PVA凝胶膜中,研究了水产养殖水体中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在PVA凝胶膜中的扩散性能和转化脱氮过程,结果表明,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在PVA浓度为15%,细胞浓度为40g/L凝胶膜中,扩散系数分别为0.55m^2/s,0.46m^2/s,0.45m^2/s.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历时较短,36h内对200mg/L的氨氮去除率达99%,而且无中间产物亚硝酸氮的积累,固定化微生物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7~9,最适温度为30℃;与游离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相比,固定化硝化茵是游离硝化茵对氨氧化速率的70%,固定化反硝化茵是游离反硝化茵对亚硝酸氮还原速率的74%.经过20d的连续处理,固定化微生物的稳定性远大于游离微生物,28d后,游离微生物在反应器内的浓度几乎为零,而固定化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T型氧化沟工艺对猪场粪水厌氧出水处理。当HRT平均为18h,反硝化、硝化运行时间比tDN/tN为0.40时,处理出水的COD、BOD5、NH4^ -N和Ss均能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在tDN/tN为0.17、0.27、0.40、0.47、0.56时,分别比较T型氧化沟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DN/tN为0.40时,T型氧化沟对高氨氮的猪场粪水有较好的脱氮效果,此时系统达到硝化能力和反硝化潜能的最佳组合。但在试验中T型氧化沟对磷的去除效果不高。  相似文献   

9.
SBR反应器实现半亚硝化的启动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碳源不足,传统脱氮工艺难以处理高NH4+-N低碳氮比废水,采用短程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相结合的工艺可以处理此类废水,而半亚硝化是上述组合工艺的先决条件.采用低溶解氧和半碱度为启动策略,实现SBR反应器的半亚硝化作用,以期为后续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提供合适进水水质.实验结果表明:水温(26±1)℃,控制初始碱度和NH4+-N的摩尔比为1,进水pH保持7.5±0.1,溶解氧为(0.8±0.2)mg/L的条件下,可将NO2--N累积率维持在95%,且出水中NO2--N和NH4+-N浓度相近,而NO3--N质量浓度低于5mg/L,反应器成功启动.进水化学需氧量(COD)对半亚硝化效果几乎没有影响.一个运行周期内三氮及COD的变化趋势说明,采用半碱度策略控制半亚硝化进程是可行的,能够保证出水NO2--N/NH4+-N摩尔比约为1.  相似文献   

10.
厌氧氨氧化、反硝化与甲烷化耦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厌氧氨氧化菌、反硝化菌与甲烷菌的特征,采用气提式反应器,利用反硝化颗粒污泥进行厌氧氨氧化污泥培养,研究厌氧氨氧化、反硝化与甲烷化耦合作用,并考察其对高氨氮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反应器经过106 d的试验运行表明,NH3-N、TN、NO3-N及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5%、69%、94%及81%;试验过程中同时观察到了厌氧脱磷现象;反应器中接种的灰黑色絮状污泥在连续运行期间逐渐转变为深棕黄色颗粒污泥.经PCR检测表明厌氧氨氧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物废水处理中的脱氮除磷机理分析,介绍了几种典型脱氮除磷工艺及其优缺点,提出了生物废水除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展望了生物废水除磷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研究的新进展,包括能吞食有毒废弃物基因工程细菌的培育,用微生物降解农药废水治理污染,用生物传感器监测水质以及用中草药制农药防治作物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13.
韶关地处粤北山区,森林覆盖率70.8%,具有丰富的农、林业资源,农业和林业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为了保护韶关的告态环境,确保农业、林业生产增收,提倡改用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来取代化学农药,是保护现有生物资源以及发展韶关农业和林业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4.
生物钙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Ca2+的主要作用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生物调控作用;第二种是结构作用;第三种是生物钙化作用.本文论述了生物钙化作用的模式及无机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污水、污水净化处理的意义、污水净化生物处理的方法,重点展示污水净化中生物处理在不同生物处理方法联用、扩大用于污水净化处理的菌种、诱变产生突变菌株。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生物工程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前景,探寻不同水质特点的污水生物处理的有效方法,以利于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对环境保护的生物防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石油化工企业剩余污泥研制污泥基填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气水比、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填料层高度对曝气生物滤池(BAF)出水水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控制参数:气水比为3∶1,水力停留时间为5 h,填料层高度为90 cm。在最佳参数条件下,出水水质良好,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93.7%,氨氮(NH3-N)去除率达到39.5%,总氮(TN)去除率达到34.3%。用高倍显微镜对填料表面的生物膜进行观察,发现了钟虫和草履虫等水处理常用菌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出现的关于生物进化的新理论,包括天地生人综合作用进化说、分子水平的随机变异与生物控制论,阐述了进化理论在科技工艺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MDA、电解质渗出量和Q2^-这3个损伤性指标,初步探讨了通过生物标志物来管理生物除磷体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MDA、电解质渗出量和Q.^-这3个指标中,利用SOD电极在线检测Q.^-的变化来管理除磷体系最为简便。从Q.^-的变化规律得出当体系由好氧交替到厌氧时。前90min对释放磷尤为重要,即受氧胁迫时,系统产生O2.^-浓度不能高于0.025mmol/g,否则磷的释放不会增加,进而影响系统的除磷效果。因此,可以通过在线监测O2.^-的浓度变化来动态管理除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生物陶粒滤池——纤维球过滤工艺用于回用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曝气滤池-纤维球过滤器处理回用中水,试验表明是可行的,作为二次生物处理,此工艺处理后的污水,CODcr、浊度、SS、氨氮等指标均能达到国家回用中水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以MgO-CaO-SiO_2-P_2O_5系统基础玻璃,经过微晶化处理,制备了一种高机械强度的生物活性微晶玻璃,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微晶玻璃的晶相;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这种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磷灰石;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